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法视域下的媒介伦理失范问题

2021-09-15郭佳钰蒋世龙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茧房伦理媒介

郭佳钰 蒋世龙

近年来,算法推荐广泛运用于信息生产、传播以及呈现等环节。算法推荐根据受众需求精准推送,解决了信息过载的问题,但由此产生的媒体伦理失范问题不容忽视。

算法视域下媒介

伦理失范的具体表现

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的概念最早被著名的法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所著的《信息乌托邦》中提及,他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同的信息领域,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受到桎梏,类似蚕茧的“茧房”一样。随着算法的精准推荐,媒体在对信息进行推送时变得更加有针对性,长此以往媒体的经营策略就会从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变。

受众个体视野固化

当受众处于“信息茧房”中时,所接触的媒体空间就相对闭塞,受众信息的获取渠道、形式及内容会较为封闭。尽管媒体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由于算法推荐机制的存在,信息在传达给受众之前经过层层“过滤”后真正到达用户手中的新內容寥寥无几。当今时代给用户提供了许多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但是定制后的内容往往具有局限性。这种行为实际上固化了用户感兴趣的领域,用户可以不断地接收到他或她想要的信息,其他外部信息被“过滤”。从长远来看,这会限制受众对外界事物的整体感知。“信息茧房”效应给受众带来的视觉固化会束缚受众的思想,影响受众的发展。

群体极化

桑斯坦认为,群体极化是一种可以被视野固化的受众和极端分子利用来制造过激言论的现象。在这样的群体空间中,这些过激的话语被持续放大,致使群体开始出现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在大众传播时代,受众拥有充足的传播空间,因而不同的受众在面对相同的内容时,可以依据自身的喜好进行选择,喜欢相同内容的受众可以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社群。在这个群体中,个体所表达的观点能够与其他受众产生共鸣,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和看法处于同一状态。现下,群体极化现象已广泛存在,受众长期处于“信息茧房”中,可能会出现将个人的偏见认定为真理的现象。

个人价值取向偏差

在这个追求新奇和刺激的互联网时代,一些受众对“性”“星”等方面的内容会更加关注。算法推荐可以有效地增加受众的阅读量,这就导致一些媒体为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实际利益,会毫无下限地妥协于受众在信息内容选择上的恶趣味,这种做法同时会对受众产生反作用,助长其不良兴趣的发展,产生媒介环境混乱和媒介伦理失范问题。

数字鸿沟

随着算法推荐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其被媒体和企业广泛应用,造成数据“持有者”和“缺乏者”之间的分化,产生“数字鸿沟”,这种现象对营造和谐社会非常不利。

信息资源获取不均

算法在媒介中实用的表现主要是数据的应用、处理等方面,随着平台数据的不断增长,媒体在应用这些数据时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媒体应用算法推荐后,所产生的“数字鸿沟”表现为:媒介会偏向持有数据多的人,歧视数据缺乏者。这是媒介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必然结果,这种行为不仅会加剧社会信息资源获取不均的现象,而且会加剧数字鸿沟的发展。

社会资源分布不均

对于社会各界,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精准捕获社会需求,开展经济活动等。但是,将数据转化为资源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说,媒介相关组织通过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研究,并将其作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将其共享。

社会问题

加大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大数据通过客户端获取受众各种信息,个人特征以及社交特征等隐私性较强的信息也都包含在其中。它们将获取到的信息转化为特定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对受众偏好进行推断,这样受众的个人信息就会在无形中被泄露,使得个人信息系统变得异常脆弱。此外,媒体还可以根据已经获取到的信息来推断受众的相关特征,在进行信息推送的时候就更加具有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用户信息暴露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

低俗、虚假信息泛滥

一些媒体通过应用算法推荐迎合一些受众的猎奇心理,吸引这些人对新闻的关注,以此提高点击率,这就导致许多真正重要的、真实的新闻让位于这些所谓的“趣味”新闻,为低俗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在算法机制下,这些低俗内容反复出现在用户页面上,使得受众沉迷于这些“垃圾信息”。算法信息主要来源于数据库,但是并不能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完全真实的,这就有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此外,利用算法对未经核实真实性的信息进行推送时将会加速假新闻的扩散。

算法视域下媒介

伦理失范的社会根源他律不足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算法技术的立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题,立法工作很难推进。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了许多媒介伦理问题,例如,数据空间中存在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但是由于有效法律法规的缺失,难免有人钻法律的空子谋取利益,加剧隐私泄露问题。

监管部门角色缺失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产生的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也是日益严峻,国内的监管部门虽然逐渐重视这些问题,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就当下大数据时代伦理失范的现象而言,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和规范,工信部虽然在互联网方面和其他部门进行了一些联系,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没有相应的对策。因此,想要对媒体的失范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是非常困难的。由于政府工作部门对信息数据采集者的监管缺失,大量数据采集人员为牟取私利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用户信息,甚至一些经济组织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和分析受众的个性、偏好和需求,进而做出了些影响受众正常生活的行为,如发送广告、骚扰电话等。

惩戒力度过低

根据工信部的规定:如果第三方或者相关服务提供商非法泄露他人信息或利用其信息进行非法谋利,将会处1~3万元的罚款。通过上述条款可以发现,这种形式的违法成本相对低廉,远远低于可以得到的非法利益,所以一些不法分子宁愿被罚款也会选择去做不正当的行为。因此,现有的行政处罚规定还不足以扭转现在个人信息泄露泛滥的局面。

自律缺失

“把关”功能弱化

“把关人”指信息收集和生产过程中的决策者。传统媒体在对信息进行发布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无论是哪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对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进行层层把关以及过滤。所以,如果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缺乏这个角色,那么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质量就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各种信息通过媒体平台直接传递给受众,其中不乏“标题党”“低俗泛娱乐”等新闻,这类新闻的泛滥可能会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当下算法远不能判断媒体信息的价值,在舆论引导和价值取向上还存在诸多缺陷。

媒体社会责任缺失

一些媒体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忽视自身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随意使用舆论主导权,创作和扩散低俗、泛娱乐化的信息,给虚假新闻以传播机会,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专业媒体的公信力也因此遭到严重损害。此外,为了能够获得相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独家报道,即使是一些专业人士也不惜违背职业道德,通过“爆点”来博得公众的眼球。

公众意识薄弱

公众隐私意识薄弱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不够敏感,往往没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比如用户在注册些平台账号时,在注册界面随意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或是不关注软件安装过程中的一些隐私设置,更有甚者认为类似浏览记录、购物记录等不算是自己的个人隐私。

公众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算法基于公众自身特征以及浏览记录直接向公众进行新闻推送,公众告别了被动接收信息的时代,可以随时对现有新闻进行评论以及转发。虚拟的网络空间为受众提供了自由的言论环境,但是一些媒介素养较低的用户过分放大自己的话语权,恶意暴露他人隐私、谩骂他人、肆意发泄欲望以及躲避现实等。因此,算法新闻中媒介伦理的缺失与用户媒介素养不高密切相关。

算法视域下媒介伦理失范的对策

提升媒体媒介素养

媒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各媒体平台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秉持传播新思想、正能量的原则,这样才可以真正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此外,加大与其他媒体平台的相互协作,积极推动内容创新,携手促进我国媒体行业的合理发展,共同承担传播优秀文化的重任。

媒体从业人员遵循道德规范

新闻工作者向公众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前提是新闻伦理和媒介素养,尤其是当下算法新闻盛行,新闻工作者应将这种外在限制转化为内在约束力,作为自身行为规范。另外,还需要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以合格从业人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在全媒体时代,我国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是要完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在《网络安全法》等现有法律法

规的基础上,限制算法推荐的滥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隐私侵权和著作权侵权、网络隐私泄露、内容生态等法律法规治理体系。二是要加强对媒体平台、机器法律责任主体界限的调研,规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获取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加强数据安全和内容版权保护,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环境。

提高算法透明度,加强监督

算法能够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然而,目前算法机制的隐蔽性较强,信息的传播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从而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各媒体平台应积极主动开放算法机制,以充分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对于涉及行業内部机密的算法数据,我国应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从政府角度对各媒体平台的算法机制进行监督管理,推动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提升公众隐私安全保护意识

引导受众增强媒介伦理意识,增强对信息的选择、理解以及辨别的能力,减少落入“信息茧房”的可能性,提高用户隐私保护意识。向用户普及关于隐私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用户在浏览网络信息时能合理评估个人数据被采集获取的社会风险,避免个人隐私泄露。

算法作为一种新技术,带来了信息生产的自动化、信息推送的独特化和信息展示的精准化,满足了新闻资源产出和传播的个性化。但是,算法推荐的发展也导致很多不容忽视的媒体伦理问题产生。算法的发展任重道远,积极解决算法中的困境才能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茧房伦理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轮椅总裁与“茧房”姑娘,十万公里的爱穿越生死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