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视角下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

2021-09-15齐伟民高佳怡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历史建筑更新环境设计

齐伟民 高佳怡

摘 要:以环境设计为视角,从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社会艺术价值三方面论述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意义,探讨环境设计视角下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策略,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新的思考方法来认知城市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更新。

关键词:环境设计;城市;历史建筑;保护;更新

城市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部分城市历史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跟不上现代城市发展的节奏,逐渐无法满足当代人对所在城市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城市历史建筑既要留得住历史,又要面向未来,于是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历史建筑与新环境和谐共存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

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段,通过设计的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可以营造一种富有艺术美感的舒适氛围。以环境设计视角去保护与更新城市历史建筑,可以达到艺术美与城市历史建筑的有机结合,使城市历史建筑焕发新的活力,令其实用性、功能性以及设计美感等符合当代人们的高质量生活理念,更好地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一、环境设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设计”一词来源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字面理解即“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的意思,广义上讲,是指对建筑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改造。环境设计从含义上来说是由物质形态要素、意识形态要素、艺术形态要素以及技术形态要素构成的。物质形态要素既包括山川、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也包括景观、室内、雕塑等人工要素;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是源于社会存在的,包括文化、经济、社会和时代精神等要素;艺术形态要素包括空间构成、色彩、美学应用等要素;技术形态要素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手段基础之上的。这些都是构成环境设计的不同形态的各要素,在语义功能上都有一定的含义和独立的价值,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才可以构建一个协调绿色的统一整体[1]

二、城市历史建筑的价值

(一)歷史文化价值

历史建筑是经各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建筑物[2]。城市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是展示一座城市的重要文化载体,可以忠实地记录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城市风貌的主体,是城市具有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物。历史建筑及其环境设计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旅游价值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需求逐渐增多,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旅游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政府不可忽视历史建筑的存在,要大力抓住当地的地域特色,实施历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战略,提高游客了解历史建筑与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带动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社会艺术价值

每一座历史建筑物不仅有它的艺术美,也具有社会性,建筑与社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时代的建筑特点反映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背景,城市历史建筑体现了时代精神,它的外观形态通过它的自身结构、色彩肌理、尺度比例等组合直接给我们传递它要表达的语言信息和展示的内容。历史建筑的艺术价值把建筑美的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表达了人们的历史情感。

三、环境设计视角下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一)以环境设计的方式实现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辩证统一

在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过程中,保护与更新的矛盾日益显著。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要与环境设计的形式相结合,“保护与更新”与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技术的,是就过去而言的;更新是艺术的、人文的,是针对现在及未来而言的(图1)。技术与艺术也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环境设计的方式,可以使历史建筑与建筑内外空间环境实现保护与更新的统一,不改变建筑的形式,而是改变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外部空间的环境,达到功能与形式“重组”,功能追随形式,从而实现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辩证统一。

(二)环境整体性与艺术化

在城市历史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如果一座历史建筑孤零零地被保护下来,会显得很突兀,城市历史建筑与环境通过环境设计的手法形成图底关系。图底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即在一定的场内,人们对图形与背景关系的认知,并不是对其中的所有对象都有明显的感觉,而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凸显成为图形,而有些退居衬托地位的则成为背景,俗称图底之分与图底关系[3]。历史建筑是图,周边环境是底,二者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独一个个体。比如北京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体布局为“前山后水”型,宫殿为图,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与太和殿前的金水河、人工堆成的景山为底,利用环境组织序列空间以及配色等艺术手法,使得故宫显得气势磅礴。所以说,建筑不是单一的个体,要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如果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就体现不了它的艺术美。城市历史建筑与环境之间需要和谐共生,实现建筑与景观一体化的效果。

四、环境设计视角下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一)融合新旧空间环境

在城市历史环境中,插入新的建筑与环境,建立新的空间形态,处理好新建建筑及环境设计美学元素与空间的关系。新建现代建筑和历史建筑处于同一空间环境中,既要尊重城市记忆,也要兼顾周边历史建筑及环境。如吉林省老干部直属机关活动中心的设计项目,以焕然一新的面目矗立在新民大街上。新民大街是吉林省首条历史文化名街,整条街两侧矗立着历史建筑十余栋。而新建的吉林省直属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图2)具有时代特征,没有沿用新民大街的日本帝冠式建筑风格和近代建筑的大屋顶、塔楼、饰面墙体等形态特征,而是以现代主义的风格诠释新时代的建筑。新建建筑选取咖色作为主体颜色,建筑空间的体块穿插和面砖的颜色与周围历史建筑相呼应,与整条街的历史环境丝毫没有违和感,现代简约建筑与传统建筑相结合,既具时代性,又以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历史环境有机结合呈现。

(二)新旧功能的转换与更新

旧建筑是过去式,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功能需要以及根据当地历史文化而建造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建筑的部分功能显然不能满足新的需要,需按照新功能的需求重新组织交通流线,进行必要的内外设计和设施更新等。不同的空间特征赋予不同的改造目标,对历史建筑的交通流线、垂直交通、开窗方式等进行转换与更新。

(三)新旧空间形态重组与整合

当旧建筑空间无法满足新功能的要求时,可通过将原空间化整为零或变零为整的手法进行空间重组与整合(空间的分割、合并,局部拆除、增建及重建),以形成适应新功能的空间组合和尺度关系。建筑的空间形态重组与整合可以采用插入夹层、中庭、空间扩充(水平和垂直切割、加建地下空间)等常用的方式。

五、结语

城市历史建筑是物质历史文化遗存,有着大量的文化积淀和物质财富。城市历史建筑不是单一的,它还蕴含着很多内容,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人文性等,以及建筑本身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功能转换、色彩材质、比例尺度等。要想更好地掌握城市历史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后设计师们就要加强艺术设计、人文、生态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学习,使艺术与技术融于一体,还要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拓展创意视野,先艺后术,艺而术则优,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到城市历史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该如何处理,对地方建设有实际上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齐伟民,王晓辉.城市环境设计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20:10

[2]郭家,周彦.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考[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9):38-42.

[3]宋言奇.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J].城市问题,2003(6):8-11.

作者简介:

齐伟民,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室内及环境设计史、中西传统环境空间形态比较研究、寒冷地区室内外环境设计研究、空间形态学。

高佳怡,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理论。

猜你喜欢

历史建筑更新环境设计
新形势下对加强重庆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研究
百年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和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浅谈恩阳古镇历史建筑的现状与保护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