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2021-09-12邓盼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邓盼

【摘   要】  语言离不开语篇,语篇离不开内容,内容离不开主题和语境,因此,英语课堂当以“主题意义探究”作为起点和终点,以主题意义统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同时关注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具体化的展开模式从“围绕主题的课堂导入,巧妙激活主题和语言;顺延导入的文本初读,清晰辨认文体和结构;靠近主题的问题推导,深入理解内容和手法;结合文本的主题延伸,深度植入理论和实践”四大环节加以阐述。

【关键词】  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探究;课堂教学

伴随学科认识和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发展,我们愈来愈意识到英语和中文同样需要依托语境存在,并作为一定意义和文化之载体的实质,认识到传统偏重于语言语法分析的教学模式的不科学性及低效性,加之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关注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统揽教学内容(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教学活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便成为学科课堂建设的新趋向。

一、围绕主题的课堂导入,巧妙激活主题和语言

课堂的起点类似于起点音调的高低对整首乐曲音高的影响,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走向,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因此,在作为小学英语课堂起点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当正视而立足“主题意义探究”的立场,而将“主题渗透”作为方向,区别于传统注重重点语法的导入设置,但此并非是对语言点的避而不谈,而是将其置于“辅助主题渗透”的次要地位,而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激活主题和语言,使主题和语言教学开展有迹可循,而为之后的正式学习奠定基础。

如,教学Birthday一单元的“Story time”一部分,我将对主题“生日文化”的渗透作为导入设置的方向。如,区别于传统单纯地提问学生的生日时间及生日活动,以渗透本单元重点语法(询问和回答生日日期及生日活动的方式)的导入方式,我首先提问“Do you like birthdays?Why or why not?”,而后提问“What do you think about birthdays?”这些对学生过生日的内心感受及对于“生日”本身的看法的提问相较于上述对客观生日日期和活动的询问而言,更贴近学生的内心,更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更能引其思维、思想和情感进入“生日文化”的语境中来。且学生在回答此问题的过程中,亦会自然触及相关的语言表达,如“have a party”“eat a birthday cake”等,而可同步激活课堂教学“主题”和“语言”这两个内容点。

二、顺延导入的文本初读,清晰辨认文体和结构

继前述的导入之后,在“主题意义探究”的立场下,着眼于文本之文体和结构思路的判断和分析,以为文本内容深入解读和文本主题探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可通过对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要素的整合促进对学生语言、思维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还是以教学Birthday一单元“Story time”为例,继上述形式的导入以引导学生进入主题语境中后,我便让学生先进行对此文本的自主初读,而后明确文本文体类型与结构思路。如,文本为对话类文本,其主要分为两部分:Miss Li询问Su Hai生日日期和活动的对话;Miss Li询问Mike生日日期和活动的对话。继此,以在此文体、结构和文本主题“生日文化”间建立联系为目的,我则让学生思考此文体、结构对于呈现“生日文化”主题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其则会跃居文本之外,以文本评论者的视角和眼光调动思维、发表评论,从而促进对其文体意识、批判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的锻炼和对其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为之后对“生日文化”的主题探究奠定基础。

三、靠近主题的问题推导,深入理解内容和手法

“文体和结构”形式服务于对内容的有效传输,因之,继对文体和结构的清晰辨认之后,便自当为对其所呈现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是探究主题意义的关键一环。在此,在探究主题意义的目的下,则当以理解内容为目的,以“靠近主题的问题推导”为形式,而在此主要的教学形式中随同带动对于文本写作手法和所涉及语言点的学习。这便区别于传统只关注语言点学习的偏颇、片面教学模式,而促成对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主题语境的整合,利于对学生包括语言、思维、文化、学习能力在内的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如,依据已梳理得出的文本结构和思路,我先以学生对文本所呈現客观内容的接收为目的,而借鉴教材于文本后所设的“Look and write”及“Think and say”的部分,提出了“When is Su Hais/Mikes birthday?”的问题,而后给出了诸如“have a big dinner”等的便条,让学生对两个人在生日当天分别所干的事情依据文本进行归类,而后进行表达。在其问题回答过程中,基于其“表达”的需求,我则植入了相关“在具体日期前用‘on、日期用序数词”等的语法知识。此过程则运用读、说、看等方式初步整合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初步使学生能理解和表达文本意义。继此,我则又引导学生着眼文本局部,对局部进行靠近主题的理解分析,如,在Su Hai的回答中提到“Su Yang and I eat some noodles.”此“吃长寿面”的生日习俗,我便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日要吃长寿面”的问题,而后引入其历史渊源和人文意义。类似的还有对“生日送礼物”的分析及对“中外礼物拆开时间不同”等中外文化不同点的探讨等,在此之中则基于教学或表达需要融入相关的语言语法知识及语言表达手法,如“a lot of fun”相较于“happy”更生动等,最终构成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主题语境的整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四、结合文本的主题延伸,深度植入理论和实践

经过上述靠近主题的问题推导,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手法有了深度理解之后,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最终目的,则当为连接主题和真实的学生生活、促主题在学生认知、思想和情感中的更深度植入及在学生生活中的更切实落实的环节,以此促进主题语境、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要素的整合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升华。

如,借鉴教材中在“Fun time”部分所设的“Do a survey”的活动形式,我则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询问生日日期及活动的语法句型去询问自己多个亲人朋友,将询问的结果分类填在教材“Do a survey”的表格中,并仿照此再制作一个表格来统计每种生日活动的受欢迎率。此过程需要学生的英语询问表达,而可有效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要素,“表格统计”的形式又可整合“表格”语篇类型与“分类归纳”学习策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在内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加之,继此之后的“全班同学为一位生日即将到来的学生庆贺生日”的活动及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生日庆贺氛围的“亲体”,其对于“生日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将更加深刻。

总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对包括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在内的六要素的整合,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是新时期、新思想下对英语学科教育初衷和本质的真正复归。

【参考文献】

[1]陈香.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2]王华.小学高年级英语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