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特定区域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

2021-09-15罗惠中毛秀英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高中地理方法

罗惠中 毛秀英

【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要求,提出开展特定区域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方法: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新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基于教学重难点和区域典型特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特定区域;创设主题式情境,基于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关联问题;结合新知和旧知,重构区域思维导图。

【关键词】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 主题式情境教学 方法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而地球面貌千姿百态,区域视角是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通过划分区域,采用研究区域的特定方法,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潜在的空间秩序和空间规律等的探寻和理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区域认知素养作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认为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而特有的育人价值。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缺乏从区域视角对地理原理和过程分析的引导,忽视对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新课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思维过程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但尚未能形成从区域视角去分析比较具体原理和规律在不同区域中运用的差异。顺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在地理新课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选取特定区域进行主题式情境教学,实现高阶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识,而且也能将新习得的知识原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中,深化对新知识和特定区域知识的认知。同时,通过新课教学有计划性地选取特定区域的主题式情境探究,也能帮助学生逐渐实现对小尺度区域、中尺度区域和大尺度区域的认知,构建不同尺度区域的深度认知。本文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基于特定区域的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新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为: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课程标准侧重于运用示意图对对流层中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原理性的理解,将抽象复杂的地理过程以简单的示意图呈现,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性知识。但是,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落脚点并不是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而是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地理现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结合示意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重点是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相关的地理现象。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重难点,围绕教学重难点,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选取能重点突出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运用的典型性区域,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探究,落实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教学重难点和区域典型特征,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特定区域

基于课堂教学重难点,结合区域的典型性特征,笔者对比研究中国地理各分区后得出,青藏高原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性的运用具有典型代表。以青藏高原为区域载体进行主题式情境教学探究,能很好地突破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教学重难点。青藏高原的典型性特征就是海拔高,而海拔高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因此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同时,海拔高也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因此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气温较低。通过对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和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分析,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通过具体的探究,学生能一步步深入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包括大气的主要热源和直接热源的联系和区别,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者,青藏高原的典型性民族服饰藏袍的设计及农业生产都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相关,通过对藏袍和农业生产等地理事件的探究,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相关的地理现象。基于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区域典型特征,本节课选取青藏高原这一特定区域,通过对青藏高原与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原理分析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主题式情境,基于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关联问题

广西地处我国第三级阶梯,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都与青藏高原差异极大,因此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观都非常的向往,渴望有机会能领略青藏高原上的风光。通过搜索青藏高原的旅游风光图片、视频等,并向学生展示,他们可以了解到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川西高原的旅游宣传也是特别出彩的部分。同时,《丁真的世界》旅游宣传片也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受到广泛的关注。丁真的年龄与高中生比较接近,宣传片中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农事生活,以及丁真穿着民族特色的藏袍等对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是具有极大的新鲜感的,学生对丁真生活的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选取《丁真的世界》旅游宣传片为主题情境开展教学,通过巧妙的设计,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的内容进行主题式情境探究,层层设问,循循善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让学生在热事件的背景下充分感受青藏高原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运用,高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基于青藏高原创设《以大气的受热过程走进丁真的世界》教学情境,开展主题式情境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一是根据图文材料,描述丁真家乡所处地形区的地形特征;二是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明丁真家乡光照强但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三是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丁真藏袍设计的科学性,以及种植业农产品具有生态且高品质特征的原因。

基于問题难度层层递进的设计原则,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主题情境下的关联问题(具体如表1所示)。

四、结合新知和旧知,重构区域思维导图

基于青藏高原创设《以大气的受热过程走进丁真的世界》教学情境,设计一系列的关联问题展开探究,学生已基本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及其基本的运用,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基于青藏高原的探究过程,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认知青藏高原这一特定区域。学生以青藏高原这一特定区域的典型性特征为核心,结合自己对青藏高原已有知识和本节新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区域思维导图的重新构建,不仅有利于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构建地理知识主干,突出学习的重难点,而且有利于地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通过重新构建区域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新知与已有旧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厘清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已有的旧知是已经了解青藏高原地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青藏高原气候具有高寒的特征,了解其农事生产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而种植业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等,学生所学的新知是能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平均气温较低、夏季近地面气温较同周围自由大气高、气温日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小、种植业农产品具有生态高品质特征等的原因。结合新知和旧知,在学生独立构建区域思维导图后,笔者融合不同学生所构思维导图的优点,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区域认知的培养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长期的引导,在新课教学中通过基于特定区域创设主题式情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和特定区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确定新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然后通过对区域的对比研究,选取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典型性特定区域,再针对特定区域创设对学生吸引力大的主题式情境和关联问题,最后运用新知重新构建区域的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基于特定区域的主题式情境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理解新课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是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新课教学值得推广和尝试的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罗惠中,女,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毛秀英,女,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高中地理方法
区域认知与其他核心素养的联系
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的学习策略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