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鸿章欧美考察记(上)

2021-09-13赖某深

世界文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俾斯麦李鸿章欧美

赖某深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读此诗,不难想见作者的意气风发、豪气干云,那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此诗是21岁的李鸿章1843年所作 《入都》十首之一。不过终其一生,名满天下,谤亦满天下。两次出国,更是如此。

李鸿章一生出国两次,一次是1895年赴日签订《马关条约》,一次是次年出访欧美。

光绪廿二年(1896),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作为特使,前往祝贺,并顺访欧美。从正月十八日由北京至天津,三月十八日抵俄国彼得堡。其后至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至九月返京复命。

《李傅相历聘欧美记》是专门记述李鸿章欧美考察行程及汇集中外报纸相关报道的著作。该书系将两本书合编而成:一本为美国传教士、《万国公报》主编林乐知编,蔡尔康译的《李傅相历聘欧美记》,该书汇集欧美、日、澳大利亚各国报纸关于李鸿章出访的相关报道和评论编译而成,上海广学会己亥(1899)刊本;另一本是桃溪渔隐、惺新庵主撰的《傅相游历各国日记》二卷,光绪丁酉(1897)上海石印本。本文以《李傅相历聘欧美记》为主,参考其他记载,试图客观介绍李鸿章欧美考察经过。

赴俄国参加沙皇加冕典礼

此次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朝原本派王之春前往祝贺。但俄方认为他“位卑言轻,非列国信用人物,不足当俄皇加冕重典之使节”。王之春当时只是主管一省财赋、官吏考绩等事的布政使,位卑权轻。况且俄方认为,“辽东事件(指三国干涉还辽),俄国有利于中国甚大,不可不确定报偿条件”,而日本必然图谋报复,“中国欲保全疆土,不可不与俄国为协同防御。故须与李鸿章全权俾得协定一切”。故此,甲午战争后失势落寞的李鸿章,奉命作为头等专使前往祝贺,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晚清重臣首次出访。

顾廷龙、戴逸主编的《李鸿章全集 》奏议十六收录了李鸿章关于此次出访的几份奏折,一份是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三日《奉命赴俄随带人员折》,首先谈了此行使命重大:

窃臣奉命赴俄致贺,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特派头等出使大臣。朝廷慎重邦交,礼意崇隆,为前此所未有,此外如荷兰、比利时各国,闻臣奉使,均来请便道诣其国都。臣与总理衙门筹商,各国皆有交涉事件,自应加意联络,至各邦新政商务,凡有益于国者,均须随时随地认真考究,庶无负特遣专使之意,亦以慰殊方向慕之忱。

接着说:

道远事繁,需才任使,应慎选深通西学、能知大体,及熟谙西国语言文字、品行端洁、足备翻译之选者随同前往,以资臂助。

李鸿章还随折开列了包括兵部候补主事于式枚、记名海关道罗丰禄的随带人员清单。同一天的奏折另外开列了《洋员参赞片》,报告将带俄、德、法、英、美国洋员各一“以备随事顾问”。此外《请钦颁精美礼品片》提出将准备若干古瓷器、古铜器、玉器赠送各国。上谕“均依议行”。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慈禧召见李鸿章,由于谈话时间过长,一直跪着说话的他竟然站不起来,后由两个太监把他架了出去,但是一出宫门就晕倒在地,过了两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

三月三日李鸿章离京南下,临行时老态龙钟的他说:“万里长途,七旬老翁,归时能否相见,实不可知。”三月十四日抵沪。三月十八日,乘坐法国邮船“爱纳斯脱西蒙”号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他的环球考察。经过东海、南海、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到达埃及的塞得港。沙皇派遣大员专程前往塞得港迎候,换乘俄国轮船,由地中海前往黑海。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李鸿章先到达的是俄国。

四月三十日,李鸿章乘坐专列快车抵达彼得堡,住进巨商巴劳辅的豪华私邸,从饮食到室内陈设,“无一非中国物”;巴劳辅“起居言语,又无一不似中国人”。

加冕在莫斯科举行。典礼之前,抓获形迹可疑的男女五千人,关进监狱。沙皇下旨勒令莫斯科大学学生离校,否则将会被临时关进监狱。

五月二十六日,举行盛大的俄皇加冕典礼。当时英国报纸说是“为各国累年所罕遇”,“地不论何洲,人不论何族,凡有国名之可指者,无不邀请赴会”。没想到乐极生悲,在此后俄皇颁赏民众的集会上,由于人多拥挤,搭建的彩棚忽然塌倒,发生踩踏事故,死伤多达数千人,1300多具尸骨同时下葬,许多死难者连姓甚名谁都不知道。葬礼现场,父寻子,兄唤弟,悲天动地,可谓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比较有名的因人群拥挤造成的惨祸!

李鸿章获悉后,问沙俄财政大臣维特是否要把这个惨案向沙皇禀报。维特给了肯定的答复,李鸿章面带遗憾的表情,连连摇头说:“你们这里的官员在这些问题上太没有经验了,这样的事怎能照实禀报呢?皇上一旦动怒怎么办?……我当直隶总督的时候,我统辖的一个省份有一次发生鼠疫,一下死了好几万人,我们却经常呈奏皇上,那里一切都顺遂。还有一次他甚至问起我有没有发生过什么瘟疫疾病,我照旧回答说,没有任何瘟疫,老百姓都安居乐业,称道皇上圣明着呢。他听了很是喜欢。”即此一事,就可以看出像李鸿章这样的晚清高官习惯于报喜不报忧、骨子里视民众生命如草芥。

李鸿章赴俄,名义上是祝贺加冕,实则是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此书最后附有当时《字林西报》发表的“中俄和约”十二条,但并不是真正的《中俄密约》。《中俄密约》原文六条,是一份针对日本的军事同盟条约。初稿第一款规定:

日本国或与日本同盟之国如侵夺俄国属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立即照约办理。

正式文本则是:

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

正式文本与初稿最大的区别是删除了“或与日本同盟之国”。“或与日本同盟之国”意味着中国遭到与日本同盟国家攻击,俄国都要出兵相助。这一条是俄方提议删除的,目的是使俄国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关于这一条文的修改,参与谈判的俄国财政大臣维特伯爵(此书中称为“户部大臣卫德”)在回忆录中吹嘘说,在最后签订条约时,他发现文本有误,这几个字并没有删去,于是提议先去吃午饭,将签字仪式挪到午餐之后,趁机腾出时间,让两位秘书重誊文本。而李鸿章及其助手居然没有发现俄国人采用了 “掉包计”。1982年,钟叔河先生为 《李鸿章历聘欧美记》写序论时,因为没有看到李鸿章的有关文档,轻信了俄国财政大臣维特伯爵这一说法。但1987年出版的 《李鸿章全集》第三卷收录了李鸿章关于《中俄密约》谈判和国内往来的若干函件,证明维特回忆录中的这段内容不靠谱,李鸿章也并非如此糊涂。详情可参阅姜鸣《老来失计亲豺虎——李鸿章访俄的若干细节再现》(载《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续编》)。

《中俄密约》的签订,一方面是针对日本的军事威胁,中俄结成军事同盟;另一方面沙俄侵略势力借此进一步渗透进中国东北地区。李鸿章的外交失策,在这次出访中暴露无遗。著名外交官黄遵宪在李鸿章死后的1901年,作有《李肃毅侯挽诗四首》,其三云:“毕相伊侯久比肩,外交内政各操权。抚心国有兴亡感,量力天能左右旋。赤县神州纷割地,黑风罗刹任飘船。老来失计亲豺虎,却道支持二十年。”在这首诗的自注中黄遵宪言及,李鸿章出使俄国时,对在上海送行的他说,“联络西洋,牵制东洋,是此行要策”。结果却是前门拒狼,后门入虎!这个“毕相伊侯久比肩”“外交内政各操权”的中堂大人,一向真的以为他可以与德国的俾斯麦和日本的伊藤博文相提并论。但《中俄密约》墨迹未干,德国即强租青岛,俄国不仅不主持公道,反把军舰强行开进旅大。接着英国强租威海,法国强占湛江……《中俄密约》签订仅两年,列强竟然掀起了新一轮的瓜分中国狂潮。这就是黄遵宪笔下的“赤县神州纷割地,黑风罗刹任飘船”,也是他何以痛心地批评李鸿章“老来失计亲豺虎,却道支持二十年”的缘起。光绪帝斥责李鸿章等人说:“汝等言俄可倚,与订约,许以大利,今不独不能阻(德),乃自渝盟索地,亲善之谓何?”(《清季外交史料》)李鸿章只有脱帽叩头而已。

向俾斯麦请教中国复兴之道

六月十三日,李鸿章乘火车离开俄国,前往德国进行访问。在首都柏林,被安置在最为豪华的恺撒大旅馆下榻。事先德方派人了解到李鸿章的嗜好,“凡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莫不投其所好”,甚至连他“常吸之雪茄烟,常听之画眉鸟,亦复陈于几而悬于笼”。鉴于西方人常称李鸿章为“东方的俾斯麦”,旅馆还将他的照片与德国著名“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照片并列排放在一起。

六月二十七日,李鸿章专程赶到汉堡附近拜访前首相俾斯麦。俾斯麦长李鸿章8岁,已是82岁高龄。见面时俾斯麦说道:“噫!大国位尊望重之名臣,何幸而辱临敝地哉?”李鸿章尊称俾斯麦“西拉内的”(殿下),俾斯麦则称李鸿章“劳黼铁纳丝”(阁下)。相互客套一番,谈话进入正题。李鸿章问 “欲中国之复兴,请问何道之善”,俾答以“辱承阁下明问,惜敝国去贵国较远,贵国之政平时又未尝留意,甚愧无从悬断”。由此可见,对于中国如何从衰败走向复兴,李鸿章心中有所思考。李鸿章又问:“然则为政府言,请问何以图治?”俾答:“以练兵为治国之基,舍此别无长策。夫兵者,不贵乎数之多也,一国之兵,不必逾五万;特年必以少为贵,技必以精为贵,斯所向无不利矣。”俾斯麦的回答中肯又犀利,近代中国的衰败,乃至国将不国,正是缺乏能够保家卫国的精兵强将。李鸿章又请教如何练兵,俾答:“一国立定一军,不必分驻全国,但择中权扼要之处,群聚屯扎。不论何时何地,若需兵力,一闻军令,立即成行。然又不可不预备军行之路。”谈毕俾斯麦设便宴招待来宾。席后两人合影。俾斯麦取出满是名贤翰墨的簿册,请贵宾留言。李鴻章欣然命笔:“仆闻王(指俾斯麦)盛名三十余年,不过如空谷之应声耳;今乃睹面见之,直如剑气珠光,不敢逼视。”

李鸿章与俾斯麦的会谈,还有些敏感内容《李鸿章历聘欧美记》未载,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作了转录。李问:“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答:“首在得君,得君既专,何事不可为?”李曰:“譬有人于此,其君无论何人之言皆听之,居枢要侍近习者,常假威福,挟持大局。若处此者当如之何?”俾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李默然云。写下这些,梁启超特别注明:

此语据西报译出,寻常华文所登于星轺日记者,因有所忌讳不敢译录也。

俾斯麦“惟与妇人女子共事,则无如何矣”的感慨,太容易触犯慈禧太后的忌讳,所以没有翻译出来,情有可原。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梁启超就写出了李的传记,一方面承认李为中国近40年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与俾斯麦相比则差之甚远:俾战胜的是敌国,李战胜的是自己的同胞;俾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李将大中国降为二等国;俾能联合奥、意为其所用,李联合俄国反为所欺;可见李的学识、智术、胆力,无一处能和俾相比。梁启超还感慨,西方人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19世纪各国皆有造时势之英雄,而中国却没有。李鸿章虽然也算得上英雄,但他是时势所造之英雄,而不是造时势之英雄也。“时势所造之英雄,寻常英雄也。天下之大,古今之久,何在而无时势?故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李鸿章其人之英雄者,车载斗量焉。若夫造时势之英雄,则阅千载而未一遇也。此吾中国历史,所以陈陈相因,而终不能放一异彩以震耀世界也。”

(未完待续)

本刊2021年第5期第39页蔡锡勇的配图有误。特此说明。

猜你喜欢

俾斯麦李鸿章欧美
李鸿章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
智慧的选择
智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