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及理化检验能力配置的思考分析

2021-09-15赵义廷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1年3期
关键词:菌种化妆品化学

赵义廷

(青岛市即墨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青岛 266200)

1 前言

2 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及理化检验

2.1 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

根据化妆品产业的运行状况,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如下:(1)化妆品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在洁净的区域,并与有毒、有害的场所保持一定距离;(2)化妆品的生产需要有适当的采光,其产品的生产品种、生产数量等,需要符合化学试验检测标准,以增强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整体效果;(3)在化妆品生产中,需要将原料、辅料的科学配置作为重点,如,化妆品的容器、包装材料等都需要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4)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性要求的化妆品,需要经过国务院卫生标准,并在获取生产批文之后进行产品生产;(5)细化化妆品的化学检测标准。例如,在眼部、口部的化妆品生产中,其细菌总数≤500个/ml;甲醇的卫生标准≤2 000 mg/kg等。

2.2 化妆品理化检验方法

在化妆品理化检验中,需要对化妆品中的禁、限等成分进行理化检验。(1)在检出限确定中,要检查被检测物质中的最低量;(2)在化妆品理化分析中,要对浓度进行理化检验[1]。例如,在物质B的质量浓度检验中,其计算方法见式(1):

此外,在化妆品的产品检测中,针对新开发的化妆品产品,需要在投入市场之前对产品进行检验,并分析其安全性,以增强化妆品化学检测的标准性。

3 化妆品化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3.1 检测项目存在差异

根据化妆品化学检验状况,在实际的项目检测中存在着条目不统一的问题。(1)在部分化妆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着检验方案不规范的问题。这种现象与化妆品种类缺少统一规范以及化妆品检验缺少精密性等存在关联,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会降低化妆品化学检测的标准性。(2)在化妆品化学检验中,其数据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参考依据。但是,在部分化妆品监管部门中,由于受到多种检验标准的影响,导致化妆品化学检测缺少统一标准,无法实现化妆品化学检测的核心目的。(3)于化妆品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在化妆品化学检测中,由于产品数量增加,导致化妆品的监管种类及监管项目增加,这种现象为化妆品化学检测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2 检测标准无法适应产品发展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化妆品的使用安全性要求逐渐增加,化妆品检验行业需要根据行业的发展特点,确定具体的检验检测方法,更好地提高化妆品生产质量,为行业的稳步运行提供支持。但是,在部分化妆品生产中,存在着检测标准服务顺应行业发展的问题。例如,在湿粉饼的化学检验中,由于检验标准以干粉饼为标准,在湿度检测中,以干粉饼的标准对湿粉饼进行检验,这就不符合检验标准,这就为行业的发展带来限制[2]。

3.3 检验项目缺少适应性

结合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在实际检测中,其检验条目需要将某仪器的使用作为核心。由于其独特性的特点,在特殊性的化妆品检验检测中,因缺少明确性的检验方法及检验范围,从而降低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导致产品的适应性条目存在不足。

4 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及理化检验能力配置实验

4.1 检验项目

对化妆品微生物能力验证方法进行分析,检测项目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

4.2 检验仪器

实验所选仪器包括真空冷冻干燥机、菌种管真空封口系统、浊度仪、均质仪、天平、恒温培养箱以及超低温冰箱等。

4.3 检验方法

(1)介质溶液的制备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化妆品的配方,确定化妆品的基本成分,并仔细分析化妆品的功效,之后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溶解,通过去离子溶解、混合的方法,利用搅拌仪器进行分装处理,之后高压灭菌10 min。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很多问题学生并不是生来就是问题学生,他们往往生活在复杂的家庭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2)菌悬液的制备。使用75%的酒精标准菌种外壁,之后小心打开菌种管,适当加入增菌液,在充分溶解之后解冻冻干粉,之后将其转入到增菌液之中;将增菌叶的温度控制在37℃,并维持24 h的状态,通过转种选择性的培养,保证菌种的良好生长;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对菌种进行染色;保证整个实验过程的无菌性[3]。

(3)样品制备。样品A(无菌样品):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下,需要将样品溶液分装到菌种管之中,之后按照每个管0.2 ml的溶液,将其放在-70℃的环境下,冷冻18 h,并在真空中进行冷冻干燥,时间控制在9 h。样品B(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一定的比例菌悬液与样品进行混合,在均匀振荡处理之后分装在菌种管之中,按照每个管0.2 ml的溶液,将其放在-70℃的环境下,冷冻18 h,并在真空中进行冷冻干燥,时间控制在9 h。样品C(铜绿假单胞菌):样品制备方法与样品B相同。样品D(表皮葡萄球菌):样品制备方法与样品B相同。

(4)样品稳定性试验。在稳定性试验中,应该考虑试验中的运输、保存方案,通过温度、时间的科学确定,实验过程中的耐热稳定性测定见表1[4]。

表1 耐热稳定性试验

4.4 结果分析

(1)菌悬液的浓度判定。在菌悬液的浓度判定中,需要根据目标菌种的冻干特点,在其生长之后对样品的能力进行检验分析,整个过程一定要避免菌种混合问题的出现,提高菌种生产差异以及生产抑制的处理效果。

(2)一致性实验。在一致性实验分析中,各个样品检测均没有发现杂菌生长的问题,化学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

(3)稳定性试验分析。稳定性试验检测结果包括:在实验中,4℃情况下,样品B、C、D、E的稳定性最好,保存的时间分别为>60 d、45 d、60 d以及30 d;37℃下的菌株讲解最快,意味着菌株的稳定性较差,样品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21 d、18 d、21 d、9 d。

5 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及理化检验能力配置的优化策略

5.1 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的优化策略

(1)完善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结合化妆品化学检验检测的特点,为了提高各个试验检测的标准性,需要完善化学试验检测方案。在化妆品检验分析中,需要对产品的形状、形态等进行分类,以提高样品制备的整体效率;化妆品检验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确定完善性的检验规范,保证化妆品质量检验、安全性评价的规范性;在进行化妆品的对比试验中,需要对不同基质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细化具体的化学试验检测方案;根据化妆品的货架期、保质期等,对其稳定性的数据进行检测;根据化妆品的禁限物质,在换装品检验中对其进行筛选及划分,提高化妆品化学检测的标准性;根据化妆品的产品形状、包装编制等,设置化学标签,增强数据标准对比的整体效果[5]。

(2)细化化妆品安全监督步骤。在化妆品安全监督中需要做到:仔细评价化妆品存在的潜在风险,明确具体的检验风险控制方案,并积极建立程序化的检验规范,以提高化妆品化学安全检测的整体效率;针对化妆品化学检测的基本需求,构建公共健康目标,通过对化妆品化学检测中的风险管理、职责界限以及规范化监督工作的分析,增强化妆品安全监督的有效性;在化妆品检测分析中,应该对行政机构的职能、界限等进行合理划分,针对被执行政策的调研情况,确定化妆品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保证化妆品化学检测工作的稳步进行;结合化妆品化学检测的基本特点,在化妆品的安全性平衡中,需要在减少社会成本的基础上,为行业正确最大利益,以保证化妆品化学检测的规范性;根据化妆品化学检测的基本特点,在安全性的评价策略调整中,要对化妆品的按性进行分析,以提高化妆品化学数据检测的标准性[6]。

5.2 化妆品理化检验能力配置的优化策略

5.2.1 风险控制

在化妆品理化检验中,需要明确风险控制方案:针对化妆品中的危险因素,对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避免上述因素出现在化妆品之中;在化妆品潜在风险控制中,需要对原料残留、包装兼容性的现在危险进行分析,保证化妆品理化控制的规范性。

5.2.2 检验能力配置

检验能力配置中需要做到:第一,保证产品处理处于正常状态。在化妆品理化检验能力配置中,需要根据产品的形态、常规理化项目等,确定内部控制及检验标准,提高产品常态化的监督效果;第二,在进行化妆品风险问题控制中,要对化妆品的危害进行全满分析,通过定性、定量检验标准的确定,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实现化妆品理化检验能力配置的高效性[7]。

6 结论

综上所述,在化妆品化学检验及理化检验分析中,为了保证各项实验检测的规范性,需要将化学检验以及理化分析等作为重点,通过规范性检验检测方案的落实,保证化妆品化学检验结果的科学性,避免不规范检验检测结果的出现,为化妆品的化学检测的准确性提供支持。通常情况下,在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及理化检验能力配置的优化调整中,需要细化化妆品化学检测标准,并通过安全监督工作的落实、风险安全方案的控制以及检验能力的科学配置等,保证实验过程的规范性,为化妆品产业的安全运行及稳步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菌种化妆品化学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奇妙的化学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奇妙的化学
防治食用菌种老化“六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