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是战斗力迸发的源泉

2021-09-13李剑飞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血性气节青松

李剑飞

崇高的信仰,能够激发一往无前的勇气,能够释放摧枯拉朽的伟力,能够创造超越生命的奇迹。一个人有了信仰,就等于找到了通往彼岸的光明路径;一支军队有了信仰,就获得了能打胜仗的动力支撑。美国西点军校的将军们曾说: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这里的“毛泽东化”就是指信仰,它是军队团结凝聚的核心,是战斗力不断燃烧迸发的源泉。

信仰为战斗力铸就忠诚的底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震撼人心的铮铮誓言,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忠义、对人民的忠爱。忠诚源于信仰,是在血雨腥风中敢于为信仰舍生忘死的真情。正是有了这种忠诚的信仰,井岡山上的“星星之火”才发展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的燎原之势。当前党和国家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上,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着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周边热点地区局势紧张,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部队战斗力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扎实抓好战斗力建设的“思想篇”,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引导官兵自觉坚定“四个自信”,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确保思想上行动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信仰为战斗力渲染血性的光辉。曾有这样一幅图片及注释:那是在老山战斗中被炮火炸瞎双眼、奄奄一息的排长,当他被救醒后得知全排牺牲,竟奇迹般站起来只说了一句:“弟兄们,老哥给你们报仇!”说完就朝有枪声的地方走去。联合国观察员抓拍了这张照片,感慨道:“我只来了一天,但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了。”在我军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正是由于有无数这样充满血性的军人,才创造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信仰的凝练,寄托着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蕴含着对和平与安宁的热切期盼,充满着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有血性才会有训练场上的虎虎生气、演习场上的昂扬锐气和未来战场上的磅礴士气。要不断强化官兵的崇高信仰,并把这种深厚情感转化为浓浓的军人血性,常怀忧患、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打仗,时刻敢打硬仗。

信仰为战斗力锻造气节的风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这首《青松》生动刻画了革命气节的风貌。气节是对理想的信仰和追随,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坚守,无论外界的诱惑有多大,承受的压力有多重,“气节”岿然不动。气节熔铸筋骨,气节培育血性,气节生发力量。我们要多种渠道磨砺官兵的坚强气节,多种途径增强官兵的“免疫力”,始终坚守理想信念,面对酒绿灯红做到心无旁骛,脑子里只有任务,眼睛里只有敌人,肩膀上只有责任,胸膛里只有激情;自觉做到精力心思向战斗力建设集中、财力物力向战斗力建设倾斜、人才培养向战斗力建设贴近、群众智慧向战斗力建设聚焦,才能够真正迸发出无穷的战斗力。(作者单位: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武装部)

责任编辑/艾    杰

猜你喜欢

血性气节青松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血性
血性
青松
竹外疏花
青松
以人民的名义
守护中华民族气节
探索勾股定理的应用
崖畔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