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RT模数化站台及其站务室设计

2021-09-13顾炎辉马磊吴祖安

工业设计 2021年8期

顾炎辉 马磊 吴祖安

关键词:BRT ;模数化站臺;站务室设计

BRT(Bus Rapid Transi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BRT 使得人们出勤效率大大提高,BRT站台的设计解决了公交站台露天和公共汽车到站时间不够精确的问题,BRT票价非常优惠,实施同站换乘免费的计价方式,乘客可以更便捷的进行换乘首站和末站,是公交线网中人流量较大的枢纽站。BRT系统提高了各个城市的形象,且公交车辆选择新能源车辆,能耗低,污染低。同时,能妥善处理好车辆交通与行人慢行交通的关系,实现人车分流,合理布置绿化隔离带,保证非机动车专用道和人行道的通行能力。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BRT 在30 年前巴西库里蒂巴市首次落地,库里蒂巴市的经验表明,BRT系统要具备以下7项基本特征:专有路权、现代化的公交车辆、水平登车、车外售票、交叉路口优先、乘客信息和车队管理系统[1]。1999年中国第一个BRT公交系统落地于昆明,昆明也是中国第一座拥有BRT的城市,但昆明的BRT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快速公交系统,仅仅是在普通的道路上分出了公共汽车的专用道路,没有建造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人们只能到马路中间的站台进行搭乘,如果专用道设置在道路两侧,会受到并行的普通公交进、出站的影响。昆明的BRT 建设时间早,很多设施不够完全,规划也不够完善。现在BRT 在全国各地推广建设,但也不是每个省市都可以建设,比如西北部多山地,道路崎岖,青岛在沿海,道路坡度较大,不利于建设和施工。在这些地方可以规划公交车专用通道,通行效率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没有BRT的通勤效率高,站台设施配套也不完善[2]。BRT公交系统的车辆大、重、长,所以需要重新设计专用路面。BRT站台需安装无线通信方式和GPS 技术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可以精准预报车辆到站时间,也可以掌握车辆情况,对车辆安全和乘客安全提供了保障。

1.2 研究意义

BRT与轨道交通的良好接驳,可以发挥两者共同的优势,使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连接匹配。按照正确的城市管理办法,建设BRT系统,可使公交和私家车各行其道,也可以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总体来说,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堵塞,相比地铁建设,BRT建设成本更低,同时也能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

2 用户需求分析

2.1 基于乘客的需求分析

对BRT站内乘车情况研究发现,BRT用户群体以18—35岁年轻人为主,主要目的是乘坐BRT上下班,大型商业圈及单位附近站台上车人数较多。另外,乘坐BRT的大多数乘客比较反感步行和换乘,这样会浪费很多出行时间。乘坐BRT的大多数乘客之前采用的出行方式为步行、自行车或公交[3]。总体来说,乘客对于BRT反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换乘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这主要因为设计规划和站台衔接的问题;(2)BRT主要吸引了之前采用步行或传统公交的人群,对于私家车用户并不能起到吸引的作用,这与设计初衷“节能减排,绿色出行”是相悖的;(3) 很多乘客反映站台内拥挤,空气不流通,站内环境带给人的体验较差。

2.2 基于站务人员的需求分析

对站务人员工作调研发现,很多地区BRT 站台内设施比较落后,站台及站务房的设计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不同区域的站台客流量也不同,这会导致部分站台出现拥堵的情况[4]。另外站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有待提高。总体来说,站务人员对于BRT 反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站内设施落后,站台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导致站内环境较差;(2) 商业区附近的站台客流量较大,而且大多数站台采用的是投币和扫码两种方式,在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在进站口极易发生拥堵;(3) 从站务人员的角度来看,站务房内设施不够完善,站务房的设计应该考虑站务人员的需求,区域划分应该明确。

3 BRT 模数化站台及其站务室的设计思路

考虑到乘客为BRT的主要使用人群,在设计初期,应该从主要用户群体的角度出发,将乘客纳入整个站务系统中探讨BRT站台及站务室的设计,着重解决乘客在使用BRT 站台的体验问题,挖掘用户需求痛点,并寻求解决方案。

3.1 BRT 模数化站台设计

为了保证站台长度的可调以及安装的方便,可将站台设计成可拼装的模块,每个预制模块横向拼接完成长度延伸。站台的外观部分可采用半封闭式的设计,这样既能防雨,还能保证空气的流动性,围栏采用栏杆加玻璃的形式,既美观又保证了封闭性[5]。此外,还可以在进站口设置防雨通道,避免等待进站时外面乘客日晒雨淋,极大保证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62米的站台总长能够保证三辆公交车进站接驳,宽4m的站台与现有城市的绿化带宽度一致,高度5m 保证了站内空间的需求,站台地板离地面360mm,确保站台不会受雨水积水等情况的影响。站内设有6个双人休息座位,每个座位长为1.2m,采用型材一体成型。设立6个可移动安全门,适合各个城市选配的不同公交车辆。为了防止车辆刮蹭站台,在底部单侧设有50根防撞条,结构部分采用了模数化站台设计。在工厂焊接安装完成预制模块,然后运输至现场施工安装。每个模块尺寸参考集装箱及卡车宽度尺寸,方便运输和在不同城市现场安装(如图1)。

整个站务室分为票务间、设备间、卫生间。房间高度满足95%人体百分位数,每个房间内部墙壁使用ABS板,地板采用防静电POM板。房间顶部设置左右两个格栅风口,中间为室内照明灯,房顶上方空间用于放置空调外机和走线。

票务间:受站台空间限制,结合人体百分位数参考,票务间设计大面积弧形玻璃窗,底部边缘的高度为1170mm ;房门高度和宽度按照95%人体百分位数进行设计;桌面材质采用环氧树脂,桌面上根据人机工程学布置站内通信设施。集成电脑一体机通过旋臂安装在右侧墙上,节省空间。储物柜的设计满足站务员日常的值班需要,柜体采用上下分体,中间空出部分放置微波炉和电水壶等设施。弧形窗由双层玻璃灌胶构成,在玻璃窗上设有扩音器、投币口、刷卡一体机等站台设备。

设备间:设备间长度设计根据机柜尺寸确定,是BRT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区别于普通公交的重要特性之一。利用模数化概念,同时考虑设备间的维修与检修空间需求。监测与控制系统安装于设备间,利用设备间来监视设备工况和控制设备,为平台提供稳定安全的后台服务[6]。设备间内设置两个用于交换机、路由器、配线架、电源等设备机柜,并且配置3块备用电源。机柜框架采用可拆卸,方便运输和拼接安装。机柜上功能面板尺寸为1u、2u、3u(1u=4.445cm)等国标尺寸高度。

卫生间:卫生间内部设有拖把池、洗手池,均为环氧树脂台面,下方为铝合金柜子,柜子内部走管道,共设有两个上水管道,一个下水管道,一个排污管道。侧面为吊柜,距地面高度保证大多数99%人体百分位数女性站务员不会碰头。卫生间设置地漏,保障卫生间不会积水。马桶为挂壁式马桶,在马桶对应位置焊接隐藏式水箱框架,保证安装强度。所有空调排水由管道引流至卫生间,统一排到地下下水管道。

4 结语

文章为BRT模数化站台及其站务室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从设计出发点、设计过程及产品结构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从社会的发展问题出发,对我国BRT 站台及相关设施设计研发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