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治疗与远期预后临床效果分析

2021-09-21王中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新生儿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治疗和远期预后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接收的110例重度窒息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复苏后的治疗和随访。观察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经治疗后的IQ情况,并研究不同IQ患儿与小儿体格发育关系、与神经系统表现的关系情况,同时观察患儿胎龄体重和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患儿胎龄体重和远期预后方面,大胎龄早产儿和足月儿正常体重基本一致,经复苏后治疗,两者在智商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不同IQ患儿和小儿体格发育关系方面,IQ在70~90分区间的患儿,4~5岁小儿头围和身长小于IQ超过90分的患儿,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不同IQ值和患儿神经系统表现关系方面,IQ值介于70~90分区间的患儿在肌张力低、特殊反射减弱方面的比例高于IQ值超过90分的患儿,两者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经治疗后的患儿在IQ情况方面,IQ值70~79分者15例,所占比例为13.64%,最低IQ值为70分。结论: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患儿进行后续治疗和处理,可以获取较佳远期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治疗;远期预后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067-02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围产期由不同因素造成的胎儿机体缺氧、酸中毒情况,极易造成不同重要器官功能损伤,会产生不同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等,会造成患儿智力低下、伤残甚至死亡,为了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为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治疗以及复苏后的抢救非常必要[1-2]。一般状况下,产生产时窒息后会马上进行复苏治疗,若想获取良好远期良效,单纯依靠复苏治疗并不足够,还应在复苏后进行持续治疗[3]。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一种新生儿期危急重症,产科、儿科的配合处理是促进患儿复苏成功的重要所在,而复苏后治疗是确保预后良好的关键。对重度窒息患儿复苏后进行治疗,主要以心、脑、肾的保护处理为主[4],本文为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患儿进行后续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远期预后情况,具体结果见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纳入的11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研究,在对其进行复苏处理后,进行后续治疗和随访。随访患儿中,男女人数分别为56例、54例;年龄3~9岁,年龄平均值(4.25±1.37)岁;分娩方式:顺产12例、侧剪产22例、剖宫产76例;窒息相关因素:胎儿宫内窘迫58例、脐带因素41例、胎盘因素13例、孕母因素13例、产程因素35例;合并吸入性肺炎2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9例、咽下综合征21例、颅内出血者5例;智商测定结果IQ70~79分15例,IQ80~89分20例,IQ超过90分75例。所有患儿和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和意图,并同意进行该项研究;本研究已经通过我院相关医学伦理组织审批。

1.2方法 全部重度窒息患儿在经过复苏处理后,继续进行复苏后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包括:①重度窒息患儿产房复苏后,全部进入新生儿病房进行后续治疗,为患儿进行保暖措施,确保患儿处于合适的温湿度环境中。②防止患儿产生脑水肿,可对其入量进行掌控,最大限度降低患儿心肾负荷,通常状况下,患儿出生后24h的入量以60mg/kg为宜,如果患儿需要进行静脉输注,则控制滴注速度在5~7mg/kg/h范围内,如果患儿没有产生血容量下降情况,则可省略输注胶体液、等渗液步骤。③为防止患儿产生低血糖情况,要及时对患儿脑细胞和心肌细胞营养进行改善,如给患儿输注葡萄糖,浓度以5%~10%为宜,速度以6~8mg/kg/h为宜。④为患儿检测生命体征,对患儿心肌功能进行改善,如果患儿心率低于110次/min,则实施多巴胺治疗干预,治疗剂量以5mg/kg/ min为宜。⑤吸氧治疗,复苏后为患儿气道实施全面清除处理,并按照患儿病情程度控制吸氧流量,无论患儿是否出现缺氧体征,都需进行吸氧治療,以此改善患儿组织缺氧情况,氧气浓度值以40%~60%为宜。吸氧是改善重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的重点,控制吸氧时间可以防止长久吸氧造成的氧中毒,从而避免发生相应并发症。⑥最大限度减少患儿体内水分贮留,如果窒息患儿出生24h后尿量少,则应为其进行速尿治疗,治疗剂量以1mg/kg为宜。⑦随访方式:电话预约、上门随访、媒体通信等,由专人对患儿的体格发育、神经系统、视力、听力等功能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复苏后经治疗后的IQ情况,并研究不同IQ患儿与小儿体格发育关系、与神经系统表现的关系情况,同时观察患儿胎龄体重和远期预后的关系。IQ测试通过相应儿童智力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明预后情况越佳。体格发育包括头围、身长两方面,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区分,包括4~5岁,6~7岁两方面。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兴奋、肌张力低、特殊反射减弱、表现正常四方面。由固定医生进行智商和体格测量,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11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治疗患儿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不同IQ值和患儿体格发育关系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x±s,不同IQ值和神经系统表现关系通过c2检验形式校准,表述方式为(例,%)表示。P<0.05作为本研究统计学校准基线。

2 结果

2.1不同IQ值和患儿体格发育关系的对比 随访患儿年龄3岁、8岁的IQ值均没有70~79分者,4~5岁、6~7岁两个年龄段不同IQ值患儿体格发育方面相比,在头围方面并无显著差别,但在4~5岁年龄段的身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如表1所示。

2.2不同IQ值和患儿神经系统表现关系相比 产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的患儿普遍IQ值低下,其中肌张力低、特殊反射减弱的患儿智力在70~79分的比例高于超过90分的患儿;表现正常方面,IQ值超过90分者多于IQ值70~90分者,两者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IQ情况、远期预后情况 全部患儿经治疗后,IQ70~79分15例,所占比例为13.64%;IQ80~89分20例,所占比例为18.18%;IQ超过90分75例,所占比例为68.18%。最低IQ值为70分,存在发育障碍者5例,包括多动学习差2例,数字概念差1例,胆小反应慢1例,走中不稳、发音不清1例。本文研究患儿中,最小胎龄33周,最低体重1480 g, 结果表明大胎龄早产儿和足月儿正常体重一样,经复苏后治疗,在智商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胎龄、体重和远期预后并无影响关系。

3 讨论

围产期窒息是造成新生儿产生脑损伤的主要因素,同时会造成围产儿死亡、残疾,尽管新生儿重度窒息不属于脑瘫主要因素,但儿童致残原因当中,重度窒息依然占据较大比例。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疾病中常见病症,特别是重度新生儿窒息,更为常见。新生儿重度窒息时间久,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伴随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重症新生儿的治疗成功率得到提升,但大量数据表明,重度窒息患儿抢救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大脑损伤,从而产生神经系统表现异常情况,如瘫痪、癫痫等,对患儿远期预后形成负面影响[5]。

想要提升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远期预后,必须进行复苏后的持续治疗,防止后遗症产生。本文110例重度窒息患儿复苏后经治疗,仅出现5例发育障碍者,究其原因可能为复苏后实施心脑肾保护处理,从而最大限度避免脑细胞受损,达到降低致残率的目的,因此合理复苏后治疗是产科、儿科对重度窒息患儿复苏后的主要治疗任务。本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患儿进行治疗,对患儿复苏后进行病情和复苏方面的评估,按照真实状况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保暖工作、鼻内分泌物清除工作、气管插管吸氧处理等,从而保证患儿脑部情况正常,并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实施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事件发生[6]。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治疗期间,需要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并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观察,主要以呼吸观察为主,并做好呼吸评分和次数的记录,以此作为预后和治疗的指导基础。另外,在复苏后治疗中,要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通过综合全面的治疗,保证患儿短期预后,改善远期预后。同时,为患儿进行复苏后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患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情况,发现问题马上处理,确保远期预后效果[7]。

综上所述,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仍应进行后续治疗,从而确保远期预后良好,后续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吴素英, 彭芬, 丁婷, 等.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及重度窒息发生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 21(1): 6-10.

[2] 唐春兰. 新生儿窒息临床抢救及治疗措施的效果研究[J]. 世界复合医学, 2019, 5(9): 99-101.

[3] 黄宝陕. 2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复苏抢救成功后的护理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 7(4): 87-88.

[4] 黄肖丽. 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6): 77.

[5] 卞晓莉. 对发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綜合抢救护理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3): 160-161.

[6] 李莉娜. 新生儿窒息临床抢救及治疗措施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9): 97-98.

[7] 李素平. 对6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抢救复苏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3): 45-46.

作者简介:王中明(1967.02-),男,汉族,山东省成武县人,学士学位,儿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呼吸、消化、新生儿疾病和儿科重症。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抚触的临床意义
这几招教你有效预防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早期保健
新生儿窒息分为哪几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