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小学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取向

2021-09-10左亚威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核心素养语文

摘 要: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一场涵盖学科各方面、意义深远的教育变革,并影响着未来中国教育的改革方向。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少之又少,且多以教学策略为主。本文针对口语交际的研究盲点,以二年级下册“推荐一部动画片”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反思与总结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取向,旨在丰富口语交际教学实践研究,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提高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口语交际;教学取向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77-02

引 言

自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后,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成为学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统领下,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确立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运而生[1]。教师教学应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服务,而口语交际课充分体现了实践性、交际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以育人为目的,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审美情操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提升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学生学习“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面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必然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关于部编版教材的研修活动中,雖然口语交际课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关注,但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找不到抓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很多方面存在问题。教师有时迫于不会教的压力只能草草结束课程的教学。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更倾向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而前人的研究倾向于具体的教学策略,缺乏对口语交际课较为系统的研究。为了解决一线教师的困惑、提高口语交际课的实践研究水平,我们借助门头沟区张立军特级教师工作站青年教师教学展示的机会,对口语交际课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案例分析

口语交际课虽是语文教材的传统内容,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设计的情境化、交际化成了落实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必然趋势。

“推荐一部动画片”是二年级下册的第四次口语交际课,重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看过的动画片中选取一部印象最深的推荐给同学。教材在编排上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原则,从说和听两方面对这节口语交际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要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要听清楚主要内容。这是在一年级培养学生“大胆说、认真听”基础上发展的,也是在二年级上册及本册前几次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说清楚、听明白”的具体化及能力上的提升。2018年,李煜晖、郑国民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一文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课堂变革的趋势,他们关于这一教学变革的论述带给笔者深深的思考。这场变革必然会影响当下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其实,在这场变革中,一线教师肩负重责,他们既是落实教学理念的实践者,又是开拓进取的引领者。

(一)教学目标的融合取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要充分尊重教学活动的育人目标。从重视单一化的“双基”到丰富化的“三维目标”,再到多元化的“核心素养”,是不同时代对学生学习提出的期望。

“推荐一部动画片”的教学目标包括:(1)乐于表达自己,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推荐给同学;(2)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3)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上述教学目标的实现,既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又能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这三个目标贯穿在整节课的交际情境中,缺一不可。

(二)教学内容的典型取向

教学内容不再面面俱到,而是借助典型的教学内容来探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而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推荐一部动画片”中有以下设计。在播放了推荐范例的视频后,教师提问:“小评委们,你们听清楚他说了什么吗?”学生纷纷回答:“动画片的名字、人物、内容、印象。”这一设计看似寻常,却是笔者经过反复试讲后得出的结论,既典型,又能帮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掌握推荐的要领。

这一环节在学生“学习一部动画片”这一大的教学环节下,意在让学生学习推荐方法,并从“听者”和“说者”的角度进行生生的互动评价。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取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关注点由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由教师的“满堂灌”到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身段,将课堂的学习权还给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对学习内容的探究。

“推荐一部动画片”重视真实的交际情境,以“向其他班的学生推荐动画片”为引导,整节课自始至终贯穿这一交际情境。不难看出,学生是带着任务进行交际的,而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课题“推荐”的引出到学生推荐方法的总结,均来自学生的课堂生成,再到学生推荐方法的输出——个人推荐、小组推荐,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其间,笔者围绕“说清楚”和“听清楚”两方面,穿插了生生之间的互动点评,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自主总结、提炼方法、分享创意,每个环节的设计落实了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意在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实践。

(四)教学评价的个性取向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依据。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由于学生认知差异和理解水平的不同,学生在一节课的所学所感不尽相同。因此,多元的、个性化的评价更适合当前“关注每个孩子”的理念。

针对这节课,一方面,笔者通过观察学生对推荐方法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能否说清楚和听清楚;另一方面,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环节——观看新的动画视频《小绳子》,并向学生推荐这部新的动画片。而这一环节设计新颖,是笔者教学设计的亮点之一,也是教学评价的创新所在,允许学生发表不一样的观点。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笔者很难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这是笔者今后在执教口语交际课时需要多加研磨的地方。

结 语

随着核心素养在小学课堂教学的深入贯彻,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取向必将逐步明了,教学呈现出目标融合化、内容典型化、方法实践化、评价个性化的教学取向。这一教学取向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增强了学习自信心。通过课堂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不难发现,这节课学生的表达欲和表现欲较强,达到了语文乐学的目的。但本文只是针对一节具体的课例进行的系统研究,是否具有普适性仍需要进一步跟进。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已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自觉变革育人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准反思自己的教学,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煜晖,郑国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J].教育研究,2018(02):80-87.

作者简介:左亚威(1990.10-),女,河北邢台人,硕士学位,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核心素养语文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试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部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