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认知理论观照下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1-09-14郭光香柳福奎

职教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老年大学问题对策

郭光香 柳福奎

摘 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具身性、环境性、生成性。深刻理解并运用具身认知理论于老年大学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厘清其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规训身体,忽视老年人认知的具身性;脱离环境,忽视老年人认知的环境性;缺乏互动,忽视老年人认知的生成性。鉴于此,提出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具身化组织对策,即制定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坚持具身性的课堂教学主体、组织情景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动态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以及结合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期进一步促进新时代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具身认知理论;老年大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郭光香,女,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柳福奎,男,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大闫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领导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8-0079-06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4 018 766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0 635 280人;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也上升了4.63个百分点。[1]显而易见,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在持续上升,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给老年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已然是迫在眉睫之事。近年来,伴随着时代发展,老年人也越来越被认可是一种优质人力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好这笔人口红利是一个意义深远、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老年教育作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其主阵地老年大学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课堂教学是开展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故而办好老年大学且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刻不容缓。但无可置疑的是,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存在一些隐形痼疾亟待发现、解决。将具身认知理论引入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一方面在其观照下可以发现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其课堂教学具身化的实践路径,以望提高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为促进老年人终身发展、有效开发“银发资源”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做出贡献。

一、具身认知理论与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耦合性

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切入面向,将其应用于老年大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正好合适。因此,有必要先对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继而将其与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相结合,分析出两者的耦合点。

(一)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内涵

据相关记载,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最早始于国外,且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其中,对其基本内涵的解析具一定代表性的有瓦雷拉(J. Varela)、汤姆森(E. Thompson)和罗施(E. Rosch)在其著作《具身心智》一书中对具身认知含义的总结:其一,认知来源于具有各种感知运动经验的身体之上;其二,这些具有感知运动经验的身体处于一个极为宽泛的生理、心理和文化情境之中。[2]而约翰逊(M. Johnson)和莱考夫(G. Lakoff)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具身认知理论有三个核心观点:即心智是具身的;思维大多是无意识的;抽象概念主要是隐喻的,而隐喻归根结底来源于身体和身体的运动。[3]再观我国,对于具身认知理论这种新兴理论,专家学者们也进行了研思,如叶浩生把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归纳为三个要点:(1)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2)认知过程的进行方式和步骤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3)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大脑、身体和环境组成动态的统一体。[4]综上所述,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内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析:一是认知的具身性,即认知依赖于身体感知、运动及其物理属性等发生和发展,这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二是认知的环境性,即由认知的具身性可知认知与身体紧密相关,而身体是存在于环境中的身体,因此认知同样深受认知者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三是认知的生成性,即认知不仅仅是发生在大脑中的抽象运算,它还是大脑、身体与环境三者交互作用而动态生成的过程。

(二)具身认知理论与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耦合点

从上述分析可知,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是个体认知形成的逻辑起点,个体所处环境是认知形成的重要支撑,大脑、身体、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是认知形成的根本保障[5],即认知活动的开展是身体、大脑和环境三者互相协调、作用的过程。反观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它是一种教师教和老年学生学的统一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按各門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时间表,向全班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组织形式[6],由此可知教育主体、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是一节完整的老年大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由于老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需要等比较特殊的原因,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课堂教学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在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三大关键要素更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一是教育主体的身体,因老年大学倾向于设置舞蹈、声乐、书画、太极拳等诸多类似课程,所以教育主体的身体重要性突显了出来;二是课堂教学环境,因老年人课堂教学环境不仅局限于教室内,还经常性在户外,加之课堂上利用到的教学硬件设施更是纷繁多样,所以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性凸显了出来;三是课堂互动交流,因老年人更喜欢合作探讨式的学习,所以老年人之间亦或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必要性彰显了出来。概言之,有效的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与教育主体的身体、课堂教学环境及课堂互动交流等密不可分。如此看来,具身认知理论强调的身体、环境、动态生成与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中三大关键要素是脉脉相通的。因此,将具身认知理论作为开展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这一复杂活动的理论支撑是切实可行的,两者具有高度的耦合性。

二、具身认知理论观照下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于1983年在济南创立,之后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成立,至今老年大学已然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史。然而,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一直局限于传统的离身认知理论,即自觉与不自觉地假设认知与身体是相互独立、没有联结的,知识能够被独立于身体之外进行教学与学习。在老年大学教学课堂,上似乎是居于大脑中的抽象的老年人在听课,身体一点也不发挥作用,身体成了一个把老年人带到课堂上的工具性载体[7],如此一来难免出现离身性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具身认知理论一经出现,便呈现出与传统的离身认知理论相对立的姿态,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许多弊病一览无余。

(一)规训身体,忽视老年人认知的具身性

首先,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的发生不仅涉及到身体构造、神经结构、感官和运动系统等的参与,还涉及到身体的感受、体验以及经历等经验层面的嵌入[8]。可以说,认知的内容、认知的过程甚至认知的方式,实际上都是由身体的物理状态、属性及其与大脑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所决定的。如身体可以感受到冷和热,因而在形容人的性格时,便有了冷淡、热情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近观我国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老年人身心分离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在课堂教学中老年人的身体常常被约束,主要分为显性的身体规训和隐性的身体规训。其一,显性的身体规训。老年大学明文规定的班级纪律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即在上课期间,同学之间不准交头接耳,身体不准左摆右晃等,将身体局限在两个课桌之间的固定狭小空间内,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的身体姿态,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成了颈部以上的教学,学习也成了颈部以上的学习,这种离身性的教学常常见诸于一些理论课堂之中。其二,隐性的身体规训。由于在老年大学工作的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成熟的教学风格,他们可能会对课堂上老年人的身体提出一些个人要求,这就是隐藏其中的隐性的身体规束。如有的教师要求老年人在欣赏古诗词时不可以表现出手舞足蹈等肢体动作,或者要求老年人在练习书法时不要到处走动等。由此可见,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规训老年人身体的问题,塑心抑身弊端暴露无遗,而要想缓解此问题,需要从学校、教师和老年人自身三者出发加以考量。

(二)脱离环境,忽视老年人认知的环境性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环境性,即认知并非是一种脱离场域、境遇的行为,而是与环境相互融入且交流互动的。正如李恒威等学者所说,认知是一个连续进化的发展的情境性过程,不是一种先验的逻辑能力[9]。简而言之,认知的环境性强调老年人的身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总是嵌入其所处的课堂教学环境之中,他们的身体在与外在课堂教学环境相互联系、互相适应中获得体验进而形成认知,这与认知活动仅仅是老年人大脑中进行的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一论断恰好相反。而我国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中老年人脱离周围课堂教学环境的状况也一直存在,这里被脱离的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人文环境和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第一,课堂教学人文环境层面包括死气沉沉的氛围、老师刻板枯燥的教学风格以及腐败的校园文化等。第二,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层面包括课桌排列方式单一、老年人活动空间狭小、教室内外墙彩无生机以及温湿度不合理等。以上两点便是老年大学不注重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的做法,应及时予以解决,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老年人的身心很难融入进去,也就直接阻碍了老年人认知的生成。

(三)缺乏互动,忽视老年人认知的生成性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性表明认知过程是来源于大脑、身体以及环境的各个因素耦合而生成的动态过程。而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作为老师教的过程与老年人学的过程的动态融合,不仅是师生身心与课堂教学环境交互的生命流动过程,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以致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而目前在老年大学的課堂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的问题悬而未决,从而导致忽视老年人认知的生成性这一现象。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互动缺乏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欠缺,二是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贫乏。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欠缺。在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多,因此老师不能确保与每个学生都进行互动,有的老师甚至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不与老年人进行课堂互动,致使师生互动欠缺;不仅如此,老年人之间的互动被忽略掉也是常有之事。其次,人与物之间的互动贫乏。由于教师和老年人双主体的身体状态亦或所处课堂教学环境的不理想等,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身体与环境很难接连不断地进行互动,继而很难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由此可知,在课堂教学中,老年人、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要素所构成的统一体应当是不断互动与运动的。

三、具身认知理论观照下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对策

具身认知理论的出现完善了我国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工作所需的理论体系,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具身化课堂教学应尽快提上老年大学的工作日程。结合具身认知理论的基本内涵并基于当前我国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拟从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五个方面着手构建老年大学课堂教学具身化组织的策略蓝图。

(一)制定生成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预设的基础上,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老年人共同发展逐渐构建起来的,是历经不断地修改、变化的,是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而不是既定性的。以往的老年大学课堂教学惯于单一的预设性教学目标,不善于将之与生成性目标结合以拓展教学的广度、深度,总是力求在一堂课结束后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往往将老年人身体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抛诸脑后,忽视了因老年人的身体经验、教学环境等因素影响下教学目标的生成性[10]。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出现了听力下降、视力减弱等生理问题,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便容易出现诸多状况,教师将很难精准预判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因而在一定预设基础上的生成性目标更加切合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来说,老年大学课堂教学在预设教学目标时应当秉持认知具有生成性的观念,以确保预设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即时反应及课堂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生成,即教学目标是在一定预设基础之上的动态变化和生成。

(二)坚持具身性的课堂教学主体

具身认知理论聚焦的认知是具身的,以此为导向,那么在老年大学课堂教学场域中,教师应做到具身化教学,而老年人应做到具身化学习。老年人和教师构成的“双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鲜活要素,他们的身体理应被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他们的身体状态、身体运动以及身体体验等也理应被时刻关切。首先,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与青少年相比较,其力量和耐力减弱、视力下降、听力降低、身体平衡性降低等都是不容置喙的事实[11]。据此,老年人身体的参与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老年人的感觉通道、运动系统等,不仅能增强其感官体验,还可以使老年人凭借身体运动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如在学习舞蹈时,教师不能单纯地讲解舞蹈技巧,可以让老年人通过看视频、听音乐以及切身模仿体验等进行深度学习,如此老年人便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去感知学习内容,从而获取直接的学习经验。其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另一个重要主体,同样需要注重自身身体的参与,加强具身化教学的意识。已有研究表明,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眼神、肢体的交流更容易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老年人及教师的身体,致力于通过身体的外化行为将知识内化。

(三)组织情景性的课堂教学内容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的产生倚赖于身体与身体所嵌入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身体经验,因而在老年大学课堂教学中老年人的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适宜的教学情景。在具身认知理论观照下,知识并非单纯客观事物的表征,也非可教的客体,知识源自认知主体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有机、动态交互,是主体身体行动与实践的产物,具有情景化的特性[12]。因此,老年大学课堂应实现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即在给老年人呈现教学内容时,理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创设与之契合的教学情景,以便于老年人融身心于情景,从而在情景中理解、创新、应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与经验情景、社会事件情景、艺术情景、生活情景、实验情景、问题情景等紧密联系起来,不同的教学内容择取不同的教学情景与之相匹配。只有将所教知识内容根植于具体的情景之中,使之情景化,才能使知识内容“活起来”。

(四)创设动态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育学意蕴一直以来强调教学环境的动态性,即课堂教学环境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直处于动态之中。首先,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教室里桌椅排列方式经常变换、身体运动空间足够宽敞、光线温和、教学资料流动共享等。需要明确的是,教室是具身体验的活动场所,是为身体服务而不是束缚身体的,因而应具有一定的舒适性、安全性,以保证老年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全身心放松,更有助于其身体与周围物质环境交融,以促进老年人的亲身参与和情感体验。其次,课堂教学人文环境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积极、活泼,即课堂上师生以及生生之间有活跃交流,不仅能擦出新观念、新知识,而且还能促进师生感知到彼此的情感,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除此之外,相比于师生互动,因为老年人之间平等关系更为突出,加之他们具有更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所以在课堂上的生生互动更有益于老年人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形式多样,诸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戏剧等都能帮助老年人切身体验学习内容,进而形成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结合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辅助工具,其多寡固然重要,但能否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老年大学课堂教学应本着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以老年人发展特征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选择适合老年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并致力于教学方法之间的结合使用,即可以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或“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等互相联结使用。(1)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谈话法讲究老师问老年人答,一问一答,循序渐进启发老年人;而讨论法倾向于让老年人自由讨论或者分组讨论,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每个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两者结合可最大限度地达成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2)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老师在运用口头语言向老年人描绘某一事物时,辅之以图片或实物展示,充分调动老年人的各个感官,可以加强其身体的参与度等。因此,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应是丰富多样的,以便于教师择取适切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老年教育领域受到离身认知理论的局限影响,在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对老年人的身体不甚在意的情况,简单地将认知活动认为是局限于颈部以上的头脑思维活动。因此,要想打破老年大学课堂离身教学的困境,应将具身认知理论引入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以此明晰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年人身体、教师身体、教学环境等的重要意义。在其观照之下,我国老年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以及水平的提高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EB/OL].[2021-05-19].http://www.stats.gov.cn/ztjc/zdtjgz/zgrkpc/dqcrkpc/ggl/202105/t20210519_1817698.html.

[2]王凌雪.从离身到具身:论教学思维中的身体转向[D].重庆:西南大学,2015:6.

[3]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43(5):589-598.

[4]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705-710.

[5]戈芮卿,赵敏.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8(6):28-30.

[6]长沙市老干部大學.老年教育课堂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7.

[7]焦彩珍.具身認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4):36-44.

[8]张良.论具身认知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4):27-32,67.

[9]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2):184-190.

[10]杨丹滋.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方式变革理论探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26.

[11]杨亚玉,欧阳忠明.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匹配的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8(8):93-100.

[12]李墨一.具身认知视域下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0):53-57.

[责任编辑 曹 稳]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Elderly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GUO Guangxiang, LIU Fukui

Abstract: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holds that cognition has feature of embodied, environmental and generative.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the theory of embodied cogni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elderly university, we can clar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discipline the body and ignore the embodied cognition of the elderly; Divorced from the environment, ignoring the environmental nature of the cognition of the elderly; Lack of interaction and neglect the generative cognition of the elderly.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organ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at is, formulating generative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adhering to concrete classroom teaching subjects, organizing situa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s, creating dynamic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combining diversifi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elderly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embodied cognitive theory; elderly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老年大学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老年大学的规范管理
试探老年大学教育培训的创新与实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老年学习活动阵地对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昆明呈贡老年大学花灯教学现状调研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