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哥”刘清杰

2021-09-13潘晟昱陈偲聪

新长征·党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河湖盐碱地水稻

潘晟昱 陈偲聪

镇赉县地处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的吉林西部,连片的黄沙和盐碱覆盖,也被称为“八百里瀚海”。

百年抗争

盐碱地的土壤与黑土恰恰相反,是白色的,农作物很难生长,当地人给这些斑块取了个刺耳的名字——“牛皮癣”,镇赉县建平乡就有大片的盐碱地。

“有水就是绿洲,没水就是沙丘”是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话。多年前,镇赉的4条主要河流有3条连续12年断流,泡塘干涸,野生动物数量日益减少,许多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

缺水导致盐碱加重,农作物产量极低,连畜牧业也发展不起来,当地农民收入微薄,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近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在与盐碱作抗争,刘清杰就是这场百年抗争中的一员。

刘清杰所在的镇赉县建平乡民主村曾是深度贫困村,他对于盐碱地是再熟悉不过了,儿时在盐碱地上嬉戏玩耍,对它是满满的喜爱,成年后在盐碱地上辛勤劳作,对它是深深的憎恨。正是这份对土地又爱又恨的情感,让刘清杰立志要改变这片土地,要让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变成草茂粮丰、鱼兴牧旺、碧水蓝天的米粮川。

早在11年前,刘清杰为了实现治碱增产的志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民主村张罗起了农业种植合作社,但合作社的成立不是一帆风顺的。贫穷让乡亲们很难改变思路,想要拉村民入股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刘清杰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费了多少口舌,挨家挨户引导、劝说。最终,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刘清杰的努力下,集合了大部分村民的股份后,合作社成立起来了。

一剂强心针

合作社的成立给刘清杰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似乎已经看到了治碱成功后水草丰美的土地,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准备大干一场的刘清杰,用合作社的名义包下了一块480公顷的土地,开始了“以稻治碱”的漫长征途。刘清杰之所以选择种植水稻,是因为稻田内的水可以逐渐稀释土地中的碱,最终使土地脱碱,达到正常的PH值。刘清杰说:“以前种玉米、大豆,收成不好,最差时一公顷地打的粮食才卖几百元。”他希望通过种植水稻,改良土壤,让大家致富。村民们对刘清杰的想法也很赞同,都希望刘清杰能带领大家改良土地、改变命运。

正所谓,佳期難得,好事多磨。刘清杰大大低估了“以稻治碱”的难度和盐碱地的“顽强”。第一年投入300多万元,种植的130多公顷水稻收成不好,刘清杰组织起来的合作社仅这一年时间就亏损了110多万元。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一下子都被浇灭了。刘清杰说:“我当时特别上火,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干这行,愁得都睡不着觉。”家里人也都劝他别干了,越干赔得越多,要是都赔光了,以后在村里就没法待了。更有不少入股的村民对刘清杰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退股撤资。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刘清杰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了“以稻治碱”的路子没有错的结论,他坚信“以稻治碱”会成功的,他说:“盐碱地不可能短时间就能治理好,既然路子对,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必须一干到底,坚定地走下去。”

第二年,刘清杰在承受巨大压力之下继续“以稻治碱”的征程。他一边研究种稻技术,一边想办法筹集资金,更是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走访,探讨“以稻治碱”的新方法。在资金方面,刘清杰得到了镇赉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从银行办理了低息贷款,资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政府和专家的帮助下,第二年水稻产量就有了较大的提高,让刘清杰紧绷了一年的心终于得到了放松。第三年,刘清杰乘胜追击,继续追加水稻种植面积。

3年的时间,盐碱地得到了极大改善,土质变得适宜水稻生长。“稻哥”刘清杰的合作社,第3年终于实现了盈利,之后的几年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好,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以稻治碱”取得初步成功。

随着水稻产量的年年提高,农民的好日子来了,入股的村民们得了分红,刘清杰便计划着更大的项目,他要扩大规模,治理更多的盐碱地,创造更大的收益。此时,严重缺水的问题摆在了刘清杰面前。

河湖连通

刘清杰的愁事,也是镇赉县政府一直想解决的大事。2013年,国家重大水利发展战略“河湖连通”工程在吉林省开始实施,镇赉县正是“河湖连通”工程最先受益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以提水、引水、分水方式,嫩江之水自白沙滩泵站滚滚而来。在白沙滩副泵站中控室,电子屏上河湖连通工程的地图中,一条条渠系像毛细血管连接着镇赉大大小小几十个湿地,让光秃秃的盐碱滩出现了星罗棋布的蓝色,再通过一条条水渠,滋润着镇赉这块干渴的土地。

源源不断的嫩江水,让刘清杰“如鱼得水”。发愁的问题解决了,他顺势扩大了水田种植面积,如今合作社的水田已有数百公顷,曾经遍地的“牛皮癣”不见了,光秃秃的盐碱地变成了金灿灿的水稻田。刘清杰说:“盐碱地治理造福子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不断地扩大种植面积,改良更多的盐碱地。”

2020年,刘清杰的合作社种植了170多公顷水稻,收获204万斤稻谷,平均每公顷比去年增产了1000多斤。刘清杰看着忙碌的收割机,开心地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据镇赉县农业农村局统计,自河湖连通、土地整理等工程实施以来,当地累计新增耕地约4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00万亩,水田面积达145万亩,让镇赉县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大县”。2020年,镇赉粮食产量达到34.3亿斤,2008年到2020年,镇赉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增。

刘清杰脚下的田埂,在11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白花花的盐碱地,现在成了绿油油的水稻田。随着水稻产量的稳步提升,乡亲们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现如今,刘清杰合作社承包的土地,每公顷产量已达1.2万斤,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每年分红已超过6000元。刘清杰说:“我‘以稻治碱的志向终于实现了,今后还要引入更好的品种,用更好的技术‘以稻治贫进而‘以稻致富 ‘以稻振兴。”

“稻哥”刘清杰只是镇赉县“以稻治碱”的一个缩影,许多人和刘清杰有相同的志向。他们也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改变着家乡的命运。如今,镇赉坐拥145万亩水田,正在从“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大县”向“吉林省水稻最强县”努力。过去的“八百里瀚海”,正逐渐变成稻香水美的鱼米之乡。

责任编辑/姜永年

猜你喜欢

河湖盐碱地水稻
“希望这‘光板’的盐碱地都变绿”
水清岸绿生态美
邯郸在全市范围内招募“民间河长”
奇葩植物使盐碱地变景观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盐碱地变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