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09-10徐海英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与个性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改善结构、创新教法、丰富活动、拓展范围四个方面出发,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25-02

引 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思考与认知的关键途径。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改善阅读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小学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提供有效指导。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明确了解文字本身的含义及引申义,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阅读障碍,如难度较大的文字、修辞、语法结构等。教师要对此做出讲解和提示,认真做好阅读课程设计,优化可能造成学生一知半解的教学环节,不断改善阅读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汉字真有趣》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按5~7人为一组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能够体现汉字特点的诗词、歇后语和故事,从中了解汉字的趣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助,扫清阅读障碍,从而有效培养语言构建与表达能力。学生可能容易理解“琵琶”和“枇杷”是谐音词,却往往难以理解象形字和形声字。对此,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如猜字谜、谐音歇后语等,引导学生消除认知障碍,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二、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丰富阅读教学手法与教学方式,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此外,通过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形成初步的认知,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课文《牧场之国》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牧场之国——荷兰的风景视频和图片等,带领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文章详细刻画了荷兰的运河、不同品种和颜色的牛、成群的骏马、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等,还将牛犊比作贵妇人,将骏马喻为辽阔无垠的原野的主人和公爵。教师可结合文章的写作特点,布置课后反复朗读与仿写的作业,加深学生对各种描写手法的理解,加深学生阅读学习的深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阅读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内化与吸收语言知识的有力支撑,便于学生更好地积累语感,提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诵读赏析、朗读训练等活动中体会语言之美感,感受语文阅读的意境美、形式美、文化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保持美好的精神追求。

例如,在教学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稚子弄冰》时,教师可以基于诗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诗文大意,如基于“稚子金盆脱晓冰”这一句提问学生:“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冬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一个小孩看到铜盆里结满了冰,他会怎样脱冰?有着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在学生了解诗文大意后,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再现诗文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稚子”天真童趣的欣赏和赞美,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诵读、赏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诵读中感受诗文中富有节奏的语言美,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拓展阅读教学范围,培养学生文化修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高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难以有效满足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教师可适当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围,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素材,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课文《月是故乡明》时,教师可先鼓励学生带着“为什么作者会有‘月是故乡明’的感受?”这一问题独立通读课文,然后邀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色?”“如何理解‘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这句话?”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外经典读物,如余光中的《乡愁》、张抗抗的《故乡在远方》等,让学生从不同经典文学作品中感受其作者的浓浓乡情,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并对比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的写作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自觉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結 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好改善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活动、拓展教学范围等方面的工作,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王红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01):37-38.

作者简介:徐海英(1969.11-),女,江苏南通人,中级职称。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