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

2021-09-13牟达措吉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产后

牟达措吉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的盆底康复治疗应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所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6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产后3个月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33例,设为对照组,产后1个月~2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31例,设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等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vs?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1个月~2个月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相对于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而言,更能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产后;治疗时机;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

盆底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盆腔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其主要的发病群体为产后女性,通常因为孕期和分娩等因素,使患者盆底肌肉群发生损伤,也会因为孕期和分娩之后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变化较快等因素,这会综合的导致患者的盆底以及阴道组织出现松弛的反应,进而影响到了女性的整体健康[1]。目前盆底康复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利用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等表现。但对于产后开展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时机,在临床上一直有不同的争议,本文选择在我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和产后1个月~2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详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64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产后3个月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33例,设为对照组,产后1个月~2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31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年龄25岁~38岁,平均年龄(32.05±5.05)岁;对照组,年龄26岁~39岁间,平均年龄(32.08±4.98)岁。临床资料均满足《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统计学软件包检验两组资料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条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所采用的盆底康复功能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差异在于:观察组于产后1个月~2个月开始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照组与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具体的盆底康复治疗手段如下。

1.2.1 利用生物反馈联合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 通过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协助患者选择仰卧位,对电极进行常规消毒之后放置在阴道内实施低频电刺激。治疗时应注意调整电流的频率,通常维持在20min/次,3次/周。根据屏幕的反馈情况,指导患者实施阴道收缩训练,30min/次,2次/d。

1.2.2 盆底肌群训练 在治疗时主要指导患者实施阴道和肛门的收缩练习,每次的收缩和放松时间均控制在3s~5s,指导患者交替进行,训练时间为30min/次,2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进行3个月的治疗,疗程以后评估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总有效率:利用Oxford盆底肌群评分系统来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评分为5分,则说明治疗显效;评分在3分~4分,说明治疗有效;评分为0分~2分,说明治疗无效。注: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7% vs 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因为孕周的增加和胎儿体质量、羊水量等不断增加使得孕期产妇的子宫体积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就会使胎儿头部直接对盆底组织产生压迫,同时会对盆底肌肉以及神经产生牵拉,进而使得盆底组织出现损伤和相关的功能障碍[2]。分娩的时候又会导致会阴部出现撕裂或者对其进行侧切,又进一步加重了盆底肌肉群的损伤,因此很多产妇在产后都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但如何有效促进盆底功能障碍的恢复是产后康复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积极的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是临床上进行盆底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虽然治疗的方法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在临床对于产后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时机却存在不同的声音。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从对本文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产后1个月~2个月进行盆底功能治疗,对照组在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功能治疗,最终观察组所取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说明,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本着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原則,这样才能综合有效的促进患者盆底功能更好的恢复。这可能是因为尽早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反馈和低频电刺激等方案来对患者损伤的肌肉群和神经群进行调节改善,这能更快的使患者恢复正常,有效的防止因时间过长而导致盆底神经和肌肉群失火等情况发生[3]。

综上所述,在产后1个月~2个月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相对于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而言,更能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李琳.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3):75-76.

[2] 刘惠贤,陈艳梅,王莉辉,等.不同盆底康复方案治疗产后女性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J].哈尔滨医药,2020,40(6):595-597.

[3] 周春.不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时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尿失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6):110-112.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肛提肌的MRI研究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