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2021-09-12薛寒

新农民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三资资产管理资金管理

薛寒

摘要: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一下如何更好的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让百姓放心。

关键词: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

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现阶段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一些分析和研究,以便能更好的加强“三资”管理,更好的保障农民权益。

1 “三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充分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成员的权益。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网络化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增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坚持民主原则,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资金、资产、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坚持公开的原则,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应当向全体成员公开,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应当实行招标投标和公开竞价;必须坚持成员受益的原则,遵循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节本增效,确保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值性,让农民群众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2 “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财务管理不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使用方面存在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私设“小金库”、 票据不合格、白条入帐等问题。

(2)“三資”底数不清、产权不明晰。

(3)资产交易暗箱操作、资源合同管理不规范。一些资源发包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没有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4)村务、财务公开不到位。不能及时公开村务、财务等信息,或者公开的不完整,敷衍了事。

(5)审计监督缺失。

(6)乡镇农业农村部门业务人员不足。

3 加强“三资”管理的方法和对策

3.1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村级集体资金管理

多年来,村级财务一直实行“村帐镇代理”模式,镇农业农村部门通过“三资”管理系统实行网络记帐,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村集体与镇农业农村部门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订立书面委托协议,保持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四权不变”。镇农业农村部门在农商行给每个村都设立单独的帐户,用于办理日常转帐和现金收付等业务,建立代理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集体资金安全。近年来,所有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务卡”结算模式,实现非现金结算,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在当地金融机构办理银行卡,村务活动全部收支通过“村务卡”帐户进行,实行村级财务“全监管”,提高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村务活动一切收入、包括所有资产、资源经营收入、企业上缴利润、“四荒拍卖”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划拨、救济扶贫资金,征用土地补偿费,以及向农民收取的“一事一议”资金、医疗保险、工程水费、回收债权等,全部及时入帐核算,全部统一存入“村务卡”帐户,每个村只能开设一个银行帐户,严禁设立帐外帐或“小金库”。村居设置专职财务人员,实行报帐制。资金进出必须全部通过“村务卡”,并依据金融机构实时对帐信息,结合阳光村务平台系统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控。“村务卡”所办理的全部业务,必须通过发卡银行收支信息短信告知村级资金管理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等相关人员,做好实时监督。村居一切现金收款业务,均需开据机打票据私章及公章,所收取的现金当日要及时存入“村务卡”帐户,不得坐收坐支,做到“凡收必缴,先缴后用、按需支取”,全面实行“村务卡”实现非现金化结算。村印鉴由代理机构和村集体各保管一枚,实行“双印鉴”支取资金,入帐的票据要用税务部门开具的正规发票,坚决杜绝“白条”入帐,杜绝不合规的无效票据入帐。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转移支付资金、土地征用补偿费、各级财政项目资金、补助补贴、扶贫款等;村级集体的资产、资源发包经营上交款等各种款项须及时入帐管理;其他单位和个人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不涉税的经济往来款项及社会捐赠等必须使用机打“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结算凭证”,否则无效。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规范会计委派代理制,健全会计委托代理机构,明确会计委托代理范围,不断完善委托代理帐务处理程序。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经济业务量较大的行政村,或实行村帐乡镇代理,但乡镇记帐能力满足不了工作要求的,可以由县镇财政统一购买服务,由村集体经济(村委会)与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探索开展村级财务委托中介机构代理模式,乡镇农业农村部门对村级财务将仅承担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职责。

3.2 明晰产权,并做好登记

通过清产核资,核清家底,通过成员界定,明晰产权,做到帐实、帐款、帐帐相符,并将清理后的资产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全面清查核实农村集体各类资产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切实明晰集体资产所有权,摸清集体家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保持集体资产的完整性,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财产权益。对于那些签订不合规的合同,应按“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界定其权属。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并且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清产核资,使村“两委”成员对加强村级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许多村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产台帐,对清产核资发现和暴露的问题及管理漏洞,有针对性研究策略,制定改进措施,提升了集体资产管理水平。要不断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规则,明确规范交易行为、交易流程,并由镇农业农村部门审核后进场交易,并及时公开公示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信息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信息进行对比。

3.3 完善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集体资源登记制度,对于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水面、滩面地、林地等资源都要做好台帐登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重点记录。经济合同及有关资料应及时归档并报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农村集體建设用地收益、土地占用补偿款等款项都要纳入帐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村集体组织的土地流转、“四荒地”发包、水面发包、集体资产使用权出租、村涉农资金工程项目等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交易,必须全部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公开交易。

3.4 加强集体“三资”监督管理

应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的监督,对发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玩忽职守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根据不同时间段数据,分析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时监督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对不规范的违规操作要拒绝受理,对承包合同中规定的承包年限、收款时限等条款履行情况随时预警提示。村设立电子触摸屏,方便农民群众随时查询村级财务状况。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实时查询,监管动态化。

3.5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利于发现村级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聘用在职和退休财务人员为兼职审计人员,组成相对稳定的审计队伍,定期进行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审计内容大概有:村级专项资金有无违规截留、挪用、侵占等问题,村集体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帐,有无坐收坐支现象的发生,各项支出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履行民主理财程序,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村集体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是否公开招投标,有无徇私舞弊等问题,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用中是否有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帐外帐”、“小金库”等问题。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失或产生不良影响,应当予以问责。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完善“三资”管理平台,确保资金、资产、资源信息全面纳入平台管理,要充分利用 “三资四化”监管网络,实现系统数据及时更新,充分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现代方式,将村务、政务、财务以及上级政策及时宣传到全体百姓,让农民心中有本“明白帐”。并不断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确保资金、资产、资源信息全面纳入平台管理。创新村级财务核算模式和监管方式,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德容.完善农村基础治理的“三资四化”新机制探索[J].领导科学,2010(3):16-17.

[2] 陈晓华.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J].农村经营管理,2010(9):6-10.

[3] 侯志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探究[J].农业经济,2015(4):30-31.

[4] 徐兆芳,朱正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农村经济,2014(3):2.

猜你喜欢

三资资产管理资金管理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关于医院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探究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