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护理方法研究

2021-09-20王宏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颅脑情况症状

王宏梅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 引言

临床中造成患者发生颅脑损伤疾病的主要因素多为意外伤害,其特点病情变化突然且急骤,患者随时都可会由于脑疝的发生而死亡,如何有效提高该类疾病患者的疗效是近年来广大医务人员的研究重点,而且有研究指出,不但要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而且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2]。为此,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干预,旨在分析对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致伤原因均主要为车祸、打击伤、坠落伤、高血压脑出血。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在观察组25例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5例,患者的年龄为38-65岁。在对照组25例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7例,患者的年龄为38-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2.1 重症患者护理

对有大量流血并伴有休克的患者,要对患者的出血症状进行及时纠正并及时抢救患者,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准备好血浆,做好输血的准备,严格执行医嘱,为患者实施静脉输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适当补充血容量,预防感染情况发生,做好术前准备。

1.2.2 体位早期头部制动

对神志清楚、颅内器质性损伤患者头部要抬高15°-30°,这样可以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缓解脑水肿症状。

1.2.3 基础护理

嘱患者家属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做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避免褥疮发生。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轻型患者鼓励其咳嗽、咳痰,叩背[3],促进患者排痰,若有必要则实施雾化吸入治疗。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1.2.4 各种管道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带气囊的适当的导尿管进行留置,妥善固定,保持外阴清洁,每1-2周更换1次导管,进行预防性膀胱冲洗。另外,尿袋要每天都更换[4]。喂食后,注入适量温水冲洗鼻饲管,避免发生堵塞管道及食物残留的情况。随时做好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导管,注意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要做到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处理[5]。

1.2.5 症状护理

颅脑损伤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有些患者持续几分钟,而有些患者会持续几个月,损伤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所以,护理中应注意意识障碍急性期及长期的护理[6,7]。

1.2.5.1 急性期的护理

护理重点: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要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通知医生来处理异常情况。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尽早依照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积极维护呼吸、循环、营养及排泄等方面的最佳状态。尊重患者的人格,注意语言交流方式。

观察要点:对患者的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确定患者有没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注意患者有无癫痫情况发作。

护理措施:要随时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若患者口腔内有义齿,要及时取出;若出现舌后坠,要及时向前轻托患者的下颌角,及时将舌后坠症状纠正,将患者的头转向一边。充分给氧,纠正呼吸困难症状。有效维持输液管道通畅,以保证液体和药物的及时定量输送。若为急性期患者,一般是要对患者禁食[8],待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则给患者吃富含蛋白及热量的食物。保持二便通畅,记录患者的24h出入量情况,以确保水、电解质平衡。每2h为患者进行1次翻身以及叩背,有效帮助患者排痰,防止出现肺部感染。

1.2.5.2 康复期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苏醒后一般都会留有生理功能障碍症状,重型颅脑损伤后,容易导致偏瘫和失语症状,早期康复训练可帮助促进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这对治疗是有利的[9]。

1.2.6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对患者来说是突然发生的,不仅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还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患者常因恐惧、焦虑、疼痛致精神紧张,给医疗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10],所以,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并做好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当患者的病情及精神状态逐渐改善时,往往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对此,护士要向患者解释清楚,这样患者就会了解出现的这些不适症状是功能性的,可以恢复,积极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效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加快康复进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全部的数据资料应用SPSS18.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抢救成功率等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在患者发生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因中枢温度调节紊乱或感染而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当体温升高时,人体的基本新陈代谢会持续增加,由此导致机体的耗氧量增加,破坏脑细胞。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当患者体温高于38℃时,使用20%生理盐水冰袋降温。如果长时间体温超过39℃,可采用冬眠低温疗法。本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不但可有效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与此同时还能了解患者是否合并了其他损伤。为此,护理人员应在0.5-1h为患者测量1次脉搏[11],如脉搏出现缓慢,呼吸深而慢,血压升高,则提示患者有颅内血肿症状,如未能及时治疗解除脑受压,那么患者随时有死亡的危险。颅脑损伤患者多有低热症状,中枢性高热,对此,护士要及时配合医生对患者实施降温治疗。手术后和脑损伤患者,当体温恢复正常后又突然上升,那么要警惕是否发生了伤口感染或颅内、肺部、泌尿系感染。患者体温低于正常或不升,表明患者出现周身衰竭。需密切关注其肢体活动及有无腹痛、腹胀、排尿困难或血尿情况。

总之,对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12]。

猜你喜欢

颅脑情况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特殊情况
我们欢迎你!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