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盐稻19号的选育及应用

2021-09-12代金英张桂云孙明法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严国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糯稻选育应用

代金英 张桂云 孙明法 唐红生 朱国永 王爱民 严国红

摘要:盐稻19号原代号为盐稻8810,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以盐稻8号为母本、盐稻10号为父本配置的杂交组合,盐稻19号是2015年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强等特点,适宜种植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20050。

关键词:盐稻19号;糯稻;选育;应用;早熟晚粳

中图分类号: S511.0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5-0087-03

收稿日期:2020-11-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编号:BE2019343);沿海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开放课题 (编号:YHS2018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因项目(编号:BK20170470)。

作者简介:代金英(1986—),女,安徽淮北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Tel:(0515)68668993;E-mail:daijinying@126.com。

通信作者:严国红,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Tel:(0515)68668993;E-mail:549350031@qq.com。

糯稻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具有胶稠度软、黏度大、不易回生等特点,是糕点、粽子、米酒等食品的重要原料[1-2]。近年来,市场对食品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需求给糯稻育种提供了新的空间,也培育出一批糯稻新品种[3-8],但是目前糯稻育种发展仍存在品种选育重视程度不够、特用性品种缺乏、高品质绿色种质资源不多等问题。 因此,研究和选育出高产优质绿色糯稻新品种,有利于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糯米食品,丰富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来一直进行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选育[9-14]。为此,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经历10年的选育,于2015年育成高产、多抗、优质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盐稻19号,并于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强等特点,适宜种植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

1 选育经过

盐稻19号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图1)。2006年夏季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试验场(33.5°N,120.15°E)以盐稻8号[10]为母本、盐稻10号[11]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2006年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林旺落根洋(18.24°N,109.5°E)种植F1,田间编号为06G1075,成熟时混收;2007年夏季在江苏省盐城市南洋试验场种植F2 700多株,田间编号为2GF21083,成熟时进行单株选择,入选9个单株;之后经盐城市、三亚市6年10代异地选择;2014年季夏在盐城市田间整体表现优势强,其中编号G8810表现突出;2015年夏季编号G8810进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大区品比试验,综合性状优良,命名为盐稻8810;2016—2017年以盐稻8810为名称参加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多点品比试验,综合性状优良;2018—2019年以盐稻8810为名称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特殊用途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优良;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定名为盐稻19号,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20050。

2 产量表现

2016年盐稻19号参加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 719.5 kg/667 m2,比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8.2%,2017年继续参加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多点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729.0 kg/667 m2,比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14.3%。2年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多点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24.4 kg/667 m2,比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11.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018年盐稻19号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特殊用途品种区域试验,小区平均产量折合为 664.2 kg/667 m2,产量变幅为558.7~832.1 kg/667 m2,居试验组第6位,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1.6%。2019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特殊用途品种区域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折合为707.0 kg/667 m2,产量变幅为645.7~854.1 kg/667 m2,居本试验组第9位,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85.6 kg,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0.9%。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折合为 710.5 kg/667 m2,产量变幅为657.5~836.2 kg/667 m2,居试验组第4位,较对照武运粳23号增产1.4%。

3 盐稻19号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好

盐稻19号属于早熟晚粳类型,在特殊用途品种自主试验中,全生育期为150.1 d,比对照武运粳23号早熟6.8 d。苗期叶色绿色,叶片较挺,苗体较矮,分蘖力较强,成株株型为半紧凑型,整体生长清秀,后期转色正常,熟相較好。盐稻19号株高为96.2 cm 左右,谷粒为椭圆形,长宽比为1.6,谷壳较薄。盐稻19号有效穗数为20.9万穗/667 m2,穗粒结构协调,每穗总粒数为122.3粒,结实率为94.6%,千粒质量为28.0 g。

3.2 综合抗性佳

2018—2019年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盐稻19号进行了病害鉴定,结果见表1。 盐稻19号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抗性评价结果为中感;稻瘟病苗期鉴定[14]结果6个小种,都为0级;稻瘟病综合指数为4.25;对4个白叶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O97、JS49-6的鉴定结果分别为5、5、5、5级(按9级制分级);条纹叶枯病人工接种鉴定抗性水平为3级、感纹枯病[11]。2年的试验示范过程中,盐稻19号的纹枯病轻,未发生稻曲病,抗倒性较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示范过程中,未出现倒伏现象)。

3.3 稻米品质优

盐稻19号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综合评价结果(表2)如下:出糙率为85.0%,整精米率为73.9%,垩白粒率为1%、胶稠度为100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1%,长宽比为1.6;另外,盐稻19号米质优质等级达部颁优质1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移栽

盐稻19号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稻区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随播种方式而定,润育秧的净秧板播量为25~30 kg/667 m2,旱育秧的净秧板播量为35~40 kg/667 m2,塑盘育秧播量为120~130 g/盘,一般大田用种量为3~4 kg/667 m2。盐稻19号 6月中旬移栽,人工插秧时秧龄控制在 30~35 d,栽插密度为2.0万穴/667 m2;机插秧时秧龄控制在18~20 d,栽插密度为1.8万穴/667 m2。

4.2 科学肥水管理

盐稻19号一般施纯氮20 kg/667 m2,氮、磷、钾搭配使用,质量比为2 ∶1 ∶1,基蘖肥与穗肥质量比以6 ∶4左右为宜,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后期重施保花肥。水浆管理上做到移栽期时浅水栽插,保证寸水活棵;分蘖期时薄水分蘖,适当露田;当总茎蘖数达20万/667 m2时分次适度搁田,成熟期时间隙灌溉,干湿交替,促进水稻灌浆;收割前1周断水。

4.3 综合防治病虫害

盐稻19号播种前使用药剂对其进行浸种,以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时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虫害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等。

参考文献:

[1]孙 健,梅淑芳,赵 华,等. 糯稻加工利用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2013,19(1):36-40.

[2]孙统庆,李 杰,杨洪建,等. 江苏省糯稻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13-16.

[3]陈惠哲,向 镜,张玉屏,等. 特色稻桂红糯1号品种特性及机械化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9,25(4):97-98.

[4]黄荣华,范富英. 优质抗病杂交糯稻不育系闽农糯6A的选育及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37(6):6-10,24.

[5]黄荣华,张书标,章清杞,等. 杂交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选育[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273-276.

[6]黄一飞,李贤胜,唐小马,等. 优质香型粳糯稻新品种宣粳糯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2017,23(2):89-90.

[7]闵 军,刘利成,刘创业,等. 优质常规糯稻新品种板仓香糯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稻米,2018,24(1):107-108.

[8]晏承兴,张 甲,黄仁军,等. 高产优质糯稻新品种三峡糯1号的选育及应用[J]. 中国稻米,2010,16(5):69-70.

[9]刘 凯,唐红生,严国红,等. 国审中粳稻新品种中科盐1号的选育及应用[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36(5):58-60.

[10]孙明法,姚立生,唐红生,等. 多抗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5(2):41-42.

[11]孙明法,姚立生,唐红生,等. 优质高产多抗中粳糯新品种盐稻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9(6):149-150.

[12]孫明法,唐红生,严国红,等. 优质中粳稻新品种盐稻11号特征特性及盐碱地栽培技术[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2):16-18.

[13]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等. 优质抗病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盐稻12号选育与应用[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2):1-3.

[14]宛柏杰,刘 凯,赵绍路,等.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gm和Pi54在骨干亲本中的分布以及对穗颈瘟抗性的作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20,33(1):1-6.

猜你喜欢

糯稻选育应用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不同施N量对杂交糯稻嘉糯1优6号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