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2021-09-13李玉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李玉东

摘 要 文本细读可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短板和不足,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学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注重精彩句段的细读品味,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魅力;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在创设的情景中细读文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文本细读,拓展文本内容的思想意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通过精细阅读的方式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短板和不足,让阅读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仔细推敲,认真品味,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化阅读教学的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范读文本,在细节品读中指导学生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因此制约了阅读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发现,学生要么对阅读没有兴趣,要么根本把握不住阅读的技巧,总是会漏掉重要的信息。还有的学生阅读文本不够精细,阅读体悟非常肤浅。诸如此类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如何让学生有兴趣阅读,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针对文本细读活动,教师应当给学生做一些示范性的文本细读指导,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进行文本细读,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深入仔细地品味文本,感受阅读的乐趣。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愿意去细读文本,才能教学真正有效地开展下去。

在示范性的文本细读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有趣的段落来做演示,让学生能够尽快地从文本细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比如在课文《一匹出色的马》的阅读中,教师围绕“河岸上垂下来的柳叶,拂过妈妈和爸爸的头发,我和妹妹看着都笑了。”这一句话展开细读,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句话,并且思考为什么“我和妹妹都笑了”?其实按照字面的意思并不难理解,柳叶被风吹拂着,碰到了爸爸妈妈的头。这就很好笑么?肯定是因为柳叶把爸爸妈妈的头发给弄乱了,看上去显得很可笑。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这句话,从中分析出我和妹妹之所以会发笑的原因,这是调皮的春风给游人们开的一个小玩笑。这样的小玩笑,正是让两个孩子笑出声来的原因所在。

笔者在文本细读中告诉学生,文本细读并不是要一门心思盯着文本看,而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和思考来感受文本的内容,想象出文字描写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笔者还在黑板上画了两个人物头像,然后把想象中柳叶拂过他们头发的形象画上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景象。通过这样的示范阅读,不仅给学生展示了文本细读的乐趣,也让学生明白了文本细读的一些基本方法,这对帮助学生建立文本细读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文本细读有着重要意义。

二、精彩句段细读品味,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魅力

教师示范阅读只能起到一个指导示范的作用,但具体的细读活动还是需要学生自行去完成。所以,我们更要给学生创设充分的条件去进行自主细读。面对一部小说,一篇散文或者一首诗歌,都会有很多内容值得细细品味。在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要励学生自己寻找一段感兴趣的句段进行细读推敲。例如在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阅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通读全篇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细读,并且指出这部分文段好在哪里。这就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魅力的过程,是让学生梳理、思考阅读文本,总结文本奥妙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不参与的情况下,学生对文本的细读鉴赏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对爸爸和妈妈说出两种不同评价时的神态、语气做了细致的比较,认为文本描写母亲凑上前去跟父亲介绍儿子的作品时,那种神采飞扬的神态跃然纸上;而父亲作为一个十分严肃的形象,表现得那样不近人情,文段对两个人物的描写都非常生动鲜活。特别是母亲和父亲争论时的情景描写,那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吵架景象十分鲜活,学生在鉴赏这些文字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这说明文本的描写非常形象生动,反映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三、有感情地进行诵读,在情景创设中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拿着书本默默地看,是可以的;大声地诵读,把自己代入到书籍的情绪中去,也是可以的。有感情地进行诵读,是每一种阅读都应该有的状态。为了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融入到文本描写的情景中。我们要考虑到不少学生并不擅长对文本进行阅读,许多学生对文本的思想感情也缺乏准确的把握。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融入文本描绘的情景,这是培养学生阅读意识,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的有效途径。

比如阅读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首词带着一丝伤感的情绪,诵读时不需要慷慨激昂,但一定要体现出情绪的变化,从而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考虑到学生的诗词鉴赏品读能力,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描绘一个即将远离家乡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个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人物,想象这个人在寂寞的行路上迎着风雪,半天看不到一個人,即便看到的也都是陌生人。让学生想象,这个人每每休息的时候都会回头远望故乡,心里越发地感到不舍。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描绘中,把学生带入到文本描绘的情景中去,然后让学生带着情绪朗读这首词。经过前面情景创设的渲染,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能将词作的情感真实准确地表现出来。当然,可能由于语言文学方面的功底比较差,一些学生在朗读的节奏和情绪的表现上也许还不那么成熟。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词作的情感,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琵琶音乐《琵琶语》作为背景,在婉转、柔和、哀怨的音乐中,学生诵读的情感表现也更加到位了。

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文本细读

小组合作教学是文本细读教学中比较适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教材内外的课文、名篇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积淀,要充分理解这些文本,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也会有较高的要求,像一些文言文或者长篇小说的节选,学生甚至完全读不懂,这就是文化积淀不够的表现。那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每个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不同,每个学生阅读的视角思路不同,对此,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的机会。小组合作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来展开的,这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文本细读能力的有效尝试。

如在学习课文《桥》的时候,这篇课文反映的是党员干部在危机面维护百姓的奉献精神,在平凡之中透露出了伟大。但是,学生能否理解这种精神呢?因此,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阅读活动,并且给学生布置了小组合作的思考题:危难关头,谁先走过桥去就可能获得更高的生存几率,可是,为什么党员要在后面排队?难道不应该人人平等吗?党员走在后面说明了什么?这个思考题将共产党员的矛盾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共产党员在危险面前抢先迎上,但在逃离灾难的时候却排在后面,这是不公平么?不是的,这是身为共产党员让出了自己的求生机会,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哪怕自己有牵挂,哪怕自己也畏惧灾难,但还是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责任和使命放在前面。当小组里的学生各抒己见、认真发言的时候,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情节的理解也就会逐渐深刻,并且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员们的伟大精神品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涉猎各种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能够从阅读中汲取宝贵经验和人生启迪,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细读的形式,带领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海洋中徜徉遨游,收获一段充实、多彩的精神生活,能为学生将来的成长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通联: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洪水镇八一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