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言文为例,谈挖掘教学价值的策略

2021-09-15朱银华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生本位

朱银华

摘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入选的文章如何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需要教者根据教材本体、单元语文要素和学生发展本位观不断开发和整合,以寻找到最佳教学价值,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转化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本体;单元语文要素;学生本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材中入选的一篇篇文质兼美、具有教育功能的文章只是例子。选用这些文章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发挥教材举一反三的作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地达到目的呢?笔者认为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至关重要。教学价值虽是一个多元的范畴,但是如果能寻找到最佳的选择,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以文言文为例来谈谈挖掘教学价值的策略。

一、根据教材本体,建构教学内容

“不能装进篮子都是菜”,一篇文章可教的东西很多,如果面面俱到、繁琐分析势必影响教学的进度。建构教学内容就是要摒弃面面俱到的现象,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认真考虑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要立足教材本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删减和整合。

《司马光》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年代久远,其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因此艰涩难懂,对于知识浅薄的小学生而言,学起来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学时,一位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一字一句地理解课文,并且引导学生去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怎样砸缸,结果如何。但是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显然,这位老师一味地瞄准课文讲了什么,而忽略了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即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和方法。《司马光》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从文言句式的表达来看,言简意赅,多是单字成意,字少意丰。但是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古诗文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所以,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大致了解意思即可,而应该把教学的目的定位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这一基本形式,初步感知文言文语言特色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小古文学习的方法,能够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上,这样,教学才更能体现价值。所以,《司马光》一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确定为:第一,正确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会在主语后停顿的方法,读出节奏感。第二,引导学生采用借助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第三,想象人物的不同行为,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爱动脑筋的品质。第四,归纳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读准、读通、读懂。

我们拿到一篇教材,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学生在我们的教导下能形成哪些语文素养,得到什么样的成长……如果我们能在备课前多问问自己,教学的目的就会清晰明朗起来,目的清晰了,就有助于我们根据教材本体建构教学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实在在体现教与学的价值。

二、对照单元要素,优化教学设计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妙的教学设计。设计体现了教者的教学理念,环环相扣,抓重点带全局,破难点有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高效的训练和吸收。这就需要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精髓,以“优化意识”的深度来整合资源,形成能打开学生正确而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学案,教与学相辅相成,创造教学的最大价值。

五年级上学期《古人谈读书》中的第一篇小古文有六句孔子的名言。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和方法,如联系意思确定读音、一般在主语或动词后停顿、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等,所以我们就可以设计复习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勾连曾经学过的文言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学习本篇课文中,快速达成读准、读通、读懂的目的,从而节省出大量时间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梳理信息是为了把握要点。那么,我们要梳理什么信息,把握什么要点呢?根据分析可得:《古人谈读书》中的六句话分别出自《论语》不同的篇章,每句都在说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梳理句子意思的办法来概括观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训练。借助表格进行梳理概括显得极为简明扼要,表格如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如果能把孔子的话读成一个词语,他的观点就更清晰了。”继而领着学生概括出一二两句的观点:“实事求是”“好学下问”(答案不唯一),并总结概括的方法:“提炼中心意思”或“选取关键词”,再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议一议,采用所学方法概括出观点。这样的设计,体现了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训练学生将文本由厚读薄,具有高度概括的理性思维能力。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是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最能体现教学的价值,无论是文言文还是其他体裁的文章,在实际的备课和教学中都不能忽视了各单元篇章页提示的信息,尤其是篇章页罗列的单元语文要素,我们只有深入思考,研究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并不断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凸显学生本位,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的根本应着力于学生基本素养和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学生发展本位”为核心的课堂。“学生发展本位”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探索、思考、体验、发现,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收获自主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具备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努力权衡着师之主导与生之主体的关系比重,引导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更多地采用任务驱动策略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生长智慧。

六年级上学期《书戴嵩画牛》一文,写的是戴嵩的一幅《斗牛图》,因为牛“掉尾而斗”被放牛娃取笑了。但是我们发现戴嵩画的牛有“掉尾而斗”的,也有“搐入两股间”的,那“掉尾而斗”是不是真的画错了呢?课堂上要求学生分别站在牧童、戴嵩、苏轼、编者的角度去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点被激活,思维开始高效运转,他们借助资料,把握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辩证,在小组内有理有据地交流自己的观点,经过辩驳和商讨最终形成了共识:牛在角斗时,尾巴的姿势不止一种,有时缩入两股间,有时垂着尾巴,有时摇尾,各种姿势都有。戴嵩正是对牛斗的观察细致入微,作品才不拘常规、生意盎然,戴嵩不愧有“韩马戴牛”的美誉,《斗牛图》不愧为传世画牛佳作,这也启示着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方得真知。这一环节,教师依据课文情境设计了问题驱动,在个性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经历阅读分析、信息提取、思考发现和交流表达的过程,将语文要素转换成个体的语文经验。这一过程伴随着学生思维和情感的螺旋上升的运动,具有情境化、多维化、结构化的学习特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突破,是以语文特有的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来架构,每篇课文该教什么,怎样去教,需要我们根据教材本体、单元语文要素和学生发展本位观不断开发和整合,以寻找到最佳教学价值,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转化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生本位
谈基于学生本位的习作指导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以学生为本,让个性化阅读梦想成真
基于项目活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课堂评价语,打开思维那扇窗
我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本位
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