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优化研究

2021-09-14阳海青文忠菊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辅导员优化

阳海青 文忠菊

摘 要:辅导员职业的产生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之一,经过发展和沉淀逐渐形成了职业本身独特的性质和特征,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也在发展中不断的变化和优化。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优化

辅导员这一职业存在于高校发展于高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独立的存在,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及其结构的趋势与特征就越明显。从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变化也反映了学生工作演进的轨迹。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發现导致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多元的,并且其作用的发生也并非是排他性的。在通常情况下,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在共同作用中居于主导性地位的因素不同,以及各要素之间发挥作用的效用比不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成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社会环境、市场需求、国家要求的不断变化都对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必然趋势。

1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发展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

1961年,党中央庐山会议确定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主要职责是思想政治工作,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辅导员转岗严重,在1978年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后,主要由专业教师兼职,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但是政治辅导员的定位未变,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高校也出现了更多的情况,辅导员的工作也从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到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方面,业务不断扩展,进入21世纪后,辅导员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发展。

在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从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规定。《标准》规定,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也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与其他素质结构一样具有稳定性、发展性、可变化性等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个体之间有共同性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从其发展历程来看,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其职业发展是有机统一的,辅导员素质结构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的变革,但是我们也知道其总体目标没有变化,21世纪,我国的建设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发展已经形成新的局势和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学生工作专业人员,在这一大环境下,必须全面提升优化自身的职业素质结构,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构成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大块组成的,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职业结构素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在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一方面也作为构对辅导员工作绩效的预测,来间接地考评辅导员工作绩效,丰富考评办法,也做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努力方向。

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的职业定义中我们知道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骨干力量、组织者、实施者、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每个角色定位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对不同角色的素质要求既有共同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作为骨干力量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和行业执行能力,同时又还必须是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生活、学习的导师和知心朋友,在实际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能无缝转换角色和定位,对其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有机耦合要求高,辅导员必须有较强的职业意识,丰富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

《标准》中将辅导员的职业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个等级设立了详细的职业能力标准,在每个等级中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九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要求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在各块实际工作中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等级以及工作需要展现不同的职业素质和水平,《标准》中所要求具有的九大业务能力在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中各成一个子结构,每个结构之间构建一个子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无论是职业定义还是职业等级的划分,对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构成都是统一要求,属相区分,相互作用的。

3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优化措施

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由各个子素质结构构成,在选拔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根据当地经济水平、高校的实际需求和人才的流动走向,以及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发展定位和能提供的发展渠道导致整个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愈加明显,发展地区、发展中地区和贫困地区各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一样,但是对素质结构中各个子素质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科院校、专科院校、职业院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我们必须注意到各个素质维度的个体差异和内在联系,同时也要关注区域差异、办学层次差异等之间的客观影响。要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既要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大块整体出发,也要各个子系统逐一突破,有机整合,因时而异,因地而新长期进行。

猜你喜欢

辅导员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