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问题分析

2021-09-15刘丽英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排水管管廊管线

刘丽英

山东省莱州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 莱州 261400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管道设施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加强综合管廊给排水的建设研究。但是当前很多城市中给排水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综合管廊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影响着水资源的应用率与城市综合排水能力。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在明确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积极改进设计方案,强化综合管廊给排水处理的能力,在减轻城市用水压力的同时,也能够预防城市内涝灾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促进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文章将结合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思考及发展建议。

1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的作用

1.1 增强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能够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生态环境等进行科学管理[1]。在确保综合管廊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同时,也能够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合理应用自然资源,是增强城市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有效路径。

1.2 提升城市供水排水能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体受损程度逐渐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2]。传统的城市给排水方式下,逐渐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有利于调整传统的给排水模式。在修复受损水体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的供水质量与排水能力。

2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的现存问题分析

2.1 设施建设落后于实际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中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各类生产企业规模拓展,对城市中水资源的应用需求提高[3]。城市中水资源的利用率,能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企业发展能力。但是结合当前城市给排水建设的现状而言,多具有建设质量不佳,管道设计方案及设施落后于时代需求等特征,影响着城市的给排水能力,且不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2.2 极端天气下适应能力较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现象越发严重,致使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变化,多个地区呈现出自然灾害发生率较高的特征,对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4]。常规城市给排水建设模式,尽管能够适应日常气候环境的要求,但是在面临暴雨、台风等极端气候的情况下,城市内涝、洪水灾害等发生的可能性则会随之提升。城市管廊给排水建设难以确保极端气候下的适应能力,不但影响着城市正常供水、排水质量,也会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与生活[5]。

3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科学设计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的规划性、科学性设计,对城市给排水处理能力的提升可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而言,需要基于城市发展的现状、规划的方向等,合理设计综合管理管廊。城市建设规模较大,各类结构复杂,需要科学安排管线设置的位置,合理规划建设综合管理管廊。比如需要精细化考虑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接入、引出的需求,确保城市管理管廊给排水建设能够满足综合防灾、人防及抗震的需求等。在断面设计期间,需要符合建设范围内管线进入管廊的条件。基于资源持续应用的角度而言,需要详细了解地区范围内降水情况、雨水径流状态等,且合理控制污染源。比如在综合管廊设计期间,构建高效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确保水资源应用的效果。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处理理念[6]。在全面勘察现场情况、建设条件,清晰管廊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地下空间,规范设计综合管廊,且为城市进一步发展预留空间,对城市的持续发展有益。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的质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合理布局设计: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期间,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设计地下管架管孔。一般情况下,管道既可以应用管道轴,也可应用防水套管。结合管廊的长度、曲折程度要求等,科学设计相关参数。渗井施工的允许偏差如图1所示,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与后续应用的效果。

图1 渗井施工的允许偏差

(2)维修设施设计:在综合管廊的管道底部位置,可以设计应用空管道排水设施。针对于地下水应用的需求,可以在管架两边或者一边设计排水沟和集水井,其中集水井的深度需要设计在800-1000m之内。排水泵的分布规划中,需要确保每井包含一泵,且流量当≥10-20m3/h。根据管线管径、长度等条件,合理设计扬程范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泵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选择潜水泵,或者是耐腐蚀能力较强的水泵,预防随着水泵应用时限的延长,发挥各类腐坏问题,影响整体综合管廊给排水处理的能力。

(3)统一编号管理:针对于地下管廊给排水设施,例如集水井、排水泵等,需要实施统一编号管理。平面图设计上,需要标记清晰具体的道路位置、房屋轴线等信息,进而为后续地下管廊顶板固定处理奠定基础,强化管廊结构设计的质量,发挥信息辅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地下管廊、道路等中心轴线交汇的位置,也需要标记清晰坐标位置,对后续施工活动可产生重要影响。

3.2 竖向处理管廊与排水管网

针对于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项目而言,其排水管网的竖向处理质量,可直接关系到管廊整体建设的质量。针对于此,需要强化管廊与排水管网设计的重视程度,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开展。

其一,需要科学予以规划,确保综合管廊与排水管网平面设置的合理性。一般而言,城市排水网多处于分区获取、排放的方式下。不同区域的排水网在交汇位置,则呈现出连接的状态。如果将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分区位置适当合并,重叠分区交界线,可以应用交界线处理,规划设计综合管廊,将进入管廊敷设管线的主干管转移至这一线位。这种方式下,可预防与排水管网交叉。

其二,优先处理排水管线。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期间,需要避让排水管线,严谨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预防和排水管网发生交叉难以处理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地区城市建设中,先实施了专业管网的设计,而后实施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则易于发生管廊和排水管线标高矛盾的情况。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坚持排水管线优先处理的理念,切实发挥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的作用。在一侧作业期间,垂直和水平安全距离需要满足图2参数要求。

图2 线路一侧施工期间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要求

其三,可以应用“倒虹吸”的模式,使排水管线通过管廊。在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难度较大,施工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通过先进技术与方案进行处理。例如在管廊顶部覆土层厚高于6m的情况下,则可以应用排水管线避让管廊的处理方式。当二者竖向标高矛盾的状态下,为了预防综合管廊标高发生变化,保证其给排水处理能力,也可以通过倒虹吸模式处理,使排水管线通过管廊。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可以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且宜在管理单位监护下进行。铺砌面层完成后,必须封闭交通,并应湿润养护,当水泥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3.3 管线与大数据的连接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到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智慧城市构建的理念下,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得到充分应用。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也可以将管线和大数据相互连接,发挥智能化、系统化及实时化监控的作用,确保各项建设工作、运维工作的有序开展。

比如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期间,可以应用互联网监控技术,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在综合管廊建设完成后,则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对整体管廊给排水运行的情况、系统运转的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在信息技术的辅助应用下,相关管理人员不需要到现场,便能够清晰掌握系统运行的情况,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了解地下管线运行的状态,对地下管线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管线与大数据连接的方式下,也能够提升后续运行维护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是提升管线结构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路径。

4 小结

城市综合管廊给排水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强化重视程度。在明确当前给排水建设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进设计方案与管理方式,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先进方法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城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排水管管廊管线
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管在建筑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的管材应用分析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市政排水管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路径分析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