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对患者应激反应、心理情绪的改善和满意度评价

2021-09-13王玉莲钱萍

婚育与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应激反应手术室护理

王玉莲 钱萍

【摘 要】目的:在对手术病患的日常护理中融入无缝隙护理,研究这种护理模式对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在2019年至2020年我院收治的病患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目标,数字随机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对比指标:应激指标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患的应激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病患手术的舒适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患对手术护理的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针对手术病患的護理,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从各个方面显著改善病患的护理指标,确保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深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无缝隙护理;应激反应

文章在我院收治的病患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目标,数字随机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对比指标:应激指标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至2020我院收治的病患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目标,男60例,女40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年龄(40.21±1.25)岁。数字随机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对比指标:应激指标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两组研究目标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两组病患入院接受一致的手术治疗方式与麻醉方式。无缝隙护理措施包括:成立专项小组、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小组组长审核访视结果以及术中一系列细节陪同护理与治疗操作,严格依照规章安排交接班,将无缝隙护理落实到病患整体 手术的各个环节中。

1.3 评价标准

对比指标:应激指标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病患的应激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病患手术的舒适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对手术护理的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表3。

3 讨论

当前社会人们越来越懂得维护自身的利益,懂得在日常的医疗服务中借助法律的武器来保证自己接受到理想的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保证带来了未有的挑战[1,2]。20世纪90年代,国外护理专家创造并提倡无缝隙护理,经实践验证后疗效显著,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无缝隙护理是基于现代化护理的全新发展,实质在于查漏补缺,填补现有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与缝隙,不断反思自身现有的护理操作并及时纠正与补充,从各个细节保证护理的完整性与有效性。主次分明、环环相扣、细节连接是无缝隙护理工作的特征[3,4]。文章在我院收治的病患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目标,数字随机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对比指标:应激指标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病患的应激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病患手术的舒适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患对手术护理的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

针对手术病患的护理,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从各个方面显著改善病患的护理指标,确保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深远。

参考文献

[1] 任海燕.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157-159.

[2] 孙梅.手术室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病患应激反应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23):108-109.

[3] 赵峰,孙光,张晓辉,等.细节化无缝隙护理对乳腺癌手术病患应激反应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6):1321-1324.

[4] 胡卫红.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病患应激反应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0,41(5):109-110.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应激反应手术室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的无缝隙护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