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学困生探析

2021-09-13王国栋

学周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学困生

王国栋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初中寄宿制教育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在农村的基础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以农村初级中学的寄宿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并对其现状做出分析,找出影响寄宿生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92

寄宿制学校是一种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留守儿童的基本需要为目的,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具有福利性的义务教育制度。寄宿制学校的建立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困生的现状

经过对寄宿制学校的调查发现,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差,缺乏集体性,没有自制力,在课后复习备课时比较吃力,不能做到及时复习。而且由于寄宿制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生活全由老一辈照顾,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就会感到無助,甚至会出现逃学的现象。而对于寄宿生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部分寄宿生的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欠缺,教育观念落后,法制意识淡薄,对其进行管教的方式方法陈旧,导致学校的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二、寄宿制学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现状分析,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在于:一是教师资源匮乏,学困生的数量较多,且分布不均匀。部分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是临时聘用的兼职人员,这些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导致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质量。二是由于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安全存在很大风险。如一些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生活,常年外出打工,这就给了一些不良分子乘虚而入的机会。同时,由于很多父母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这也是造成农村初中学困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三是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很多家长认为只有把自己的时间放在赚钱上,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与未来,忽视了对孩子情感、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四是一些家庭的经济压力过大,导致学生过于担忧后续的学业无法继续。五是由于很多农村寄宿学校的学困生基础较差,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从而影响了他们整个学习和发展。

三、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困生问题的策略

寄宿制学校的学困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上会受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也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寄宿制学校学困生的家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不良的因素严重制约着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找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困生问题的方法并加以改善。

(一)建设学校文化,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社会文化素养

学生的社会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他人和环境的责任感、情感等的理解和认识,是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寄宿制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以集体性为主,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学校应该建设学校文化,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社会文化素养。

首先,教师要多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家长联系,了解他们对寄宿制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并及时解决寄宿生的问题和困难。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寄宿制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真正融入到校园里。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沟通活动,让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父母进行沟通,让教师和父母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实现教师和家长的线下沟通,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其次,学校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体育锻炼、亲子游戏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再次,学校应该加强学生与寄宿父母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后,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有一个好的住宿和娱乐场所,让学生有家的感觉。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设施,如教室的桌椅、图书室等,满足学生日常的教学需求,为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总之,在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资源,发挥好校园环境的作用;重视寄宿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使其身心全面均衡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农村中学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科学的认知能力,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进程。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或者弥补一些不良的影响,从而促进校园和谐化建设。

(二)增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作

在寄宿制学校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而寄宿制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担任监护人,二是由寄宿生所在的班级或宿舍负责任。增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学困生问题。

第一,学校可以由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充当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人。由于农村寄宿制的特殊性,父母外出打工,无法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进行照料,因此需要委托其他亲属帮助照顾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亲属代替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工作。第二,学校应该增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合作形式。农村大多数是隔代的家庭结构,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此时学校就应该让老人、孩子等作为合作的对象,以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为提升学生幸福感和归属感,学校应该加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重视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学生的父母走进校园,了解寄宿制学校的教学情况,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專业素养。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寄宿制的特殊性,设计合理的课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避免占用其他的休息时间,影响正常的作息。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制度和纪律,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到心中有数。当地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对农村初级中学的寄宿制学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每个教室的安全。在开学初,学校就应该安排好课间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放松身心,避免出现厌学情绪,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

(四)加强学校教育

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机构,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其次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给予解决,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就是要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质量。对于那些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教师不能任由他们发展,而是应该积极帮助他们,让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温暖,从而使其更加热爱教师,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此外,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这样才有利于其全面的成长和进步。最后要提高家长对寄宿制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只有让父母充分了解寄宿制的教学模式,才能使他们的子女更好地接受课堂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通过与班主任的长期配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室。当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情绪时,及时疏导,并进行疏导。还应该注意的是,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制度来保障寄宿生的生活质量,让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五)强化学校激励机制

对于改善和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学困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与爱护,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生活上有进步,心理上得到满足。学校可以设置一些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奖惩机制,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提供更好的福利、工作待遇等,为优秀的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学金。同时,学校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寄宿制学校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行为,保证纪律的严肃性,避免出现不良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让每位教职工都能够严格遵守,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和班级应该完善奖惩体系,通过奖励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形成良性的循环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广大教职员工的教学热情,提升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改善和解决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学困生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这样才能促进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开武,贾登山.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法探究——以甘肃省古浪县永丰滩初级中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2).

[2]陈亲泉.农村寄宿制初中家校共建的一些途径和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19(22).

[3]岳鹏程.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学生的分类及转化措施[J].当代家庭教育,2019(30).

[4]王发生.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下旬),2019(8).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学困生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对高三体育教学的几点反思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