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视障人士的居室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2021-09-13王立鑫孙燕

工业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王立鑫 孙燕

关键词:视障人士;居室空间;无障碍设计

1 面向国内视障人士的SWOT 分析

目前,国内视障人士数量已经超过了1700 万。文章基于视障人士家庭的居住空间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为视障人士的居家生活提供切实帮助为前提,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深入剖析,完成SWOT矩阵。

1.1 优势(Strengths)

视障人士有比普通人有更为敏感的听觉、触觉和嗅觉。比如视障人士在通过听觉判断声音来源的位置和处理语言的速度等方面都比普通人更准确、更快。通过训练,视障人士可以轻松“阅读”盲文等触觉信息。其实,视障人士听觉、触觉分辨率高于普通人是因为视障人士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功能发生了改变,视障人士的视觉中枢有可以处理听觉、触觉等信息的能力来弥补视力的不足,而且这种能力是逐渐加强的。

1.2 劣勢(Weaknesses)

视力障碍明显影响人群的日常生活、精神健康、社会负担等总体健康状态[1]。因视觉受损视障人士行动不便,所以不能十分清楚的知道居室空间内的时事环境信息,也不能用眼睛看到自身在空间中的位置,其在空间中只能依靠导盲杖或者用双手摸索着家具、墙体行走,这也是导致视障人士日常行动不方便的一个因素。

这一因素进而导致了视障人士安全感和自信心的缺失,同时这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的症状。

1.3 机会(Opportunities)

国内无障碍设计已经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继续呈现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比如无障碍设计注重在设计中训练视障人士的触觉敏感部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触觉感受器的感受性,这些都有利于他们的各种居家活动,如感知方位和行动,同时运用听觉、触觉等指示还可以避免视障人士接触到对他们有危害的物品,如高温或有腐蚀性的物品,这也实现了对他们的保护。

1.4 威胁(Threats)

首先,室内家具陈设杂乱或者拥挤阻碍了室内交通流线的通畅,不明障碍物挡住去路是视障人士日常行动的主要困难之一,视障人士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尖锐边角的物体极易受到伤害。

其次,室内开关等装置布置的不合理也是视障人士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第三,多数室内通行无障碍设计不够全面,地面块材感不强,没有给盲人良好的提示[2]。室内没有连贯的扶手设计,使视障人士没有办法在室内“行走自如”。

第四,室内地面铺装所用材料单一且无防滑设计,这让视障人士无法明确知道自己身处何处,而且视障人士在上边行走容易滑倒摔伤。

另外,各个房间之间的地面铺装存在的高差,也给视障人士的行进造成了威胁。房间入口的门槛容易绊倒视障人士。有些室内空间中的推拉门并不适合有视障人士的家庭使用。

2 面向视障人士的居室空间无障碍设计意义

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相较于过去更为强烈,他们的居家生活品质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建设水平的映射。文章对无障碍设计原理及方法进行分析,整合满足视障人士生活需求的要点,以此为导向,解决面向视障人士居室空间设计的根本问题,不仅具有社会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 面向视障人士的居室空间无障碍设计策略

以上文的SWOT 矩阵分析为基础,提出增强“优势”、利用“机会”、消除“劣势”与“威胁”的设计策略。为视障人士进行居室设计要做到始于实用终于细节,通过多种方式理解他们的困难,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同理心,努力达到方便他们生活的目标[3]。为视障人士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

如美国有一种学生先模拟残疾人士的日常生活,再接受无障碍专业知识的课程[4]。考虑到视障人士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为其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可以从空间格局、地面铺贴、家具使用以及智能化设计等角度入手,完善空间设计。

3.1 增强触觉刺激的设计

通过观察,以室外道路上的盲道为灵感来源,在室内设计“盲道”,在沿墙以及沿家具处可选择触感较为粗糙、摩擦力较大的瓷砖进行地面铺贴。一方面可以减少滑倒的机率,另一方面视障人士也可以通过地面材质的变化来感知空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方向指示性。

在感受空间和事物时,触觉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5]。室内可选用木质结构扶手,木材给人的触感较为明显,而且易于加工处理表面肌理,可利用其材质特性,在其表面加工出某种特定的纹路,将纹路按照空间的大小进行疏密的排列。例如从客厅走向卫生间,即由大空间向小空间过渡,木扶手纹路也相应地设计为由疏到密的纹路。在转角处,木质扶手表面可雕刻出凹凸的盲文或者加工出一些特定的指示性图案,具有方向指示性作用。木纹理的处理也应该多注重不同年龄的使用人群,老年人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与青壮年相比会有所迟钝,可根据不同的年龄群体来设置粗糙程度。

3.2 增强听觉刺激的设计

室内特殊音效的设计可方便于视障人士确认方位,如在某个角落设置一个自动饮水处,在无人饮水的时候,可以发出哗哗的流水声,这样也可以让视觉障碍患者确定自己的方位[6]。

3.3 增强视觉刺激的设计

对于低视力的视障人士来说,他们对于色彩的认知度较低,所以指示性的文字或图案都应该加大颜色的对比度,提高颜色的明度和纯度,放大图案或选用简单明了的标志。例如,红色会传递给人们警告、危险等信息;绿色意味着健康、安全、可通过等信息;黄色代表着积极、活力的情感,了解颜色对于人内心的感受,会给予低视力的视障人士很大的帮助。

3.4 消除“劣势”与“威胁”的设计

起居室是人们居家活动频率较高的区域。视障人士的居室应该选用宽大的套型,减少隔墙,交通流线要简明流畅,行进空间中也要减少障碍物,避免产生磕碰[7]。适合视障人士居住的室内空间要根据其各个功能进行紧凑有序的设计,以保证视障人士的行动顺畅、安全。室内地面尽量不要设置下沉或上升空间,避免产生室内地面高差,可设立平缓的坡道代替台阶,并设立双向扶手。

卧室家具宜采用开敞式的衣柜,按照当季衣物、非当季衣物进行分区,方便视障人士记忆操作和明确地拿取衣物。卧室内还可采用智能语音控制家电、播报天气预报、听时事新闻等,例如小米公司的人工智能(AI)音箱,除此之外它的紧急报警功能对视障人士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

无障碍设计的设计目标是为了使特殊群体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它不但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生理上的方便,也可以为其提供心理上的关怀[8]。如将餐桌边角进行倒角处理,餐桌边预留50mm的凸起轮廓,可以起到避免餐具掉落的作用。餐椅两侧要有扶手,椅背不要向后倾斜太大的角度,这样可以给视障人士以安全感。餐桌可做成曲线的设计,设计一定的弧度,既能缓解矩形家具出现棱角的状况,又可以缩短桌面距离,方便视障人士取桌面上的物品。餐桌和餐椅可设计为自动抬升或下沉,根据使用者的年龄以及状态进行自动调整。

4 结语

为视障人士家庭设计室内居住空间就要将“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原则,除了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设计者还要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设计的适用性。为人而设计就要求设计师转变角色、行为,充分考虑视障人士的真实需求,但要以区分面向不同的视障人士家庭为前提,从方法层面讨论无障碍设计的路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真正满足视障人士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室内居住空间,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景观设计
残疾群体住宅设计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养老型居住区景观无障碍设计研究
中德城市交通无障碍导向设计的比较研究
快速公交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建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