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辟学生道德内化之“蜀道”

2021-09-12沈海霞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蜀道德育

沈海霞

摘  要:学校德育以内化为主,即将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行为需要的过程。而学生由道德认识到道德行动方式有一个“外烁——内化——外烁”的反复深化过程,德育主体道德自觉整合的内化,是真正意义上品德的形成。在学校实现道德内化可以通过:做实班主任工作,璀璨校园文化,美化校园环境,以此多元化的途径,寻找最佳的教育契机,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实现道德的内化,即开辟学生道德内化之“蜀道”。

关键词:德育;道德内化;途径方法

在实施德育管理中,我校曾重视量化打分:晨读纪律好加分,忘戴红领巾扣分。必要的量化是必要的,但任何事物都要讲究一个界限,超过了这一界限就会变味走样,如不少学生做好事是为了积累班级文明常规分数,而不是出自内心的驱动:拾金不昧可得分,一些学生为了给班级赢得加分而向家长以索取零花钱名义交公以赢得拾金不昧荣誉;课间违纪导致班级扣分多少要罚扫包干区一周……我们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一方面又以积扣分多少罚劳动一次,这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德育很多内容实际不能完全用量化去衡量,如班内学生能流利准确地吟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明六个好”就加分,反之就扣分。为此,德育上的过度量化也会驱使师生为应付分数而不去自觉、自省、自励地进行内化教育和自励活动。道德修养提高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做好事、为社会献爱心、讲文明讲礼仪等举动,是很难用分数来量化衡量的。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转变这种重量化考核的做法,以内化为主。

所谓内化,就是受教育者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通过个体内隐性的转化行为,实现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反复深化过程,也就是将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方式三种基本成分,一个人由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体产生道德行动的内在动力时自然会成为道德动机,进而为实现动机而形成道德行动方式。在这里,由道德认识到道德行动方式就有一个“外烁——内化——外烁”的反复深化过程,内化的程度越高,其道德动机的层次也就越高,道德行为可以迁移的范围就越广。因此,可以说没有德育主体道德自觉整合的内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品德的形成。其实在学校实现学生道德内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班主任工作是促進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重要途径

“班级教育是向全班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全面了解学生,组织培养班集体,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协调班级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其他各科教师也要给予积极的配合。”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规划的各个年级的教育主题,结合本班实际,进行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紧迫心理,唤起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如在区德善课程的引领下,当下我校依然在全面推广“德善品格”课程。我校本学期选取了“宽容” 这一德善品格作为本校德育的重要研究课程之一。在德育处的号召下,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宽容”系列主题活动,活动精彩纷呈、如火如荼。如低年级的“宽容小剧场”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一个个“宽容”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宽容”品格的价值和意义。中年级开设宽容心理健康教育课,指导学生如何在伙伴之间传递“宽容”之心,促进自己和伙伴更健康地成长;高年级践行《道德成长护照》,引导学生体验在“宽容”之旅的过程中,学会“宽容自己”“宽容伙伴”,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整项活动中,我们还通过学生争卡集章《智趣成长积攒卡》,每月评比“宽容之星”,表彰先进事迹,上“向日葵表情领跑墙”活动,鼓舞学生更健康、更阳光地成长。

另外班主任还要针对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二、校园文化是促进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重要阵地

在学校生活中,要创设优美环境和学习上进的心理氛围。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心理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塑造了环境的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行为、心态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学校文化运作的客观结果,又表达着学校已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校容校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全体师生。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学校根据当地水乡小镇的特色,将校门口东边的墙壁喷绘了一座又一座颇具特色的江南石桥,清新婉约的水乡风流溢其间,驻足仰望间,学生可以尽情地享受“桥文化”的熏陶;校门西边的墙壁上展示的是学校师生以“德善”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不仅美化了行进道上的风景,而且引领着学生求真向善逐美。学校教学楼楼道的墙壁上皆错落有致地悬挂着中外名人以及卓越校友的励志名言。学校的宣传栏内展示着优秀学子的感人事迹、优秀作品,时时处处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餐厅的玻璃橱窗上赫然呈现着“一粥一饭当念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提醒学生从小就要爱惜粮食;水池边都有醒目的讲卫生,节约用水的警示语,提醒牌,时时处处规范学生的言行。

学校营造了一个处处能说话,催人向上的文化氛围,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内的一切都在感染人、激励人、陶冶人、塑造人,让学生在“文明、整洁、美观、有序”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校园环境是促进学生实现道德内化的无声导师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志气。就以我校的校园环境为例,可谓是一花一叶皆是言,夯实了学生的生命底色。校园内这些多姿多彩的花卉与灌木种植之初,我们学校都是经过精心遴选,既能点缀美化校园,又能潜移默化地赋予育人的功能。我校的校园植物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呈现了乔、灌、地被相和谐。确实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使校园内四季皆有景可赏。同时,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做到了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层次清晰又富于变化的景观生态效果。校园生态环境与人文相结合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美的环境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每幢教学楼前我们种植的多以灌木、小乔木为主,一来增添绿意,二来不影响底层教室的光线。如开源楼前两株造型独特的龙爪槐;振源楼前一丛丛的杜鹃,一簇簇的金边黄杨,几株引人注目的红枫;同源楼前的泼泼洒洒的迎春。春天一到,鹅卵石小径两旁的杜鹃,灿若云霞;花坛中的山茶娇艳欲滴;篮球场边的杨柳摇曳多姿……大自然的花红柳绿,无不昭示着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夏日时节,操场旁的香樟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宛如一顶绿荫大伞,挡去的是烈日,撒下的阴凉。香樟树下成了孩子们纳凉消暑的好场所。巍然屹立的樟树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秋风乍起,银桂花香沁沁,枫叶红似火,石榴果实累累,这一切无不绽放着生命的果实源于耕耘。寒冬腊月,雪松饱经风霜,毅然挺立;蜡梅不畏严寒,悄然绽放,吸引着学生能读懂他们身上具有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校园春之色即博学,夏之叶即奉献,秋之果即勤奋,冬之韵即坚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校园的四季皆在导之以行。悄然无声间在孩子心灵的田地上播下德善的种子,内化为学生的美好品格,幻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终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引领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指引学生做一个有学养、有品格的人,成为影响学生一辈子的金枝玉叶。期待学生能以爱报爱,以暖报暖。

德育是立德树人的工作,其根本是正其心,关键是正其念,重点是致良知。心正则行正,心美则身美。我们的智趣德育就是以智启德、以趣育德,做实班主任工作,璀璨校园文化,美化校园环境,以此多元化的途径,寻找最佳的教育契机,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实现道德的内化。

参考文献:

[1]李奕军.小学德育与学生个性化发展[J].名师在线. 2020 (08)

[2]展宏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J].甘肃教育. 2020 (24)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蜀道德育
打开剑门关,蜀道平仄而出(组诗选一)
入川行吟(通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梁中效:中国蜀道研究的八个方向
加强医院全年预算编制的方法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礼仪训练的途径及方法
教学反思成就优秀教师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