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2021-09-20白留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白留占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0 引言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管受到阻塞,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引发的一种脑组织损伤性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1,2]。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平衡功能丧失,易造成摔伤、关节损伤、日常生活受限等不良情况,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肢体活动,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途径[3]。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恢复神经血管信号传输功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大脑运动中枢兴奋,降低痉挛肌肌张力,帮助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需要为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训练方案,以改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疗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6例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资料,按照先后接诊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男39例,女34例;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59.64±8.24)岁;左侧偏瘫38例,右侧偏瘫35例;脑梗死56例,脑出血17例。对照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08±8.72)岁;左侧偏瘫34例,右侧偏瘫39例;脑梗死54例,脑出血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患有偏瘫者;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者;处于疾病恢复期;初发脑卒中;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扩张冠状动脉、控制血压、抗感染、抗凝、营养脑神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

对照组:采取针灸疗法:于患侧选穴,上肢为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髎穴,臀部为环跳穴,下肢为风市、膝眼、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穴,以补泻迎随手法针刺以上穴位,直针进刺,留针1 min,1次/d,7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5d后间隔2d,进入下一个疗程)。

观察组:采取康复疗法。先对患者进行缺失动作、异常形态进行评定,向其讲解正常的活动状态,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缺失运动训练治疗方案,主要分为体能和日常训练两部分。体能训练:患者病情稳定2d后开始,训练内容依次为床上训练(床上翻身、起坐、平衡垫站立、良肢位摆放、躯干旋转)、卧位训练(仰卧到床边到坐起训练、坐位平衡练习、桥式运动)、站立训练(站起坐下训练、站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负重训练(平地行走、负重行走、上下楼梯)。日常训练:主要有穿脱衣物、日常进食(勺子、筷子)、洗漱、如厕等。由专业训练师监督并及时调整训练强度。每天1次,每次40min,每周5次,两组均干预8周[4]。

1.3 观察指标

(1)NIHSS评分:总分45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患者的肌张力、腱反射及阵挛,分值0-16分,得分越高提示痉挛越重。(3)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定,上肢0-66分,下肢0-34分,得分与肢体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疗效标准:基本痊愈: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症状基本消失,无病残;显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6%-90%,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8%-45%,症状部分改善,病残程度为2-3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cS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cSI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cSI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m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Fmm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Fmm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危急重症,轻则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重则可造成其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死亡。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是造成我国中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5]。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是因大脑神经功能损伤引起的运动相关功能区控制能力减弱或丧失。大脑的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及时接受相关的康复治疗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以改善躯体功能,促进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6]。

针灸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措施。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促进中枢神经细胞增殖保护中枢神经元,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提高神经网络重组速度,激活周围神经细胞,增强肌肉兴奋性,有效防止肌肉萎缩现象,提高患者肌力,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7,8]。康复疗法可通过特定、重复的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功能重建;加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改善其肌力状况,并具有抑制关节挛缩,增强心肺活动功能、肌肉力量以及平衡协调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说明将针灸疗法同康复疗法相结合能更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提高缺血性萨病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给予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可有助于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且操作简便安全,患者依从性佳。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