APP下载

肿瘤治疗多学科协作相关问题解析

2021-09-21周钰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肿瘤

周钰淞

【摘要】肿瘤治疗多学科协作(MDT)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一类肿瘤治疗模式。肿瘤MDT模式不仅是一种新模式新理念,更标致肿瘤治疗领域的新发展方向,体现了肿瘤治疗未来以人为本、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值得业内进一步探究和发展,促进肿瘤领域发展。文章就肿瘤MDT模式施行与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析与解答,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肿瘤;多学科协作;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03-02

肿瘤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放疗与化疗、靶向和免疫等,常需要多种不同手段相结合方能显出成效。肿瘤治疗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模式的出现相较以往传统的诊疗模式,综合了多科室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治疗建议,帮助患者获得更具个性化与合理的综合治疗[1]。该模式优势在于其“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可对肿瘤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分期准确且整合了医疗资源施以最佳治疗方案。毋庸置疑,MDT模式已成为国内外肿瘤诊疗与研究的新方向。就我国而言,肿瘤MDT模式在施行与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相关疑问进行浅析与解答,报道如下。

1 肿瘤MDT模式的构成

与其他临床病症略有不同,多数肿瘤患者的治疗周期即以肿瘤患者被确诊开始,持续至患者生命结束。而随着肿瘤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患者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且对于生存期内生存质量要求亦不断提升。故现阶段抗肿瘤治疗更倾向于对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对症处理。此外,针对高龄肿瘤患者,因此类人群多合并有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原发、并发症,故还需与各相关科室协同治疗[2]。这在以往的肿瘤治疗方案中是各自独立的。而针对肿瘤的MDT诊疗模式,则将包括呼吸、心血管、肿瘤内科,外科,病理、影像以及护理和心理科等诸多科室。在治疗具有原发病症的高龄肿瘤患者时,可针对肿瘤单一治疗中的不足进行弥补。且因有心理、护理等学科参与,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均有较大提升。

2 MDT模式中的医患沟通

肿瘤MDT模式讲求团队的合作,而沟通是合作的关键所在。相关研究显示[3],接受MDT诊疗的病例中,约有近16.00%的MDT会议成果未得到落实,原因均与医患间沟通出现偏差有关,包括:①MDT讨论中对于患者前期资料了解不充分,会议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有出入,患者难以耐受治疗方案;②MDT讨论结果与患者主观意愿存在差异,患者拒绝接受方案治疗。可见MDT会议与会者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MDT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肿瘤MDT讨论中,须提供患者尽可能完整的诊疗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资料、心理以及患者对治疗的选择意愿等,以帮助与会专家给出真正适于患者状况的诊疗方案,而患者也相对容易接受和执行。另有相关统计显示,现阶段MDT会议讨论与决策的过程中,患者具备完整信息的尚不足5%,这其中受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所致,如考虑患者身体状况不宜参会,与会者参会时间紧迫以及缺乏此项工作的准备时间等[4]。另有部分学者提出患者参会可能会影响讨论最终决策的制定,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如若患者不能参加会议,则应当收集更为齐全的患者资料以纳入讨论中,确保讨论者能够更充分了解患者现状,避免因资料缺失影响最终决策的制定与施行。此外,数据显示约两成的肿瘤患者拒绝接受抗肿瘤治疗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心理抵触。患者在肿瘤得到确诊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甚至绝望情绪,偏向于否认自己的病情并拒绝接受治疗[5]。此外,相当一部分医师并不能跟患者就其病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并未做过多干涉,只进行些许安慰和鼓励。这些亦同样需要引起重视,毕竟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于患者提供更多的资料以及MDT讨论作出正确有效的决策具有积极影响。

3 MDT模式学科间的沟通

腫瘤的治疗涉及诸多学科,某种角度讲,这些学科相互独立,只有通过相互协才能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性化治疗。因此在MDT团队中,各学科专家间亦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尤其针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多线治疗,因为缺少统一的诊疗规范与指南,MDT模式相较传统单一治疗更具优势,多学科多种治疗方式各有所长,且伴随患者病程发展发挥不同的功效。因此MDT团队各学科专家之间的建议与意见交流十分重要和必要。根据国外资料显示,高效的MDT团队可以在一次病例讨论中即作出符合患者病情的合理决策,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更是对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患者生命质量获得保证,满意度提升[6]。但目前阶段,多数MDT团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同学科的团队成员间信息获取与分享不对等或有延迟,角色定位不准确,遇到分歧处理不当等,就可能导致参与MDT讨论时出现偏差,部分学科科室对患者情况了解不足,导致决策中该学科处理缺失,最终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往我们在接受专业训练时往往为单独训练或者仅限于本学科的专业内容,对于其他学科涉及的较少,缺少学科间的合作。因此在MDT团队中,这种由个体向集体协作的思维转变较为困难,既要做好本学科的内容,又要与其他学科积极交流,协同合作[7]。这就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磨合,增进团队成员间的了解与对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其中,低年资的成员也要培养自信和主见,不可一味遵从高年资医师的意见,放弃自我独立的思考,这对团队沟通合作以及发展都是不利的,亦是对患者的不负责。

4 MDT团队决策能力

如上所述,在MDT模式中,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给出肿瘤患者最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但有研究显示,肿瘤MDT会议有近3~5成的病例并不能给出最终的治疗方案。究其原因还在于MDT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的专家针对所涉及本学科的内容给出的意见之间出现了分歧。因为肿瘤患者病情本身存在许多复杂因素,专家针对各个因素需尽可能作最充分的考虑,诸多意见汇聚在一起就难以给出最终的决策。如何在团队讨论出现争议分歧时进行调解,确保各方达成一致就需要MDT团队领导者具备出色的领导力与决策能力[8]。首先,团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在业内受人尊敬;其次,能够与时俱进,了解肿瘤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熟悉掌握各类肿瘤诊治指南与规范;最后,亦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其需要有出色的沟通协调各方的能力,在主持MDT会议过程中,既能够广泛听从各学科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又能够在各方出现分歧时作出最终的总结。如此方能促进团队成员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与知识,提升团队士气,促进团队工作进步,最终使患者获益,这也是对MDT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的贯彻。

5 MDT模式与技术的融合

就肿瘤手术治疗而言,手术器械的优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均帮助手术治疗更加的精准化且更为安全。且相较以往手术方式,创伤性更小,术后患者恢复更快,且对年龄因素要求降低,进一步拓宽了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人群范围[7]。加之新分期与指南延展了手术适应证,使晚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亦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辅以放疗、化疗、靶向以及免疫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个体化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积极作用。然而,伴随医疗器械与技术手段的发展也给临床医师带来一些压力。受工作时间与精力的影响,对于新技术与新器械的学习则需要更多的投入。而每一种治疗手段具有不同的施治时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就是需要引入肿瘤MDT模式的原因所在。将多种医疗资源整合,汇总多学科专家的意見,相互学习、交流和共享信息,促进团队与学科的整体进步,最终服务于患者。

综上,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催生了新诊疗模式的产生,肿瘤MDT模式即是如此。该模式不仅将各学科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也促进了各学科间协作,为成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彻统一,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为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治疗,兼顾了患者生理与心理多方面的感受,避免了单一治疗的局限性。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这种一站式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将作为临床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得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发光. 我国肺癌早期筛查现状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17, 38(2): 14-18.

[2] Campbell BA, Ball D, Mornex F. Multidisciplinary lung cancer meetings: improving the practice of radiation oncology and facing future challenges[J]. Respirology, 2015, 20(2): 192-198.

[3] Soukup T, Petrides KV, Lbmb BW, et al. The anatomy of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multidisciplinary cancer meetings: A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eams in a natural context[J]. Medicine, 2016, 95(24): e3885.

[4] 范中意, 蒋海华, 孟利敏, 等. 癌症病情告知喜好: 医护人员、医学生、患者三者差异[J]. 医学与哲学(B), 2017, 38(12): 84-87.

[5] 吕俭霞, 高静, 吴晨曦, 等. 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 2017, 38(22): 61-65.

[6] 高文, 张智. 肺癌的外科治疗进展[J].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 4(4): 234-238.

[7] 宋勇, 高健伟. 精准医学时代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7, 30(11): 1121-1127.

[8] 刘先领, 江舟.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实践与展望[J]. 医学与哲学, 2016, 37(18): 17-20, 86.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肿瘤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留守儿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
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浅谈学困生转化教育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