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价值与策略

2021-09-18陆旻瑶

江苏陶瓷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价值

陆旻瑶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价值,探索了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策略与方法,指出了培育过程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工匠精神;培育;价值;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基于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的实践”(课题编号:XHYBLX2021015)、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与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由此可见,弘扬“工匠精神”对职业院校培养懂知识、善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建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采取一系列有效途径,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工匠精神教育,2019年获江苏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20年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如何更好地发挥传承基地作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为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开辟新的路径,成为传承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

1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价值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弘扬 “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1)引導学生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担负着传授知识与培育信仰的双重任务,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将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正确思想道德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培养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2)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一样,是其将来立足职场的根本,也是未来脱颖而出、决胜职场的关键所在。

(3)改进思政教学方式

“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增强自身职业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道德指引。职业院校通过变革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完善了学校的思政教育体系。

(4)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敬业”、“诚信”的具体体现,更是工作中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形成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是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2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策略

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为依托,创新“工匠精神”培育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有效利用工艺美术大师和工匠资源,加强在课程建设、社团建设、资源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建设工匠精神培育课程、营造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创建工匠精神培育资源、构建工匠精神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树立学生的职业信仰,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切实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1)开展“工匠精神”培育课程建设研究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全面纳入学院课程体系,特别是要立足宜兴紫砂陶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工匠精神,发挥学院在陶文化教育方面的优势,组织宜兴紫砂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面向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实施“拜师学艺”等项目,由行业大师担纲传授传统技艺,研习传统技术与工艺,提升学生传承创新能力。

(2)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氛围营造研究

如何在艺术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推介和传播,提升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推进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如何联合大师和工匠,打造精品传承项目社团,开展社团特色活动,加强传承文化社团的阵地建设和氛围建设,让学生在体验传承艺术创作的同时,也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

(3)开展“工匠精神”培育资源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对宜兴紫砂陶传承创新中的工艺技法及其工匠精神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炼,聘请大师和工匠进校园,和专业教师一起定期开展各种讲座与研讨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考察,交流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经验,共同进行创作研究、项目开发、汇总成果,形成工匠精神培育案例,创建工匠精神培育资源。

(4)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基地建设研究

联合大师和工匠,整合校内和社会资源,以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团队建设为重点,组成具有“工匠精神、德艺双馨”的“工匠精神”培育团队。完善相关场地、设施设备建设,充分利用基地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和优秀的师资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展览,组织丰富的现场体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宜兴紫砂陶瓷的技艺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

3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方法

目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主要在理论层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建设、社团活动、科学研究、创新活动等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不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专注于紫砂陶制作的工艺大师和制作工匠,也形成了“吐故纳新”、“追求卓越”、“创新进取”的“工匠精神”,如何在当代进行更好地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也是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使命,因此对“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方法也有待完善与改进。

(1)行动研究法

通过走访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工匠、轻工工匠等,采用调查和访谈相结合,了解现阶段“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寻找解决方案。不断探索基于宜兴紫砂陶传承基地等资源,优化“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进行交流与推广。

(2)案例研究法

取基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培育“工匠精神”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所应具有的职业行为、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探索建设途径。挖掘宜兴紫砂陶非遗中历史名人和典型作品中显现的工匠特色文化,整理和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素材,为其培育路径的创新提供思路。

4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关键问题

職业院校开展“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亟待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工匠精神

依托传承基地,统筹文化资源,凝练传承主题,优化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全面服务学生。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寓教于乐,设置文化体验和教学场景,配备图书音像资料,针对不同的人群,使其在体验中身临其境感受“工匠精神”。

(2)如何通过传承研究,传承工匠精神

围绕传承项目,聘请行业大师设计研学课程、开发项目教材,开展紫砂陶非遗传承教学,促进工匠精神传播。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共建共享的紫砂陶文化传承长效机制,建成稳定的科研队伍,深入开展紫砂陶文化中工匠精神的研究,充分挖掘宜兴紫砂陶文化资源。

(3)如何通过创新实践,弘扬工匠精神

利用学院现有创新平台,与大师、工匠等共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开展实践创新活动,通过改进设计、改良制作,创新发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4)如何通过展示交流,传播工匠精神

利用传承基地优势,开展教育实践、举办培训活动、开设讲座论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互动形式,通过各类展览、展示活动,进行国内外陶艺交流,有效传播基于宜兴紫砂陶非遗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提升国家非遗项目“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国际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05):25-27.

[2]章佳玥,等.中职德育课中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章[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20.

[3]杨磊,郭旭.浅析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J].青年与社会,2019(3):223-224.

[4]覃彩霞.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广西教育,2019(10):64-65,104.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价值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