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2021-09-21仇煜钱晓君张雪贾伟荣光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组间阻塞性通气

仇煜 钱晓君 张雪 贾伟 荣光生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纳入的观察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80例。其中40例为单纯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列为对照组,另外40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列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aO2指标显著上升、PaO2指标显著上升、PaCO2指标显著下降、pH指标显著上升、HCO2指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aO2指标显著上升、PaO2指标显著上升、PaCO2指标显著下降、pH指标显著上升、HCO2指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呼吸末正压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潮气量比较,对照组低于实验组间,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旦其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后,其会伴有更为严重的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血症,进一步提高无创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特征;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6;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001-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系,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较高,据相关统计资料[1]显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岁以上的发病率在9%~10%左右,若不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其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都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呼吸系统,容易合并发生,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临床难度[2]。为进一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效果,本次研究将围绕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例展开研究,以望为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参考指导,现将详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纳入的观察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计80例,其中40例为单纯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列为对照组,另外40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列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和18例;患者年龄45~83岁,年龄中间值(68.87±5.22)岁。实验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和19例;患者年龄44~85岁,年龄中间值(68.82±5.27)岁。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监督下进行,两组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3]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4]的患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③符合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的患者;④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⑤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②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③合并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④近期需要有服用抑制睡眠呼吸中枢系统药物的患者;⑤合并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安排开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气道压力,标准以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结果为基础,接通面罩以及吸氧管,日间通气次数控制1~2次,每次通气持续时间2h,夜间持续通气6h即可[5]。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SaO2、PaO2、PaCO2、pH、HCO2,并且比较其组间无创机械通气的相关治疗参数差异,包括呼吸末正压以及潮气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22.0中处理分析,组间计量资料以x±s表示,予以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予以c2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如表1所示,相较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SaO2指标显著上升、PaO2指标显著上升、PaCO2指标显著下降、pH指标显著上升、HCO2指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如表2所示,相较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SaO2指标显著上升、PaO2指标显著上升、PaCO2指标显著下降、pH指标显著上升、HCO2指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的相关治疗参数比较 如表3所示,組间呼吸末正压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潮气量比较,对照组低于实验组间,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发生后可以将其称之为重叠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较强的氧化应激反应,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慢性炎症程度,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其呼吸衰竭等疾病的发生率,严重危险患者的生命安全[6]。

在治疗方式方面,以往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是由于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其治疗效果较差,且一旦患者病情加重,可能会导致其发生气道阻塞,增加临床治疗难度[7]。近几年,随着临床的不断深入研究,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的血氧饱和度[8]。除此之外,若患者合并肥胖,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对其体重增长进行合理控制,并且积极戒除烟酒,以防止诱发低氧血症。既往也有较多研究[9]指出,对于肥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每增加10%,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就会提高至少5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其相较于治疗前,其治疗后的SaO2指标显著上升、PaO2指标显著上升、PaCO2指标显著下降、pH指标显著上升、HCO2指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呼吸末正压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潮气量比较,对照组低于实验组间,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其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后,其不仅会伴有更为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同时还更容易诱发低氧血症。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作为目前常见的有效治疗手段,提高无创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不仅可以对其各项生理参数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减少气管插管手术的次数,而且还有利于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纠正患者夜间低氧血症,进一步加快二氧化碳排出,无论是对其睡眠质量的改善还是降低各种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旦其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后,其会伴有更为严重的高碳酸血症以及低氧血症,进一步提高无创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梁, 万明明, 徐光辉.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效果[J]. 当代医学, 2018, 24(18): 46-48.

[2] 孙艾琦, 孙丽丹, 白丽华,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重叠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差异[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 31(3): 262-263.

[3] 王文晶, 谷伟, 张希龙. 南京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状况[J].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6, 9(2): 171-174.

[4] 孙婉璐, 陈亚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与发生机制[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 11(1): 15-19.

[5] 欧敏, 张超, 方庭正, 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 20(1): 19-21.

[6] 符沙沙, 欧宗兴, 陈宗存,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脂联素、8-异前列腺素F2α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 29(13): 51-55.

[7] 连军.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 11(6): 3.

[8] 李晓琳, 吴景硕, 张钟,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6(33): 38-38.

[9] 刘萍, 曾强, 王丰, 等. 血清神经肽Y水平和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信号通路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 28(2): 63-68.

猜你喜欢

组间阻塞性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利用弹力带抗阻练习发展中学生力量素质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