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流媒体运用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2021-09-16高晨茜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受众会议微信

高晨茜

“主流”两个字就凸显了主流媒体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它是行业的标杆。媒体是沟通党、政府和民众的纽带,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客观性等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发展迅猛,对主流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主流媒体新型表现方式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党、政府与民众沟通的关键所在。

新媒体的产生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的戈而德马克在1967年率先提出的,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的报告中,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出发,匡文波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内容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从人类传播史的角度而言应该是一个时代范畴,特指“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等。综上我们可以得出,新媒体是一个处于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概念。

微博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大众获得信息更加便捷。在众多新媒体中,影响范围强、覆盖面广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和直播;其中微博更是独占“半壁江山”,自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内侧版,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的微博年,短短几年间便拥有了上亿的用户群体,近几年微博更是成为了话题中心,是大量热点话题的发布平台。

其中政务微博在舆论引导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政务微博一改以往严肃的风格,同样以灵活生动的语言与公众进行互动,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好评。《人民日报》在党的十九大期间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在会议开始前便开始进行预热,充分运用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传媒的力量,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一项基本任务,相对而言,舆论导向的含义更广泛一些,它包含了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为的全面引导。比如,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对党的十九大预热的第一条微博就是在会议召开一个月前发布的《快讯:党的十九大将对党章适当修改》。

在2017年10月,《人民日报》更是带话题进行宣传,除了发布一些工程建筑取得的新成绩还贴心地为广大网民做了一些小常识的普及,比如国家组织机构以及每个机构的具体工作职能,让百姓更清楚以后有问题该找谁解决。轻松活泼的形式和接地气的内容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有所了解和期待。

《人民日报》身为主流媒体,除了对会议的及时跟进,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也是其一份职责所在,在会议期间,每天给微博用户进行推送《给青年的一封信》,内容积极向上充满阳光,谈及梦想、奋斗、健康、未来等,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迷茫不要畏惧,所拥有的也要更加珍惜,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简单朴实的语言却充满力量,在给青年人力量的同时还让其肩负责任。

在会议结束后,《人民日报》对“新声音”“新声音”“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主流媒体利用新型传播方式,让受众越来越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更是让受众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幸福。

网络直播

相较于《人民日报》报道轻松接地气的风格,新华网的报道就显得严肃些许。《人民日报》做的更多的是对会议内容的报道,新华网则是对会议内容的评论和更深层次解读。

新华网看重直播更具有实时性的特点,相较于电视直播手机直播少了其中的程序,提高了时效性外还多了互动的特色,互动性也是新媒体重要特色之一,使受众有了更强的参与性。

对于一些政治性会议,有了可互动直播的存在可以让受众有更好的现场体验感,同时还增添了受众对部分政策探讨的热情,切实让广大受众感受到了人民当家做主。

新华网的直播不仅仅是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直播,早在会议开始之前便开始进行直播;从记者在进入会场之前就开始,记者和人大代表进入会场到对人大代表的采访都进行了直播,给观众一种现场带入感。期间4.4亿次的阅读量,可见其关注度之高,同时也体现出通过运用新媒体参与政治会议后可以加强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新华网还将直播分成不同的片段,将每个有看点片段的内容叙述出来进行独立发布,便于没有观看直播的受众进行信息的获取,同时节省了受众观看内容的时间。

在会议结束后,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也进行了网络直播,请相关方面的负责人进步解读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也正是这样后期的不断关注,使党的十九大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这种做法也就是传播学中最常用的“议程设置理论”。这也是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体现,除了及时跟进报道政府的各项活动,还要进行后续跟进,只有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政策、规划进行全面、立体化报道。

微信

与微博不同的是,微信的用户群体更加庞大。微信平台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也是定期推送会议最新进展和会议内容,微信平台也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直播,微博在直播的同时还将重点内容进行了整理发布,用简洁易懂“接地气”的话语,传达了核心内容。

除了微信官方平台对党的十九大内容发推送,微博公众号显得更加接地气,不少个人和团体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也在党的十九大期间进行了相关内容发布,但内容单一且相似存在不少同质化现象,一些平台缺乏创新的思想意识,更多是重述主流媒体的声音,缺乏平台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的十九大期间微信平台开通了“党代表通道”,该通道是首次亮相党代会,新闻记者可以“零距离”接触党代表,直接询问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比如西藏阿里地区的十九大代表产科医生次仁巴珍在党代表通道里如是说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病人需要,无论节假日还是白天黑夜,我们随叫随到”;与其说她是在回答记者问题,不如说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无数个党代表中的一员一直都有的工作精神,正是有了“党代表通道”,我们看到的除了政府工作報告外,更多的在为百姓做实事的人,让受众有更强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从“部长通道”到“党代表通道” ,一段时间以来,“通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开放、透明、包容的代名词,通道传递出来的,并不单单是消息、新闻,更是与民众想通的诚意、与世界相连的决心。

主流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好处

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划以及目标策略是需要传达的,只有让公众了解才更便于政策的实施,才能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才能使利国利民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平等公开的交流途径

互联网是一个平等公开的交流空间,打破了少数人对信息的高度掌控,尽管现在网络已经开始实名制,但在互联网上每个人的身份相对于他人来说是隐蔽的。通过新媒体受众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信息,人人都可以更加从容、轻松地发表言论,表露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参与途径便捷

相较以往,更多对国家政策的了解都是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获知的,如果想有更进一步的参与感那就是成为人大代表或是政府工作人员。网络时代被称为地理终结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政治活动参与感相对低的体验,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便捷的手机或电脑,人人都可以通过政务微博、微信上的各种“通道”网络政务论坛参与讨论、评论、发帖等方式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这不仅提高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公民的政治意识,也为有效反馈民生问题提供了保障。

主流媒体如何利用好新型传播方式

2017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以10到39岁群体为主体,占总数的73.7%,由此可见,青少年群体正在享受新媒体赋予他们话语权的同时也十分积极地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讨论。

新媒体的政务微博相较于传统媒体可以相对轻松活泼些,丰富信息的呈现形式和准确的内容定位均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用户的贴近性,激起青少年的参与兴趣。通过长期的互动可以培养青少年对政务微博的使用黏性,从而可以潜移默化地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意识。

新媒体的政治参与可以说是我国媒体发展和国家政治发展的一个缩影,政府机构也越来越重视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逐渐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开展。

互联网的出现对我国民主政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且还要看到信息化在网络时代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时代,新媒体平台应不断加强政治传播的力度,培养青少年的政治意识。政治活动是政治传播的高峰期,我们不仅仅要把握政治活动进行时的传播还有做好前期和后续工作,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加强受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受众的互动性.o

对于有着庞大的受众数量的新媒体而言,其在政治活动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新媒体的影响力,不少党政机关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平台,这不仅使政治更加贴近百姓同时也有了更直接听取百姓声音的途径。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明确的价值导向,并以视频、长图、表情包等多元化的形态去进行内容发布,更加吸引受众。

新媒体的可移动性和便捷性也是传统媒体所无法超越的优势,有数据显示,中国人1/3的休闲时间用在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手机作为新媒体重要的载体,其数字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直播成本高、灵活度差、信息延长等局限,实现了在第一时间的信息获取和上传。

新媒体的传播更具有亲和力和公信力。新媒体内容丰富、资讯多元,是政治文化传播的重要信息库,它不仅可以满足受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学习、查阅信息的需要,还可以随时共享资源。对新公布的国家政策大家可以各抒已见,充分讨论,更加体现了我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的发展理念。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受众会议微信
欧洲理事会会议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主席团会议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微信
一场会议和它的记录者
微信
微信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