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父亲

2021-09-11本刊专稿陈贺军

文化产业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北大荒农场工作

本刊专稿 陈贺军

我的父亲陈志新,是蒙古族人,1924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现年86岁,中共党员,离休干部。

根据父亲的亲身经历和回忆,我把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有趣的事情描述如下:

我的家境

父亲和母亲孙玉玲是在抗美援朝支前组建轮马团队指挥部工作时相识的。1952年“指挥部”任务完成后,他们各自回到原工作单位。

1953年9月,在组织上的关怀下,批准他们于当年元旦结婚,婚后50余年里,他们孕育了二男一女。

母亲孙玉玲,今年77岁,原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时任药局主任,主管药师,中共党员,离休干部。

大哥陈和健,今年56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歌舞团任乐队指挥兼编辑,从事文艺工作30余年。

妹妹陈晓芬,今年51岁,原在内蒙古物资局工作,已内退,中共党员。

我是陈和军,今年54岁,原在内蒙古农场干部学校当教员,现已内退。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父亲1947年参加了解放军,在冀察热辽驻白城办事处总务股当股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国庆大典,父亲是在祖国边疆满洲里度过的,这是他永远难忘的记忆。

接车?支前任务完成后回到北京,父亲来到总后勤车营部检察室任检查员工作,经常随首长到各大军区后勤部门学习和了解工作,其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是1950年“五一”劳动节在上海度过的。

1954年,总后党委决定体制变动,将在车营部的辎重处归并军需部管理,于是父亲随建制到了总后军需部任助理员,其任务主要是研究改进辎重装备。父亲在部队工作十余年期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重要贡献,但他历来热爱党的事业,热爱军队建设,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完成上级交给他的每项工作任务,因此受到了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嘉奖。此乃我父亲终生的光荣和骄傲。

1955年,我父亲被授予“上尉”军衔。

战天斗地“北大荒”

1958年3月,父亲随军集体转业到“北大荒”,这一年是他一生当中的转折点,从繁华的首都北京,突然下放到人烟稀少荒凉的“北大荒”,由正规的军队机关转到未开垦的地方,他有很多思想问题不得其解,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带着严重的胃溃疡疾病,离开刚刚出生11天的小女儿,父亲挺起胸膛,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据父亲回忆,去北大荒开垦土地,建设边疆,由军人变成农工,是一场不小的革命,也是对一个革命军人的严正考验。生活环境艰苦不说,尤其是在高举大跃进的红旗,大放卫星上天的年代里,对每一个革命军人确确实实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考验。父亲说:他们到达东北黑龙江省密山火车站,坐上拉着行李的大卡车,冒着严寒顶风前进,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让他喘不过气来。茫茫白雪覆盖着无边无际的银光世界。当他们到达营地时,什么也看不见,大卡车停在一栋用茅草做顶的地窖前。领队的同志告诉他们:“这就是你们的家园——铁道兵八五〇农场五分场第九生产队。”除此之外别无一间房舍,我父亲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新生活。

北大荒真荒凉,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这是电影片中描写的情景,事实上,形容的一点都不错,真是荒凉啊!

改天换地,事在人为。自从十多万大军开进北大荒以后,他们发扬了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经过一番努力和建设,北大荒沉睡的处女地被开垦成良田,没有房子住的地方盖起了高楼大厦。北大荒再也不荒凉,完全变了模样,战天斗地也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父亲刚到的时候,曾带领一班人,自己动手打“土墼”盖宿舍,为度过寒冬尽了力量。他在生产队当过统计员、副队长等职。由于我父亲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完成了各项任务,1959年年底被评为八五〇农场总场级的“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了嘉奖。

1960年12月,父亲随五分场党委书记李志英同志调往云南省农垦总局景洪农场。

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20年

为了方便管理,景洪农场是由11个农场合并的,父亲时任总场办公室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冲击,下放到三分场二队搞生产劳动。1974年,调到云南省农垦职工医院,在院务处做后勤管理工作。1980年6月,调回内蒙古自治区农业银行。

落叶归根,回到家乡内蒙古

由于父亲不懂银行业务,所以安排他做党务工作。那时,内蒙农行刚刚组建不久,机构很不健全,党建工作尚未开始,组织决定让父亲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具体党务工作由他去完成。

首先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先后发展了几批新党员。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父亲发现机关里有不少年龄比较大的老干部不是党员,了解之后发现,有的积极分子曾经写过入党申请书,但是长期无人过问,所以心灰意冷,失去了信心。还有的同志在历史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长期背着思想包袱在工作。他为了落实党的政策,摸清这些同志的政治面貌和历史真实情况,翻阅了厚厚的档案材料,认为大多数人的所谓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例如,有一位在银行工作多年的老处长,档案中记载其在解放前上学时期曾加入国民党的“三青团”,就因为这段经历,这位老处长参加工作20余年,无人过问,后来落实了政策,批准其入了党,这件事情充分调动了他的工作积极性,很快被提拔任命为副行长,工作非常出色。类似的事情,不计其数。

由于父亲热爱党,工作敬业、成绩突出,在198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永不褪色

1984年12月,遵照干部离休制,父亲办理了离休手续。本应离开原有工作,回家休养,可是他认为自己还能发挥余热,离休后又被请到内蒙古农行劳动服务公司,委任他为经销部副经理,从事商贸工作。

1989年1月,他与公司一位经理携带人民币100万去广州、深圳采购当时市场上紧缺的电视机、电冰箱等商品。他们到了广州、深圳后,发现市场经济很不好掌握,奸商如麻,手段非常狡猾,稍有不慎很容易上当受骗。

例如:奸商欺骗说有多少名牌彩电,有多少电冰箱,放在什么仓库内,并且带你去某仓库看货,其实根本无货供应,而是把别人存放在仓库里的东西当成奸商自己的货物。诸如此类骗局,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然而奸商的这种骗人的把戏已被他们提前识破,没有上当,保护了国家的巨额财产。

内蒙古农业银行离退休干部和人员有70多名,其中党员有50多名,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老干部必须建立党支部。因父亲离休前曾是机关党委副书记,所以大家选他为老干部党支部委员,支部安排父亲为纪检委员兼任党小组组长,开展党支部的工作,根据机关党委的部署和党支部的安排,组织党员学习文件,按时缴纳党费。穿传阅党内文件,开展各项党务工作。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地震,党委号召党员兼职?救灾,捐出特殊党费,父亲积极带头捐款,先后两次捐款600余元,党小组每位老同志都踊跃捐款捐物,较好地完成了赈灾任务。

现在,父亲已86岁高龄,虽然身体多病,但每次开会和学习从不迟到早退,对党支部的工作,认真负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在历次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中,先后四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父亲个性较强,坚持原则,对人对事,不讲私人情面,思想比较僵化,跟不上发展的形式。因此,不论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得罪了不少人,但是不论说他好也罢,说他不好也罢,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一个真理,那就是他的一贯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永不褪色。

多年来,父亲不但严于利己,还经常告诫我们这些子女:不能忘记党的教导,不能忘记“马列主义,坚定信心;小平理论,开拓创新;三个代表,永记心上;两个务必,继续发扬;与时俱进,齐奔小康。”

猜你喜欢

北大荒农场工作
农场假期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农场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不工作,爽飞了?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