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课堂的综合应用

2021-09-17席开森

关键词:综合运用自制教具初中数学

席开森

摘   要:自制教具具备使用简单、直观形象等诸多教学优势,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辅助性资源。巧妙依托自制教具呈现数学现象、揭示数学规律、布设数学实验,能够有效辅助学生探索学习数学新知,延展学生数学认知思维深度,提升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制教具;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7-0069-02

数学学科教学离不开教具的辅助,教师需围绕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筛选整合数学教具资源,利用自制教具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历练学生数学多元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具备资源开发整合的教学意识,以兼备直观性、教育性、创新性的高质量自制教具素材,辅助学生数学新知探索与数学应用实践,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合情推理等多维度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一、呈现数学现象,增强生本直观感知

直观性是数学自制教具最基本的开发原则。教师借助直观性较强的自制教具呈现数学现象,可以弥补教材文本的短板,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直观感知,强化学生数学新知。因此,教师可選择在数学新知导入环节布设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自制教具的辅助下,形成更多有关数学新知的初步感知,推动学生数学表象认知建构。

以自制教具进行数学现象呈现,可使教学生动性、直观性明显优于其他教学辅助素材。教师要注重自制教具教学活动的趣味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新知的探索。例如,教师用转轴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可旋转圆盘,圆盘上堆放六个面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多个正方体纸盒。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旋转圆盘,组织学生记录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堆放物体的形状。学生可以凭借直接观察,很快说出、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教师配合学生观察学习结果,顺利切入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内容,把自制教具观察结果作为学生新知学习的思维起点,逐步引导学生对数学新知展开深度探索。

在教学“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时,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训练学生根据三个方向的形状图,找准小正方块数量的数学能力。教师用自制的简易转盘进行课堂演示,既灵活调整物体的呈现视角,弥补学生直接观察学习的空间局限性,又有效指导学生梳理形状图与小正方块数量的数学关系,帮助学生突破课堂学习的核心知识。

二、揭示数学规律,启动生本探索思维

教师立足数学规律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的知识特点,依托自制教具进行教学演示,可以动态化展现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本质内涵,降低数学规律理解难度,提高学生课堂探索学习的品质。初中生认知数学规律是在必要的感性认知素材支撑下,对数学规律展开自主建构。教师要配合自制教具的课堂渗透,启动生本探索思维,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探究任务驱动下,准确建构数学规律知识体系。

学生数学探索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学习过程,教师需在恰当时候对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行指导,启发学生根据自制教具的直观呈现、操作结果,发现其数学规律。教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主要涉及菱形、矩形、正方形三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师通过数学教具,向学生演示构建不同图形的具体方法,再提出构建四边形的操作要求,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操作构建不同的四边形。教师归纳整合学生的操作结果,指导学生借助这些直观形象,认识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师尊重学生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完成自制教具操作方法的一般演示后,让学生参与到四边形的构建过程中来,能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构建过程,尝试理解它们图形特点和几何性质。教师把学生操作结果作为新知授课的辅助素材,可以激活学生数学新知探索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参与效度。

三、布设数学实验,深化生本认知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展开数学实验教学活动,不仅能创造出多元化的数学知识应用场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成效,强化学生数学学科应用意识,还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思维,推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深度剖析数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探寻数学实验活动的创新切入点,利用自制教具的有效渗透,优化数学实验教学设计,使其更加切合初中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动手实验能力,以更好地实现深化生本认知理解,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师需对数学实验教学活动做好全面预设,根据数学实验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自制教具融入到数学实验当中,从而充分体现数学实验对学生数学认知思维的调度效果。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用数学实验的形式展开新知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硬纸板作为实验材料,提出“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任务。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思考“如何剪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样的图形特点?”等问题,延展学生数学认知思维维度。学生最终制得的等腰三角形纸板,也能成为教师讲解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辅助教具,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相比于教师直接展开理论性分析,数学实验的形式更容易调动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积极性,诱导学生形成更多主动思考的结果。教师布设等腰三角形裁剪制作的实验学习项目,让学生亲自投入到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特点构建深层认知,有利于触发学生数学课堂深度学习,深化学生对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知识理解。

数学学科教学需要以感性素材为支撑,引导学生在观察学习、对比分析、深度探索中构建数学知识的表象认知。教师根据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灵活应用自制教具呈现数学现象、揭示数学规律、布设数学实验,能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数学探索学习平台,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灵动、有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活力,提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综合运用自制教具初中数学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感
论国有企业薪酬与绩效考核综合运用的策略
论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自制教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研究
例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综合运用环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