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项管理”的精细化落实

2021-09-16吴夕龙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睡眠课外读物手机

摘 要 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就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简称“五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纲领已有,重在行动,只有落细落实落到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关键词 五项管理 作业 睡眠 课外读物 体质健康 手机

为回应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广泛关注与热切期盼,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就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简称“五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各地相继转发,推出落实性举措,旨在推动“五项管理”落实落细落到位。笔者试结合实际与实践,从“问题及分析”“矫正及措施”两个层面分别提出思考、策略与主张。

一、加强作业管理,让学习任务精起来

学生作业反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受教育者角度,可以巩固新知,形成相应技能;从教育者角度,可以检验自身课堂教学效度,进一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改之初,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中,从上到下对家庭作业布置的量及完成时长就有明确规定,然而在实际家庭作业布置中并没有得到落实。一些学校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因此“成绩”显著,“名声”大振,受到“肯定”。

再者,家长和社会的“舆论”认为,少布置或不布置家庭作业的教者“不尽职”,有的干脆私下购些习题集、大试卷,让孩子苦战题海。在一些地区,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借“教学质量”对教师说三道四,尤其那些不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有识之士”,为狠抓“教学质量”摇旗呐喊,其结果忙了教师,累了学生,机械抄、重复练在所难免。在推行课后服务的当下,更有一些学校误读这种服务,借“抓差补缺”提升“质量”之名,加重学生作业负担。

加强作业管理,就要让学习任务精起来。作业有课内外之分。课内作业是教师授课之后,当堂让学生进行的书面练习,应当在课内完成。设计课时计划时,要安排学生作业的环节,保障学生作业的时间。作业设计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形式多样,且要份量适中。学校要不定期检查学生课内作业的质与量,进行公开评价与指导。

课外作业,含家庭作业,教者要遵循作业量的规定,在题目设计、类型选择上下功夫,力戒机械重复,要体现巩固性、发展性、层次性。

无论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创新作业形式,适当增加实践型、个性化作业。教育学生要按时、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教师通过有效途径进行作业反馈,不得由学生或家长代为批阅。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任课教师课内外作业布置的质与量,共性问题集体讲,个性问题个别谈。同时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不要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避免占用孩子休息时间,额外增加孩子的身心负担。

二、加强睡眠管理,让学生元气足起来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国家已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睡眠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这也是教育者应知的常识,但不少中小学却做着违背常识的事。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小学生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统一上课时间是不早于规定的时间点,但学生到校依然提前,认为只要不是上课,组织学生读书、检查作业、讲解习题都可以,其实这是变相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诱导学生早到校。有学校从“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中寻找“依据”,为引导学生早到校寻找“理由”,可谓用心良苦。

加强睡眠管理,就要让学生的元气足起来。落实中小学生睡眠管理要求,根子在校长,配合在家长。学校要严格执行上级关于学生在校时间的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课间休息和上、下午上课时间。夏季要做好午休管理,保证学生有30~40分钟的午休时间,并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就相关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

就家校协合而言,学校要引导和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制订居家作息时间表,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准时、按时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形成生物钟,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控制室内适宜的亮度、温度及湿度。

三、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让学生底蕴厚起来

在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时代背景下,各学校都普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读物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推荐分“必读”篇目与“选读”篇目,不过学生能真正把这些篇目读完非常困难。如推荐篇目不能满足阅读,学校应当“开放”图书馆(室)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给学生阅读。如图书数量还不够,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到正规书店选购。

加强读物管理,就要让学生底蕴厚起来。课外读物管理关键在于学校守住第一道“防线”。一是校长或班主任、科任教师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让学生“被自愿”征订或购买课外读物,包括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订购或强迫、诱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教辅资料;二是校长不要随意间接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征订或使用各类专题教育读本及练习用本;三是不要无原则接受“上级”相关人士变相摊派与转嫁。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要真正扎紧制度的“笼子”。

另外,引导家长到正规书店或者新华书店网上书城购买孩子的课外阅读书目,除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必读书目外,家长要注意其他阅读书目内容的把关,对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物资料要坚决抵制。

四、加强体质健康管理,让学生体魄强起来

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最基本的是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具体落实上,一些中小学与此“刚性”要求大相径庭。一是质量观狭隘,搞“阴阳课表”,一份应对上级检查,一份用于实际执行。二是评价观片面,因体育课程评价起来相对“复杂”而简而化之,甚至不了了之。三是以所谓安全打掩护,把学生看管得死死的,活动空间除了教室就是厕所,户外活动几乎绝迹。校园体育运动会也追求“短平快”。

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就要让学生体魄强起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学校和教师理应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战略高度,落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各项要求。

树立全面质量观,在“上好”上下功夫。各校都有符合本校校情的教学研究活动及形式,但体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很少,甚至缺乏。因此,学校在学期初学科教学研究的安排上要将各类课程同计划、同布置、同要求、同落实,不能“厚此薄彼”。

确立科学评价观。正确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育课程最直接的评价就是现场抽测学生体能、技能、技巧情况。体育课程的落实,功在平时,重在过程,导在评价。

科学调配体育课程师资。随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体育等课程师资紧缺的局面得到了改善,相反,语、数、英学科师资力量在一些学校略显不足。有学校让体育专任教师改教语、数、英学科,笔者觉得不足为取。体育专任教师应当在其专业岗位上发挥专任作用,语、数、英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可以阶段性兼教双班,同时向上争取师资。体育专任教师暂时缺乏的,可由有相应特长的教师兼教,但兼教不能变成“不教”,比如,数学教师兼教体育,把体育课改上数学课,或者布置学生完成学科作业。

丰富体育活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课程的开展,每天保证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除了上好体育课程之外,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心、强健体魄。

五、加强手机管理,让学生精神富起来

中小学生手机使用问题历来备受社会关注。手机管理涉及家长多些,只要宣传沟通到位,家校协作到位,辅助措施到位,管理难度不大。这当中,主要存在如下三种情形:一是课堂上精力分散,总想触摸手机;二是完成作业时不独立思考,利用手机查找答案;三是课余沉迷网络和游戏,耽误学习,身边的反面案例令人心痛,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者亦有耳闻。因在线打赏或游戏付费导致父母与子女矛盾的也不在个别,甚至由此走上不归路。

加强手机管理,就是要让学生的精神富起来。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一是教育宣传要耐心。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集中宣讲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包括电脑、平板)的危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要向家长讲明,其子女如何使用手机、手机费是多少等等,原则上只有家长管得了,家长要积极配合,主动担责。

二是言传身教要当先。教师和家长都要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利用手机玩游戏、刷抖音。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接打手机,更不得在学生读书、做作业期间看新闻、发微信、聊QQ。

三是家庭氛围要温馨。提示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多和孩子交流,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

四是严禁孩子利用手机查找作业答案。教师和家长都要告诉孩子,不会的作业,可以等第二天听任课教师统一进行讲评。利用手机查找答案,会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惰性思维。

五是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带入课堂,确需带入的应交班主任统一管理。上课期间,家长有特殊情况需要找学生,可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也可以联系学校电话。对于留守儿童和家庭特殊的学生,确实需要与孩子交流的,可以让家长购买不能上网、不能玩游戏的老人机给孩子使用,同时要做好合理管控。

“五项管理”的關键在于直面问题,落实措施,只有这样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廖丽芳.教师设计好作业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Z].2012-10-22.

[3] 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Z].2021-03-31.

[4] 吴夕龙.“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管理”[J].江苏教育,2018(07):77-78.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睡眠课外读物手机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早产儿不同体位护理对其心肺功能睡眠呼吸暂停胃潴留影响的临床研究
ipillow健康睡枕
组织公平对员工睡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