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经济对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2021-09-10王春亮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经济发展

王春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正在大踏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尤为严重。收入分配差距的居高不下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好的影响,如低收入人群对社会的不满以及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持续优质发展,因此要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就必须清楚开放经济对我国收入分配产生了何种影响,以求尽可能小的收入分配差距,从而实现国家稳步发展 ,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开放经济;收入分配;差距;经济发展

1.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的极大提高。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表明了我国现如今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尤为严重。长期以来,收入分配始终是我国经济研究的核心命题,中国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们从经济学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国民收入角度来研究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而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本文就开放经济对收入分配影响提出一些看法。

2.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收入得到提高,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体现在;收入的均等和公平程度。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提出过许多的政策和措施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短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但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差距。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

2.1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现状

自1978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有研究资料表明自改革开放起,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计增加两万五千余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70多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了约八千元,增长了近60倍。

比较全体及分城乡居民收支基本情况(新口径)中2013-2018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发现,在这几年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率都是正值,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倍,随后两者的差距逐年缩小,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3倍,到了2018年则下降到了2.68倍。与此同时,从这近几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的差距来看,2013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467元;2015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21.7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194.83元;到了2018年,农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17.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0.84元.从相对差距来看,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从2.8倍缩小到2.68倍,但是从绝对差距来看,从17037.41元扩大到了24633.81元。

纵观各国的经济发展史,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在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完全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而在这不可避免的一环,我们是否能够尽量缩小这一差距,就成为了我国收入分配研究的主题。

2.2区域收入现状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区域收入不平衡的客观因素,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相当一部分由于发展受到自然规律制约或资源环境的限制,从而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间具有不小的差距,其中东部地区收入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

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从空间上看,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18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其中,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GDP达到了900309亿元,名义同比增长了9.69%,实际增长6.6%。从各个省份的数据来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最高,前三位是北京14.0万元,上海13.5万元,天津12.1万元;后三位是贵州4.1万元,云南3.7万元,甘肃3.1万元,均为西部地区的省份。最发达的北京地区人均GDP是最贫困甘肃的4.5倍多,这个差距虽然也在逐年缩小,但在总体上差距还是很大。人均GD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居民富裕的程度和收入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31省份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其中9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分别为35294元、33860元,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浙江、天津、江苏、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福建、辽宁、山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贵州、新疆、甘肃、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万元,西藏最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92元。其中居民人均可支收入超过1.5万元的省份都是东部地区,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万元的省份都属于西部地区。

3.开放经济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民经济不仅受到国内的居民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消费或投资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对外政策、外贸因素及国外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同样一国的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不仅受到国内外诸因素。外贸因素的加入还会对封闭经济下的三个部门产生影响。因为本国居民消费者和生产者已经不仅仅是面对本国的市场,而是面对整个国际市场,因此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生产者也面对着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生产者的决策就会与封闭经济下的生产者决策不同。国家的发展进步同样要有不同的决策。

3.1改革开放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开放较早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来说起着推动和指引的作用。我国经济在不同地区有着发展不同的趋势和特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呈现出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使得其经济发展从计划阶段转变为市场化改革阶段。由于地处沿海,而自古以来濒临大江大海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流通中心,当时中国的经济情况使得中国必须要尽快发展起来,于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步开放” 的战略使得国家将大量的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到东部, 修建各种基础设施; 给予东部出口厂商减免税收、 资金扶持、 协助开拓市的提供地,从而政策扶植下东部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后续国家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支持西部发展等战略,并取得成效: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经济“亮点”地区不断生成;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步加大,基础设施获得快速改善;中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协作日益密切,区际联系强度逐渐增强。尽管如此,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正是由于东部地区发展比西部地区先开放,且更开放,所以也就促成了现在收入分配不均的局面。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集聚功能,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应重视对外开放对提升区位优势,加快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条件,提高地区资源配置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

3.2对外贸易与外资引进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和持续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各个国家的实践也证明对外贸易战略越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越深,经济发展的就越好;反之,则越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逐年高速增长,为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对外贸易水平上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外贸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根据林德的相互需求理论,国内需求是产品出口的可能性条件,当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国内需求增长速度时,便产生了出口能力。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平均收入水平,因为需求状况决定了进口需求和支付能力。即对外贸易水平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此外,资金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是基础设施、外贸环境改进的推动力。大量的资金可以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小, 自我积累能力差;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小,发展程度低;吸引外资能力弱,长期以来东西部地区货币资金失衡状况严重。

3.3国外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很早之前就有国内学者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影响到收入分配情况,通过通货膨胀、实际利率下降、汇率贬值等多种渠道造成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转移,进而会恶化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2014年丁攀和李素芳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质并构建FAVAR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有抑制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而促进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因而可能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4.对策建议

客观上来说, 中国东西部地区收入分配现状,既是历史过程的沉淀和延续,又受开放经济下政策战略导向作用的结果。开放经济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本质上是加大这个差距,因此,只要尽可能缩小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开放经济的影响。因此,今后我们必须要在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4.1强化政府调控力度,适当加快城市化进程

受长期以来“重视城市,轻视农村”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影响,导致对农村地区的欠账太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会福利较差。因此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地区倾斜。对于农村经济,一方面要鼓励村民创业,政府做好支持与保障工作,往往一个成功的项目能够带动整块农村地区的发展,给村民们带来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扶持农村附近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农村部分就业问题。同时,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来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解决由城乡结构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問题。

4.2政府政策适当向西部倾斜

继续深入推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西部区域性资本市场,扶持增长潜力和带动力强的西部公司上市筹集资金。降低门槛,积极推进金融、电信、旅游、商业等服务业的开放,提高引资吸引力。另外,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加大西财政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的比重,大力培育和开发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要制定人才政策,吸引人才。

4.3充分发挥地缘优势

积极开拓东亚、中东、西亚市场。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与东南亚、中东、西亚市场在地缘经济格局中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的使用重点应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政策保障,令企业进可攻退可守,没有后顾之忧;对有利于发挥西部优势的产品,应当予以支持,将资源优势发展成经济优势;迅速建立类似沿海经济特区的功能不同的对外开放示范特区,尤其要加大对加工贸易口岸的建设,开放城市间出入境口岸,从而加速吸引和集中国内外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联合,实现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汪彬.新时代促进中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理论视野,2019(05):60-67.

[2]胡文骏.财政支出、贸易开放与收入分配[J].财贸经济,2017,38(12):35-50.

[3]李小林,司登奎,李晓文.国外货币政策与收入分配研究评述[J].金融评论,2016,8(03):100-110+126.

[4]张璐.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商,2016(13):168+152.

[5]周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5(07):3-5.

[6]曹欲晓.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34.

[7]谢昭琼.影响我国东西部对外贸易差距的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02(08):33-36.

[8]张红宇.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农经,1994(04):16-23+33.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差距经济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