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湘西竹编活态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1-09-13赵忠鼎晏丽莎

工业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活态传承创新

赵忠鼎 晏丽莎

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湘西竹编;活态;传承;创新

1 文化旅游融合概述

文化旅游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意在通过旅游的方式使人们了解感知文化,并从中寻求文化享受,带动经济与文化并行发展。文化旅游融合不仅能增强经济效益,拉动经济增长,而且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途经。从其接受过程来说,消费者以多重感官去感受文化的熏陶,这种直接带入的方式能增加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丰富旅游体验。从国家层面来说,文化旅游融合契合国家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能使我国文化得到积极的传播与发扬。

2 湘西竹编传承与发展现状

湘西地区冬温夏热,雨水充沛,土壤肥饶,适宜的地理气候为竹编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勤劳的湘西人民用双手编织出许许多多的竹编生活用品及生产用具。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造型也蕴含着湘西人民的无限智慧,展现着湘西手工艺人的持之以恒与别具匠心。湘西竹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其编织样式丰富,产品类型众多,篾匠编织技术成熟。然而,在发展中因市场需求量减少,传承出现断层,同时年轻一代竹编手工艺人短缺,产品缺少创新的问题逐渐暴露。

2.1 传承断层问题严重

在湘西竹编老年传承人年龄增大或离世的背景下,受到新的时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土青壮年价值观和职业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壮年大多选择以外出打工的方式谋生。以湘西永顺县为例,现有的篾匠师傅多是七十至八十岁的老年群体,最年轻的篾匠学徒也在三十岁以上。师徒制即从小学习编织的传承方式无法延续,高水平的手艺后继无人,导致一些编制方法与编织形式流失。

2.2 产品缺少创新意识

湘西竹编种类丰富,但市场现存产品依旧以传统竹编为主,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竹编较少,难以满足现代消费市场。大部分的产品在图案或造型上缺少创新,外观设计与功能上缺少时代特征,与现代审美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在现代材料的冲击下,缺少竞争优势的湘西竹编产品更难以融入市场。

3 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湘西竹编活态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湘西地区民族存续良好、文化积淀丰厚,为开发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旅游业成为湘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文化旅游融合的背景下,湘西竹编技艺重回人们的视野,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传统产品创新滞缓、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阻碍了竹编的市场流通。充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创意源泉,能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活力[1]。因此,通过研究手工技艺与传统竹编产品,将其进行创新性保护,有利于促进与市场的融合,提高旅游的吸引力,打造优质的区域品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进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以现代的传承方式得以延续。

4 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湘西竹编活态传承与创新策略

4.1 加大政策的帮扶

近几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重视,湘西地区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景点逐渐增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政府部门利用良好的契机,在保护传承的原则上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持续推进竹编产品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竹编保护基地的建设,为竹编手工技艺与经典的竹编产品提供从材料加工、手工编织、产品展示等一系列的传习空间,为公众提供了解与学习的途径。同时对竹编的编制手法、纹样、图形等建立数字平台形式的基因库,通过数字化影像记录等方式真正做到有效传播非遗传统文化[2]。除此之外,针对发展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政府应当适度地对竹编产业进行整合,形成集群发展,促进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传承人个体带动群体,实现共同发展。

4.2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新形势下的湘西竹编除了扩充自身的产品类型以外,还在积极地寻求与时代审美特征相符合的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的合作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以保靖县比耳镇本顺竹艺合作社为例,2017 年至今,本顺竹艺合作社已与湘潭大学、吉首大学等多所高校实现合作。设计类专业师生对其进行品牌化的全方位设计,并向竹艺社提供产品创新设计方案,通过这种互助的形式建立品牌、创新产品类型,将设计真正地落地实现,共同推进竹编技艺的发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则可以通过课堂示范编制、实物讲解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竹编制作技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亲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的合作方式将学术资源真正应用到需要的地方,在高校与传统技艺协作的过程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设计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文素养,增强了校园的文化软实力。高校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有利于文化研究的持续深入发展[3]。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当注重学术与教学的构建,通过举办校园讲座、暑期社会实践、开发课题研究等方式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加强公共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制定完备的课程体系与执行计划,将湘西竹编制作技艺与传统美术课程相结合,丰富授课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传播、宣传竹编文化的目的。总之,在與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应力求资源整合与利用,实现合作价值的最大化,使竹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3 创新竹编产品

4.3.1 产品文化内涵的提炼

湘西竹编的创新与发展应该首先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其次再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符合现代旅游消费市场的竹编产品。以图1 笔者为“本顺竹艺社”设计十二生肖竹编制品为例,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将其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竹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需要在文化、消费者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4]。因此,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并赋予深刻的内涵是必要的创新形式,可以从产品外观上增强产品的审美性与地域特色,为产品注入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产品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为湘西竹编注入灵魂,使其在市场流通的过程中有根有本、有理有据,成为经得起推敲的作品。通过树立自身的产品特色,从而在文化旅游融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4.3.2 产品材料的融合

不同材质和工艺的组合将会给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带来更多创新点,给消费者带来更加新奇的用户体验[5]。相比较传统竹编产品,塑料、纤维等材质的机编制品更容易走进现代生活。而在这样的形势下,竹编产品除了保持材料天然环保与手工技艺两大优势之外,更应该注重提升产品本身的性能与特点。可将传统手工技艺、竹材与现代材料相融合,以竹丝扣瓷为例,用纤细精致的竹丝紧扣瓷胎,依据瓷胎编织成形,用竹丝包裹后的磁器在外观上更加美观,并能起到保护磁胎以及隔热作用。因此,可将竹材与陶瓷、金属、木材、布料等材料进行不同的融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竹编产品,扩大竹编在生活中的适用范围,在保持手工编织的原则下进行创新,提升产品实用性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4.3.3 产品工艺的提升

手工艺是竹编的核心,而传统的编织纹样以多层次的密编纹样为主,产品在手工编织上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可在编织时将其设计成更加简单的双层、单层编织纹样,使其产品精确分层。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编织图样进行提炼、概括,形成系列化的标准样板,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手工制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竹编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以达到量产。通过对手工技艺的提升,控制生产时间与生产成本,解决只能依据订单数量制作的局限性,促进竹编产品在旅游市场的传播与推广。

6 结语

湘西竹编见证了湘西古老历史的发展,它承载着祖祖辈辈湘西人民在劳作中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有着丰厚的精神价值。文化旅游融合的背景给湘西竹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深入研究其工艺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真正做到从外部环境到自身产品的创新,从而形成完整的创新策略,使湘西竹编技艺有效传承,良性发展,完成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活态传承创新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