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M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7于梦静梁彦庆崔燕芳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中地理教学

于梦静 梁彦庆 崔燕芳

摘   要:“互联网+”推动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教学过程不完善、师生有效互动少、教学监控不到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在对OMO教学模式特征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该教学模式下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流程,并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一节为例进行实证探讨,提出后疫情时代基于OMO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能够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实现地理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旨在为增强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及协作学习,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OMO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学;后疫情时代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0/23-0086-03

一、引言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地理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教育部提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在线平台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全国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依托互联网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展了一场在线教学运动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出现的教学过程不够完善、师生有效互动少、教学监控不到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后疫情时代如何在巩固在线教学成果的同时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的教育新常态,将成为特殊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线下教学的实际情况,尝试从“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OMO教学模式出发,为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OM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OMO教学模式内涵

OMO教学模式(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线下融合)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精准记录并打通线上线下教育和学习数据,通过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活动的优势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数据,使教学活动可追踪,还能够打破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存在的学科边界、时空边界等现实阻隔。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OM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价值

OMO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优秀教学资源,通过面对面互动和线上交流,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强调在未来加强新技术的使用,并且地理具有综合性、空间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OMO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课标》中提到:“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地理教育的改革,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让学生享受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教师利用OMO教学模式打破时空的限制,突出处处可学的“线上线下”学习理念。

三、OMO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流程

基于OMO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优势,提出该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课前线上教学,师生资源共享→课中线上线下教学,师生分享探究→课后巩固延伸,师生优化梳理(见下图)。

(一)课前线上教学,师生资源共享

教师整合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将地理教学的文字、图片、音频等资料上传到校园平台,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资源化抽象为具体,并在平台说明预习的要求。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系统掌握教师上传的课程内容,并将自己的预习成果、搜集的资料和疑问在平台上传。课前线上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

(二)课中线上线下教学,师生分享探究

课中教师首先对学生提交的内容在后台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指导,进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其次线下小组一起对地理活动进行调查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小组汇报后其他学生进行在线评价,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课后巩固延伸,师生优化梳理

课后评估系统将分析和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内化知识,提供相应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谈谈自己的收获,这有助于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实践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反馈进行反思,从而改进和优化学习过程。

四、OM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实证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一节为例进行模式应用实证探讨。

(一)课前线上教学,师生资源共享

1.整合资源,发布任务。教师搜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片或视频,查找水土流失不良影响的相关资料,经优化整合后上传至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预习。同时提问“水土流失与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哪些人类活动可能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四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上传的课程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提出质疑。学生通过预习系统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课程内容,并通过搜集查找资料对四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网络平台对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反馈。根据在线平台学习数据的统计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数据的结果优化教学设计。

(二)课中线上线下教学,师生分享探究

1.分享交流,点拨提高。课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课前预习中的问题进行答疑,通过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地形等有关地图,组织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地理成因,学生在线提交答案,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师进一步展示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图片,就水土流失形成的人为原因进行点拨和引导。学习本节课之后,学生不仅解决了课前疑惑,并能从不同角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发散思维和地理综合思维。

2.小组探究,展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后探究”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在线进行补充和评价。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全面系统总结知识点,使学生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自然因素和人为成因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课后巩固延伸,师生优化梳理

1.巩固复习,完成作业。为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设置相应的习题,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课后学习成果传到学习平台,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知识内化,扩展延伸。教师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分析和反思学生课后的反馈,改进和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开展OMO模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能力,又可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并激发工作热情,促使课堂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为灵活有效,借助该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进行创新。但由于OMO教学模式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孙   朋,陆   曼,付金沐,高   杨,苏海民.疫情下基于OMO模式的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视界,2020,(23):4~6.

[2]吴彦文,李   青,李   斌,等.借助OMO再造体育课程教学流程——以羽毛球教学为例[J].软件导刊,2019,18,(12):215~218.

[3]宋昱莹,梁彦庆,李   帅.“O2O”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44~45.

[4]段玉山.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意义[J].地理教学,2010,(07):1.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高中地理教学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