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群组AHP-模糊综合法的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2021-09-12张晓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陕南层次分析法

摘要:科学客观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有助于促进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对于当地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生态条件3个方面,构建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法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67分,评价等级为3级,总体水平一般。制约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子是开发条件,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潜在价值、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群组AHP法;模糊综合法;生态旅游资源;陕南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3-0013-06

1980年,美国运筹学家Satty首次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的概念,它是一种实用多准则决策的定量方法[1]。许树柏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层次分析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2]。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对象做出总体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3]。群组AHP法适用于需要多个专家进行评判的复杂系统,能够消除由于个人偏好所造成的判断偏差[4]。

生态旅游是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开展的旅游活动[5]。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助于调整和优化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6-8]。已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针对典型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10-12]、针对特定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13-14]3个方面。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方法[15-18]。

虽然学者在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统一标准,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定量分析中鲜有针对陕南地区的研究。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时指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个地级市,北靠秦岭,南倚巴山,境内有汉江、丹江、洛河等,其中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库区,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红豆杉以及秦岭四宝都生活在陕南地区。陕南处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汉江经济区的交汇区域,西安、成都、重庆、武汉等地都是陕南旅游市场的潜在客源地。陕南利用独有的旅游资源,通过多年的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了一大批国家级旅游强县、省级旅游强县、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省级旅游示范村等。

尽管陕南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對落后,生态保护意识不足[19]。因此,科学客观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有助于促进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本研究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群组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南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当地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提供一定支撑。

1 群组AHP指标权重算法

传统的层次分析法通常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往往要对专家判断矩阵进行调整,这不仅会违背专家本身意愿,还可能导致指标权重偏离实际。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专家原始判断矩阵的信息,本研究采用无须一致性检验且方便实际计算操作的指标权重算法。

设有n个评价指标R1,R2,…,Rn,专家采用1~9标度法提供n个指标的判断矩阵A=(aij)n×n,基于一致性矩阵的性质akj=aki·aij,以专家原始判断矩阵的任意一行元素为基础构造新的一致性矩阵,一共构造出n个一致性矩阵,再对n个矩阵相对权重求平均值作为指标权重,具体算法如下:

(1)用判断矩阵A的第k行构造新的一致性矩阵。

(2)将一致性矩阵A(k)的第i行所有元素相乘得到v(k)i=∏nj=1akjaki,i=1,2,…,n。

(3)计算v(k)i的n次方根μ(k)i=nv(k)i,i=1,2,…,n。

(4)计算A(k)特征向量的各个分量φ(k)i=μ(k)i∑ni=1μ(k)i,i=1,2,…,n,则一致性矩阵A(k)的特征向量为φ(k)=[φ(k)1,φ(k)2,…,φ(k)n],k=1,2,…,n。

(5)计算特征向量分量的平均值α(k)i=1n∑nk=1φ(k)i,i=1,2,…,n,得到某专家对n个元素的指标权重 α=(α1,α2,…,αn)。

假设m个专家分别给出判断矩阵A1,A2,…,Am,按上述步骤计算每个判断矩阵Al的指标权重α(l)=[α(l)1,α(l)2,…,α(l)n],其中l=1,2,…,m,然后计算权重向量的分量ω=∑ml=1α(l)im,其中i=1,2,…,n,则n个指标R1,R2,…,Rn的最终权重ω=(ω1,ω2,…,ωn)。

2 基于群组AHP-模糊综合法的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2.1 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流程

基于群组AHP-模糊综合法的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过程如下:首先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然后采用群组AHP法计算指标权重,再以专家调查法和问卷调查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法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矩阵,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图1)。

2.2 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权重

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依据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效益性原则[20],综合GB/T 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和相关研究成果,选取27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是目标层(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准则层(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生态条件)、要素层和因子层。邀请相关专家按照1~9标度法对同一层中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按照“1”节中所给群组AHP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与相应指标权重如图2所示。

2.3 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

本研究采用群组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

步骤1:建立指标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指标集,设目标层指标集U={A1,A2,A3},准则层指标集 A1={B1,B2},A2={B3,B4,B5},A3={B6,B7},要素层指标集B1={C1,C2,C3,C4},B2={C5,C6,C7,C8,C9},B3={C10,C11,C12},B4={C13,C14,C15,C16},B5={C17,C18,C19},B6={C20,C21,C22,C23,C24},B7={C25,C26,C27}。

步骤2:确定评价等级。将评价指标集划分为5个等级,即评价集V={V1,V2,V3,V4,V5},评价集V的等级向量C=(100,80,60,40,20),评价集对应分值、评价等级与评价语如表1所示。

步骤3: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邀请专家对评价指标按评价等级进行评价,根据隶属度公式H=m/n计算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其中,H表示指标隶属度,m表示指标属于某个评价等级的频数,n表示专家个数。本研究共邀请了12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27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到相应指标的隶属度,隶属度组成的向量是因子层各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如C1=(0.25,0.42,0.25,0.08,0)。

根据模糊评价得分计算公式Mn=Cn×CT计算因子层各指标模糊评价得分,其中Mn是因子层各指标模糊评价得分,Cn是因子层各指标模糊评价向量,n=1,2,…,27,T表示转置。如观赏价值C1的模糊评价得分为M1=C1×CT=0.25×100+0.42×80+0.25×60+0.08×40+0×20=77。

根据表1,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评价等级为4级。其他指标以此类推,建立陕南生态旅游因子层模糊评价表,如表2所示。

3 陕南生态旅游资源模糊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要素层模糊评价

根据模糊矩阵运算法则Bn=Wn×Rn计算要素层指标集模糊评价向量,其中Bn是要素层指标集Bn的模糊评价向量,Wn是要素层第n个指标集的权重向量,Rn(n=1,2,…,7)是对应的隶属度矩阵,以要素层指标集B5={C17,C18,C19}为例,如“2.3”节步骤4得隶属度矩阵R5。

由此可得B5的模糊评价向量B5=W5×R5=(0.022,0.121,0.464,0.358,0.036)。

根据模糊评价得分计算公式Kn=Bn×CT计算要素层各指标模糊评价得分,其中Kn是要素层各指标模糊评价得分,Bn是要素层各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n=1,2,…,7。如社会环境(B5)的模糊评价得分为K5=B5×CT=0.022×100+0.121×80+0.464×60+0.358×40+0.036×20=55。

根据表1,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社会环境评价等级为3级。其他指标以此类推,得到要素层模糊评价表,如表3所示。

3.3 目标层模糊评价

根据模糊矩阵运算法则U=W×R计算目标层指标集模糊评价向量,其中U是目标层指标集U的模糊评价向量W是目标层指标集的权重向量,W=(0.370,0.359,0.271),R是准则层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陣,由此可得目标层模糊评价向量U=W×R=(0.134,0.289,0.359,0.195,0.034)。

根据模糊评价得分计算公式M=U×CT计算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综和评价得分

M=U×CT=0.134×100+0.289×80+0.359×60+0.195×40+0.034×20=67,

综和评价得分介67于69~50,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等级为3级,属于一般水平。

3.4 评价结果分析

从准则层模糊评价得分来看,生态条件>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结果反映出陕南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来看,开发条件权重为0.359,说明开发条件的改变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影响很大。尽管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开发条件一般,但只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就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

从要素层模糊评价得分来看,生态环境得分最高(75),社会环境得分最低(55),而社会环境的权重为0.535,说明导致陕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一般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影响开发条件的3个指标市场条件、旅游条件、社会环境都处于一般水平,说明陕南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突破点依然是提高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打造高水平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从因子层模糊评价得分来看,除观赏休憩价值、生态价值、空气环境条件、水质环境条件、气侯环境条件、生态保护政策等6个指标评价等级属于4级外,其余指标均处于3级水平,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得分较低。说明陕南除提高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外,还需增强自然灾害抵御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生态条件3个方面,以资源价值、资源特征、市场条件、旅游条件、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生态保护为准则层,选取观赏休憩价值等27各指标作为因子层,构建了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采用群组AHP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生态旅游资源总体水平一般。

事实上,陕南地处秦巴山区,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库,是气候宜人的天然氧吧,具有良好的观赏休憩价值和生态价值,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之处:资源价值方面,陕南生态旅游资源潜在的科教文化艺术价值尚未被挖掘;资源特征方面,景区开发规模偏小,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小;市场条件方面,交通不够发达,客源目标以省内游客为主,辐射面较小,游客吸引力不足;旅游条件方面,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质量亟需提升;社会环境方面,陕南是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方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保护方面,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与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因此,根据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本着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作如下建议:(1)推动绿色循环发展。陕南应当立足资源条件,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构建富有陕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和园区建设,努力推动陕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2)注重科学合理规划。邀请专家学者,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陕南特色的发展规划,凸显当地资源特色与生态特征,注重打造旅游品牌,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3)深入挖掘潜在价值。深入挖掘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化、教育、艺术价值,因地制宜,提升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科教文化价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4)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道路、住宿、卫生、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住宿环境,着力提升服务品质,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需求。

参考文献:

[1]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lanning,priority setting,resource allocationg[M]. New York: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1980:18-95.

[2]许树柏. 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1-25.

[3]汪培庄. 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36.

[4]陈 昕,苏贵影. 群组AHP法的一种改进[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5,4(1):66-68.

[5]汤文颖,申珂瑜,黄菲雨.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9:65-92.

[6]颜廷利. 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机制探讨[J]. 农业经济,2017,36(11):33-35.

[7]徐少癸,方世巧,甘永萍. 精准扶贫视角下陕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 生态经济,2019,35(5):140-145.

[8]金媛媛,王淑芳.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 生态经济,2020,36(1):138-143.

[9]周文丽. 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98-202.

[10]李继东. 江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初探[J]. 生态经济,2015,35(5):111-114.

[11]李悦铮,牟方元,梁 娟. 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 经济地理,2019,39(1):192-197.

[12]吴 俊,孙宝鼎. 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J]. 统计与决策,2019,35(10):63-66.

[13]李 莹. 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1):178-182.

[14]張晋江. 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2):276-282.

[15]仲 鑫. 基于AHP及模糊综合评判的河西走廊地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4-24.

[16]石 丹,包倍增. 基于AHP-模糊数学法的崇明岛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39(3):774-779.

[17]乔 钥,吴静激. 广西农业生态旅游景点空间集聚性及其发展潜力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0(2):261-266.

[18]魏燕萍,韩俊英,尤 刚,等.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评价与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20,36(1):227-233.

[19]张晓敏. 陕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3):124-127.

[20]张 妍,陈 瑛,张 雁.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陕西商洛市为例[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48-151.

猜你喜欢

陕南层次分析法
党建地图·陕南
陕南山区某滑坡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春帖的历史记忆及其在关中、陕南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