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在孕妇携带者筛查中的应用

2021-09-13贾雨薇伊静唐凯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筛查应用

贾雨薇 伊静 唐凯

【摘 要】目的:通过对听力正常的孕妇实施耳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筛查出孕妇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携带者,为后续有效采取措施减少耳聋患儿出生概率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微阵列芯片技术来对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我市680例孕妇筛查常见的四个耳聋致病基因GJB2、GJB3、线粒体 DNA 12SrRNA、SLC26A4的15个常见突变位点。结果:在此次研究中的680例听力正常,且没有耳聋家族史的孕妇,筛查出携带有耳聋基因突变的有56例(8.2%),其中有26例(3.82%)孕妇携带有GJB2基因杂合突变,有24例(3.53%)孕妇携带有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有4例(0.59%)携带GJB3基因杂合突变,有2例(0.29%)孕妇携带线粒体DNA12SrRNA均质突变。结论:对听力正常的孕妇实施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能够对遗传性耳聋起到有效的预防,同时为育龄父母提供相应的产前咨询。

【关键词】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孕妇携带者;筛查;应用

当前国内7岁以下的耳聋患儿数量不断增加,这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导致社会以及家庭医疗开支不断加大,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制约[1]。耳聋的预防相对于治疗更为重要,且效果更佳显著。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国内有60%左右的耳聋患儿是因为遗传导致,其中遗传性耳聋患者中有2/3左右的患者属于非综合征耳聋。许多研究数据显示,大多数遗传性耳聋的主要致病基因是SLC26A4 基因、GJB3 基因、GJB2 基因以及线粒体DNA 12SrRNA 基因[2]。当前随着医学界的学者对耳聋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耳聋基因检测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并作为临床上用来检测耳聋患者病因的有效手段。导致我国耳聋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听力正常人群中常见的耳聋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婚配,同时突变遗传到下一代。在此次研究中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来对我市听力正常的孕妇实施GJB2、GJB3、线粒体DNA 12SrRNA、SLC26A4这四个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的15个常见突变位点进行筛查,从而更好的掌握我市听力正常孕妇耳聋致病基因突发变为点携带情况,并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减少耳聋患儿[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我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优生实验室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的听力正常,并没有耳聋家族史的680例孕妇进行研究。年龄22岁~43岁,平均年齡(33.35±12.39)岁,孕周为11周~26周,平均孕周(18.35±12.39)周。

1.2 方法

采集孕妇外周静脉血2ml于柠檬酸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内,利用核酸自动提取仪来将其中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并对其纯度与浓度进行检测。在进行芯片检测时,采用的是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北京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来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根据规定标准要求来实施扩增、纯化、杂交、洗涤、扫描分析。该试剂盒用于检测人类基因组中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 4 个基因 15 个突变位点。如果孕妇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那么应当要建议孕妇及其儿女不得服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若孕妇携带有GJB2或SLC26A4耳聋致病基因,那么应定要建议孕妇的配偶接受耳聋致病基因筛查。如若孕妇和配偶都携带有统一致病基因,就需要建议孕妇进行羊水穿刺检测来对胎儿进行诊断,同时将实际结果如实告诉孕妇及其家属。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全基因测序方法来检测胎儿的SLC26A4、GJB2 耳聋致病基因。

2 结果

在此次研究中的680例听力正常,且没有耳聋家族史的孕妇,筛查出携带有耳聋基因突变的有56例(8.2%),其中有26例(3.82%)孕妇携带有GJB2基因杂合突变,有24例(3.53%)孕妇携带有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有4例(0.59%)携带GJB3基因杂合突变,有2例(0.29%)孕妇携带线粒体DNA12SrRNA均质突变。

3 讨论

在临床中耳聋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遗传疾病,其中有60%左右是因为遗传导致的。其中,造成遗传性耳聋的基因型较多,通常可以划分成线粒体遗传、Y连锁遗传、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导致我国大多数遗传性耳聋的三个致病基因就是线粒体12SrRNA、SLC26A4与GJB2。

SLC26A4与GJB2基因突变遗传方式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占全部遗传性耳聋的80%左右。在此次研究中筛查出2例(0.29%)孕妇携带线粒体DNA12SrRNA均质突变。即便孕妇自身听力无碍,不过因为并未使用过氨基糖苷类药物所以没有发病,不过其均属于易感人群,按照母系遗传的特征,其生育后代同样会携带有该类突变,因此必须要严厉禁止其后代与母系家族成员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降低由于药物而导致耳聋的概率。

导致国内耳聋发病率不断攀升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存在许多携带耳聋致病基因的人群,耳聋不但会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并且其需要花费巨额治疗费用。在以前往往只是对耳聋群体进行耳聋基因的筛查,却无法实现大幅降低有害基因在家族中的传递。现在通过筛查新生儿听力即便能够及早发现、及早诊断与治疗耳聋患儿,不过也难以实现主动预防耳聋。但是对孕妇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则能够转变以往被动治疗耳聋患者的目的,做到主动预防与及早干预。如若发现夫妻双方均携带有相同致聋基因时,则可以采取产前诊断的方式在前瞻性的防止无耳聋家族史的家庭生育出遗传性耳聋的后代,在垂直方向上阻隔了致聋基因的传递,做到以及预防耳聋出现缺陷。

参考文献

[1] 李磊,孙莲花,王晓雯,等.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C]//2012.

[2] 刘平.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在孕妇耳聋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30):121-123.

[3] 江凌晓,凌月仙,蔡桂君,等.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3(3):170-172.

[4] 万薇,余蓉,江红群.72个耳聋高危家庭耳聋基因筛查及遗传病学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5):655-660.

猜你喜欢

筛查应用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孤立性胎儿超声软指标联合无创DN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某区2021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分析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