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度”,引领小学数学活动探究走向高效

2021-09-13石惠临

天津教育·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适度高效学习数学活动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能力,日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探究环节,适度原则的把握尤为重要。本文从对探究素材的选择、教师的适度指导、探究方法的适度迁移、探究内容的适度开放等方面进行考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领探究走向高效。

【关键词】数学活动;思维品质;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85-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majority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order to set up proper inquiry links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grasp of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selection of inquiry materials, the proper guidance of teachers, the proper migration of inquiry methods, the proper opening of inquiry content, etc., and striv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inquiry and lead inquiry to become more efficient.

【Keywords】Mathematical activities; Quality of thinking; Efficient learning

一、适度选材,促进探究深入开展

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开展探究性活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受教材内容特点的限制和影响,如公式的推导、基本性质的发现、规律的寻找等教材内容,适合教师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数学基本能力及转化、假设、对应等基本思维方式;如一些概念、定义、方位名称等教材内容,适合教师直接告知。因此,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为学生选择合适探究活动的内容,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例2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解决“每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5张桌子一共有多少台电脑?10张桌子呢?100张呢?”随着数据的增多,学生逐步感受到了加法计算的麻烦,当教师课件出示100张桌子的时候,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内心自然而然地迸发出“用加法列式太麻烦了”的心声。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来表示这样的加法算式呢?”,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精彩纷呈地呈现出不同的表示方法,在思辨中不断改进算式,简化算式,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新的运算符号“×”,探究活动结束。本环节教师在学生认知冲突时,由客观的需要引发必要的探究活动,让探究活动深入开展,学生经历、体验、感悟了乘法的意义和乘号的创造过程,最终成功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二、适度指导,促使思维主动发展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适度原则”要求在探究学习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探究目标的引领。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让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在学生反馈探究信息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启发和点拨,提出适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意见,促使学生思维主动发展。例如,在教学“探究余数和除数大小关系”时,教师精心设计4个有效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问题一:“8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如果有9根、10根、11根、12根,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大家用小棒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问题二:“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问题三:“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数呢?”问题四:“你发现余数和除数有怎样的关系?”教师用问题一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要求,找准探究的方向;用问题二引发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探究活动;用问题三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活动,深化学生对余数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思维,让探究走向深入;用问题四带领学生在充分操作、感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成果的思考与提炼,让学生对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更深刻,思维变得更理性。探究活动不能过于求简而影响探究的质量,教师应适时把握指导的时机、指导的次数和指导的质量,设置少而精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清除探究过程中的障碍,促使其思维主动发展。探究过程又忌讳教师过多地干预,零碎化的提问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不必要的指导会剥夺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因此,教师应把握适度指导原则,引领学生在感性的探究活动中进行理性的思考,为有效探究服务。

三、适度迁移,促成探究走向高效

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经历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学习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经验,方法,没必要每次都让学生经历、实践、体验、感知,这也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探究中适度实施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和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不仅可以缩短探究的进程,提高探究效率,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百以内数”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的以群计数的知识经验。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共同要素,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促使学生在探究数点子图的活动中,自觉地迁移已有的数数经验,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进行计数,建立计数单位模型,促进数感的发展。又如,在探究“三角形特征”时,教师问:“怎么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呢?前面学习四边形时,我们是从边和角这两个维度去研究的,三角形是不是也可以从‘边‘角‘顶点三个方面去研究呢?”问题引发了学生思维方法的迁移,学生通过旧知迁移学习新知,明确探究三角形特征的方向,三角形一样也可以从边、角、顶点三个方面去研究,直击探究目标,实现高效。迁移方法的适度运用,能让学生对相同性质的问题、相同元素的知识点进行及时联系,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相同特性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探究活动的效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适度开放,促进思维品质提升

为了推动探究学习由“知识建构“向“能力提升”转变,教师应在尊重、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适度的开放性探究内容。既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不能过高,又要立足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学生进行思维的宽阔空间,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探究活动,从而加深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如,在教学“时间、速度、路程”的数量关系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1.独立运用时间、速度、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填表活动;2.小组合作探究,当路程不变,时间和速度有哪些变化规律?当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又有哪些变化规律?

适度开放性的探究内容,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产生积极的意义。本环节设计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又探索发现“速度、路程、时间”之间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当路程不变,速度快所用的时间就少,速度慢所用的时间就多;当速度相同,行驶的时间多路程就多,行驶的时间少路程就少。”将数量关系进一步延伸,发展了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推理等一系列探究能力,也为后面学习数量关系打下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

总而言之,探究环节中“度”的把握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适度而不失度,让学生对探究活动不排斥,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实现高效探究。

参考文献:

[1]于正军.从有效迁移走向数学思维方法[J].小学数学教师,2016(05).

作者簡介:石惠临(1982.5-),女,汉族,福建福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适度高效学习数学活动
探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巧用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灵活提问、高效学习的探究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