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大发:绝壁天渠映初心

2021-09-17李惊亚郑明鸿

党员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团结村修渠大发

李惊亚 郑明鸿

他带领村民,历时30余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他用实干兑现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他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被誉为“当代愚公”。

一心为民:报答父老乡亲

黄大发出生在旧社会,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他滚草窝、睡牛棚,靠给地主放牛过活,靠远亲近邻的救济长大。

“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党来了,分给我土地,让我不再受饿挨冻。”黄大发说。党的关怀和远亲近邻的帮助,让黄大发感受到温暖。他发誓,今后一定要为草王坝做点事情,报答父老乡亲。

黄大发性格朴实刚毅、大公无私、敢想敢干,23岁就当上了草王坝大队大队长。1959年,黄大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几十年里,他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4年退休。

草王坝村山高岩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雨水落地,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村民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需走两个小时。

地里也产不出多少粮食。因为缺水,当地只能种一些耐旱的苞谷。苞谷粒炒熟去皮再磨成粉,蒸熟后就成了当地人餐桌上的主食,这种“苞沙饭”难以下咽,在喉咙里直打转转。村民一年四季连饭都吃不饱。

距离草王坝几公里外的地方,就有充沛水源。但是,高山成了险阻。

村子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黄大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上村干部后,他撂下“狠话”,要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村里人都觉得他“疯了”。

埋头苦干:30多年只为这条渠

20世纪60年代,草王坝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及黄大发的带领下,第一次大规模修渠,却因技术等原因,耗时十多年也没修成。

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黄大发不肯服输。1989年,年过半百的黄大发到附近的水利站一边帮工一边学习。三年多时间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从基础学起,下苦功夫,硬是掌握了许多水利知识。

1990年腊月,天寒地冻。为了修渠资金,黄大发赶了两天山路,等找到遵义县水利局领导时,黄大发已满身是泥,一双旧解放鞋磨破了,露出冻得发紫的脚趾。“草王坝大旱,地里颗粒无收,我要带领群众修渠引水。”黄大发从破烂不堪的挎包中掏出立项申请报告。

当时,遵义县一年的水利资金不过20万元。据初步测算,从水源地取水到草王坝要经过大小九处悬崖、十多处峻岭,水渠需要从离地几百米高的大土湾岩、擦耳岩和灰洞岩的悬崖峭壁上打出半幅隧道,需要五六万个工时。草王坝村才一两百个劳动力,怎么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

黄大发撂下一句话:“一年修不成,修两年;两年修不成,修三年。哪怕我用命去换,也要干成!”

1992年春,引水工程终于开工,57岁的黄大发带领200多名乡亲,浩浩荡荡奔赴工地。有一次,炸山出现哑炮,黄大发准备前去查看,有人突然大喊“要炸了”。情急之下,黄大发用随身的背篼罩住自己,碎石块刹时满天飞。万幸的是,碎石只击破了背篼,擦破了他的手臂。

1993年,工程进行到异常险峻的擦耳岩,施工处距地面300多米,放炮非常危险。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带着几名党员上到山顶,把绳子拴在大树上,再系到腰上,顺着石壁慢慢往下探,寻找放炸药的合适位置。

“共产党员怕牺牲能行吗?先烈拿身体去堵枪眼,我们做事就要有这种精神。”黄大发说。

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清澈的渠水第一次流进草王坝,村里的孩子跟着水流跑,村民们捧着渠水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从没见过黄大发流泪的村民发现,老支书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

1995年,一条跨三重大山、十余个村民小组,总长9400米的水渠全线贯通,草王坝彻底告别了“滴水贵如油”的历史。村民以黄大发的名字命名这条渠,叫它“大发渠”。

凝心聚力:带领村民走致富路

“大发渠”通水后,黄大发马不停蹄地带领村民“坡改梯”。村民徐国树记得,“坡改梯”后,自家有了四亩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1996年,畝产达到500多公斤。和徐国树一样,草王坝的村民从此吃饭不愁。

接下来,是修路、通电。黄大发每天带领100多个村民出工,大家齐心协力,四公里的通村公路很快铺通。1996年,村里通电工程启动。黄大发带头拿出100元,和村民凑足一万元。一圈50多公斤重的电线,村民挽在肩头往前拉……草王坝村终于亮起了电灯。

黄大发又商量着建学校。没有老师怎么办?黄大发要求村里几个上过中学的年轻人回来当代课老师,其中就包括他在外打工的小儿子黄彬权。拗不过父亲的黄彬权回村里教书,一干就是十几年。迄今,草王坝村走出30多个大学生。

昔日的草王坝村,如今已更名为团结村。近年来,在黄大发的精神感召下,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起中药材、有机稻米、有机高粱、精品水果种植,养起了肉牛、生态猪和蜜蜂,解决就业1100多人,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19年底,团结村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

1959年初冬,黄大发在入党志愿书上郑重写道:我要求入党是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到底,帮群众当好勤务员,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怕流血……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不干半辈子。”有着62年党龄,当了46年村干部的黄大发说。

如今,早已退休的黄大发每天佩戴着闪亮的党徽,仍在为村里的事忙前忙后。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贵州日报》)

猜你喜欢

团结村修渠大发
听奶奶讲修渠的故事
间谍修渠反助秦
三姐妹
汽笛声声,奏响内陆开放乐章
科技帮扶 推进共建
———省水科院到拜泉县上升乡团结村进行科技帮扶回访
让团结村变得真“团结”
如何以H5形式报道典型人物——澎湃《长幅互动连环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策划笔记
肯尼亚有个“女儿国”
情系岗黄水库
不是我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