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食为材,育可覆加
——《食育在中国2019》评述

2021-09-21张一楠

食品与机械 2021年8期
关键词:食育食品食物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和“粒粒皆辛苦”的食育传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全国青少年儿童营养膳食行动计划(2019—2023年)》等政策推进了中国食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引导人们逐渐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正确对待人与食物的关系。刘晓洁等编著的《食育在中国2019》一书在介绍食育国际化、全球化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中国的食育文化背景、理论框架,特别关注了食育在中国的创新性实践。政府单位、研究机构、中小学校、非营利组织、企业的积极参与走心实践,从不同角度开展对食育的探索,为中国食育提供了一批可资借鉴的食育方案和课程案例,助推中国食育课程理论架构的完善。

1 中国食育的现实背景

该书开篇将食育置于全球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从食物浪费、居民健康、生态文明等方面论述食育的紧迫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测算,疫情可能导致2021年有多达1.3亿人陷入长期饥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每年约1/3的食物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被浪费或损耗,特别是中小学校是粮食浪费的“重灾区”。为破解粮食紧缺与粮食浪费共存的悖论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生活在城市中的多数学生没有参加过食物种植与烹饪活动,不了解农事活动和食品制作的艰辛,因此不知道珍惜食物。食育课程通过农事活动和烹饪劳动等亲身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学到食品知识的同时,培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从小养成节约粮食,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伴随着食品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饮用水存放数月不变质、苹果长时间不腐烂、大米、面粉添加剂等情况,还有“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校园周边屡禁不止的“五毛食品”,都成为威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隐患。因此,从消费终端的学生开始,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习惯,引导学生对食品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早饭将就—晚饭暴食”的情况很普遍。越来越多儿童热衷于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如膨化食品、碳酸饮料、方便面、饼干、蜜饯等。在加快的生活节奏中繁衍出的快餐饮食,背离了健康的饮食节奏,导致了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研究指出儿童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肥胖症、性早熟比例增加,严重损害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食育课程,使儿童从小获得自觉选择健康食品并具备判断食品信息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2 中国食育的理论架构

食育一词来源于日本石冢左玄的《食物养生法》,至今已发展为势头强劲的国际教育趋势。中国学者自21世纪初开始关注食育研究,《食育在中国2019》中将食育定义为以科学素养、道德伦理、人文思想、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核心,以各类跨学科知识为载体的综合教育。其内涵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道德伦理、人文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4个方面。① 科学知识方面,以食品科学、营养学、生命科学等作为学科基础,渗透相关食品常识、烹饪知识、饮食文化、营养与健康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② 道德伦理方面,以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念为支点,进行食育价值理念的传递,如负责任地从自然界中摄取食物,对食物提供者心存感恩之心,反对食物浪费等行为。③ 人文思想方面,以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为支撑,以哲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人文社科知识体系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饮食文化,如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风味多样性,传承中华饮食礼仪,理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华饮食审美特点,体会“医食同源,药膳同功”的饮食思想。④ 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认识到食物是生命的源头,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环境保护、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农耕思想,形成三才合一(天、地、人)、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如吃应季食品,进行耕种体验,尊重生命,享受食物带来的幸福与美好等。

《食育在中国2019》提出食育目标为“通过开展食育,力求促进民众在食物知识、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日趋理性,并且能在饮食的各个方面作出理智、切合文化理念的选择,为塑造有科学素养、有道德底线、有人文思想、有可持续意识、有智慧的健康国民奠定基础。”

3 中国食育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基于食育国际经验,结合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开展中国食育联合研究,包括食育课程探索、社会共治的食育模式推广、食育项目的行业推进等。

《食育在中国2019》第3章着重介绍了食育在中国的实践。中科院于2013年开始进行食育浪费问题的研究,其大规模定量调研数据和咨询报告引起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于2018年开启幼儿园、中小学食育相关研究,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校食育框架体系。顺义区疾控中心,联合顺义区学校推广“2+2+3”食育模式,该模式利用新媒体进行互联网+食育,联合家与校,在趣味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食育活动。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了“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探索,将此课程架构为基础篇、研究篇、拓展篇三大模块,并开发动漫食育资源。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自2015年起就发起了“食育推动计划”公益项目,积极推进农村学校食育工作,帮助农村学校开辟食育菜园、建立食育教室、培训食育师资、制定学期活动计划,编写《食育》教材等。北京名校史家小学开展“科学饮食 健康生活”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开展校园、家庭饮食调查、征集健康娃娃形象、评选“节粮小标兵”、开辟家庭小菜园、参观农业展览馆和科研机构、争当校园“大主厨”等。河南信阳郝堂宏伟小学作为乡村小学试点单位,开展“家长食育课”、学生健康调查、调整食堂食谱、设立食育兴趣班、食育与种植相结合、培育食育师资、营造食育文化氛围等。潍坊瀚声学校作为民办集团化试点单位也进行了创新食育探索,编制校本食育教材、引导农耕体验、建设食育教室、组织义务帮厨、改革取餐制度、学习传统饮食文化等。阿拉小优公司作为行业试点,借助其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食育尝试,包括承办儿童营养管理师培训、“优护天使”公益项目,并组织育儿公益课堂、亲子活动、爱心资助、义诊等线下活动,联合互联网母婴平台推出专家直播课堂、医生在线免费咨询、自制视频资源等,进行以母婴营养健康教育为主的食育推广。

中国食育虽起步较晚,但该书已呈现出中国食育在政策制订、理论探索、实践创新方面的一些尝试与做法,已开始联合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多主体联动推动食育发展。该书的出版是中国食育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相信会激励更多人和社会群体,群策群力,支持、参与、推进中国食育的可持续发展。

4 中国食育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食育之路还应体现精准性、主体责任性和育人性。首先,应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平台开展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进行精准营养供给,为学校提供营养配餐指导,为家庭提供营养健康咨询。其次,推进食育立法,落实学校“食育”主体责任,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育进行有机结合,用“大健康”的格局与战略眼光看待食育,将食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强化育人性,食育并非仅仅知识的传播,也并非简单实践过程,重在强化感恩品质、节约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饮食习惯,正如该书所说“为塑造有科学素养、有道德底线、有人文思想、有可持续意识、有智慧的健康国民奠定基础”,食育过程中也要不断挖掘“立德树人”课程元素,体现其育人性。

猜你喜欢

食育食品食物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南昌市师范生食育现状调查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