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光通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2021-09-10陈鑫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1年1期

摘要:本文先对无线光通信的概念加以说明,并研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探测、信号处理、信道编码、频率调制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无线光通讯;探测技术;信号编码技术

前言:无线光通讯技术因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中,是无线通讯技术与光纤相互结合后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具有多种优势。对此,需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其在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价值。

一、无线光通信概念

无线光通信技术(FSO)是无线通讯技术与光纤通信技術相结合后所形成的网络技术,也可以被看做成一种新型的应用手段。该技术具备了其他两种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即不需受地域的限制,且在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此外,还可以实现信息适时传播的目的,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网络拥堵带来的干扰。FSO的工作原理是将光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促使通信信息可以在大气中进行快速传播,以此提高信息的抗干扰性能,为信号传播的稳定性提供保障。该技术在光的作用下,自动调节通信设备,进而达到稳定且高速传播的效果。

二、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

(一)数字平滑滤波器技术

即使FSO自身具备极强的抗干扰功能,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通信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在信号实际传播过程中,对于噪声方面的抗干扰能力较弱,且大气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噪声,影响了通信信号的良好传播,致使信号无法以正常的速率传输至通信系统的接收端,且信号的完整性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通信信号的精确传播。对此,需借助FSO中的数字平滑滤波器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对象为不同类型的噪声,通过技术手段削弱噪声对通信信号的影响,以此为通信信号提供较为安静的传输环境,提高信号的整体质量[1]。

(二)光源高频率调制技术

站在FSO具有应用特点及优势的角度来看,可以将该技术进一步细化为光源高频率调制技术。如若光源存在问题,将会对光信号传播的自由空间造成较大的干扰,而背景光是影响并干扰无线光通信良好运作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降低甚至是免受由背景光干扰带来的影响,便需应用功率较大且调制速率较的光源。在对光源进行调制时,应注重纠错技术的使用,以有效降低码元发生错误的概率。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光源波段有两个即1550nm以及800nm,相较于前者来说,800nm波段的光源研发时间较早且应用时间较长,因此,相关理论与经验都较为成熟,在使用时也较为稳定,还可以同时兼顾当前现存的光纤通信系统。而1550nm波段的光源在使用时,其光源的调制的整体素质相对来说较高,且更为稳定,并能够依托于EDFA促使调制频率进一步实现提升。一般情况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在对光源信号进行检测时,会应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方法进行,在实现该功能时较为简单。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重新编码的方式达到调制光源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对调制开关进行控制,且接收端所接收的编码频率应低于OOK。

(三)探测及信号处理技术

探测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目的是提高接收端对信号的感知能力。通常情况下,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在多种因素干扰的作用下,致使信号传输至无线通信系统时,整体信号较弱,为接收端识别并接收信号增加了难度。此外,传输中的信号还会受到噪音的侵扰,导致接收端在接收信号时,信号本身的信噪比较低。对此便需应用探测技术,对传输至接收端的信号进行探测,以此保证信号接收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强化接收端对通信信号的感知力,促使信号接收的灵敏度得以提高。同时,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接收端还能高效处理较为微弱的信号,并对信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2]。

(四)信道及信号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技术通常指在无线通道系统中,对原有且待发送的信息码元上再写入新码元的一种技术,且具有自动发现与修改错误的能力,即在信号传播期间,会受自身与外在因素的影响,致使码元丢失或被篡改,进而导致信号出现错误,这时便需应用信道编码技术对存在错误的信号进行修改与完善。为了进一步增强信号传播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就需借助特定算法所制定的编码规则,并在信号的接收端写入具有监督功能或矫正错误的码元,实现解码代发信号的目的,以此对码元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检测与修正。

而信号编码技术则是指当使FSO期间,重新对信号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以此促使所接收的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得以保障,同时还能提高信息接收的稳定性,并保证传播、接收与编辑过程的安全性,在发展网络技术的同时对安全技术的使用提供保障。

(五)网络拓宽及通信协议技术

网络拓宽技术是不同设备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共同组织而形成的一种网络交互技术,该项技术也是无线光通信技术重点研究的技术之一。此外,在网络拓宽技术中又包括多种网络技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组网交互技术、定位导航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等。以实际角度出发,如果研究机构不同,则在使用网络结构图时也不同。比如,将某一研究机构作为对比分析对象,其在研究网络结构图时将无线光通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当做重点研究对象,并以链接的方式,将不同设备与通信系统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网络拓扑结果为主的无线光通信系统。

当前我国常使用的通信协议有两种即PHY层通信协议以及MAC层通信协议,通过对协议的应用,可以充分满足通信系统多方面的需求。在使用该技术并得出研究结果后,将其用于各个通信设备的建设中如噪音检测、通信逻辑链路等,以此达到通信协议使用的标准。

结论: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其已经渗入到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为社会群众提供了较多的便利。对此,技术人员需重视该项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并鼓励相关企业以及具有资质的研究机构参与到技术的研究工作中,以此,促进信号处理、光源调制等技术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浩.无线光通信技术分析与前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2):138-140.

[2]侯亮,谷博.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13):25.

姓名:陈鑫(1987.06--);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有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