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在西藏阿里异地办学中引领德育研究与实践

2021-09-17高嘉艺

关键词:异地立德阿里

高嘉艺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中思想政治课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河北省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于2019年8月赴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开展三年援藏工作,针对阿里异地办学的特殊性,结合西藏、阿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思政课如何更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异地办学;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0/23-0081-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按照《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2019年河北省新一批组团式援藏团队对口支援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并与本地教师一起开展“西藏阿里异地办学寄宿制中学多育并举的实施策略”课题研究,针对西藏异地办学的特殊性,积极探索思政课如何更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西藏阿里异地办学基本情况

1984年12月11日,教育部、国计委决定在兰州、成都和北京举办西藏学校,在内地16个中等以上的城市举办西藏班。根据研究数据统计,西藏内地班推动了区内各项事业发展,农牧民教育观念转变,人口素质提升。借助内地西藏班的成功经验,阿里地区 2014年9月在拉萨创办异地办学,将阿里在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学校就读的高中学生迁到拉萨,为学生创造良好教育环境,逐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2017年9月河北省援建阿里地区第二所异地办学学校“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在拉萨成功开办,目前初、高中共6个年级,48个教学班,在校生2300余名,均为全寄宿制学生。学生人数95%以上来自阿里农牧区,因路途遙远该校学生一年放一次假,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因此,面对客观复杂的学生情况,更需要学校立足于异地办学的实际,加强学生思政工作,引领学校德育发展。

二、异地办学中思政课及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深入了解阿里异地办学中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2021年2月课题组采取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梳理。本次调查在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发放“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1437份,从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学生均有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寄宿制学校,学生接收外界信息有限,从不关注国内外时政的学生占到8.07%,偶尔关注的占到57.13%。学生缺乏关注时政的相应渠道和思想上的不重视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80.38%的学生对思政课有兴趣,73.7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可以使自己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理论思维能力。但是75.22%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功底欠缺,教学方式陈旧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97%的学生认为教师语言表达缺乏激情和影响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就给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需要课堂有感染力。

“阿里异地办学多育并举实施策略研究调查问卷”显示,69.6%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形式与主题都不错;30.4%的学生认为德育主题比较陈旧,形式不够新颖。学生更希望通过班会、观看励志视频、举办讲座、外出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达到学习的效果。

三、思政课引领阿里异地办学德育实践的举措

根据调查中思政课堂及德育实践存在的问题,思政教师立足阿里学生实际,将思政课教学与德育融合,引领德育实践。

(一)改变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按照《课标》的要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思政课中单纯的理论比较枯燥,加之全寄宿制条件下学生平时对时政新闻比较漠视,即使每周日发放手机,多数学生也是用来娱乐而不关心国家社会大事。阿里河北完中尝试通过学生进行时事评论导入思政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课前充分做好引导和动员

阿里学生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高中生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欠缺,因此要给学生讲清楚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刊等多渠道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时政新闻,记录新闻事件,利用课堂在同学之间进行分享。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汉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二步: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

例如,学生分享“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时政,教师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学生分享“新疆棉”事件,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真正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将思政课与德育紧密联系。

第三步:把握时间,提高效率

时事评论时间可以从预备铃响开始,5~6分钟左右。既能收到良好效果,也不会影响学科知识正常讲授。同时,思政教师根据每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认真提炼语言,创设高效课堂。

(二)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灌输法”和“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将理论与实践、知与信、悟与行等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自身体验感悟为途径,结合知识传授,实现品德教育。

(三)思政课教师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借助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特点优势,在阿里河北完中思政课教师与德教处相联系,一起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思政课教师每月开设一次班会讲堂。学校班会通常由班主任组织,本学期开始尝试思政课教师讲班会。思政课教师对国家政策、社会时政的关注 ,结合学科知识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班会教育,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也可以借助思政课班会讲堂对学生进行主题鲜明的德育。

2.思政课教师讲党课。为迎接建党100周年,阿里河北完中于2021年3月成立青年业余党校,思政教师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党史学习,引导学生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让学生知党恩。

3.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全寄宿制学校把学生每日封闭在校园内是不行的,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多彩生活中成长。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利用思政课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真挖掘利用思政课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注意渗透德育,引领德育实践,真正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筑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异地立德阿里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云上阿里
疼痛后才计数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
黑皮精灵异地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