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国明:在艺术的天地里步履不停

2021-09-10任丽姝

音乐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角色转变

任丽姝

〔摘要〕从光鲜亮丽的表演舞台,走向艺术教育的讲台,国家一级演员苏国明华丽转身,成为高等学府里的音乐教授,迈向了人生更加辉煌的另一个天地。苏国明老师以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和表演心得培育着莘莘学子,让他们得以化茧成蝶,飞向灿烂的明天。

〔关键词〕苏国明;高校音乐教育;角色转变

人应该需要不停回望

曾经和来时的路

跟随自己跟随季节

就这样步履不停

在即将展开的旅途中

不要忘了最初的动机

是什么让你决定出发

在任何的时候

在任何的地方

细数过往俯首之间

都可看到天空之远

——程璧《步履不停》

在旁人看来,苏国明一路走来风生水起,熠熠生辉。的确,作为国家一级演员,她的歌唱事业和舞台演绎总是光芒四射,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她的教学科研也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干一行成一行,苏国明仿佛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看似阪上走丸的事业成就,实则倚靠的是苏国明的脚踏实地、百折不回。

在了解苏国明之后,我耳边萦绕起程璧《步履不停》的旋律,而歌曲中的这一段歌词仿佛是苏国明人生的注脚,意外地与之贴合、融洽。

熠熠生“兵气”

在笔者第一次采访苏国明时,感于她挺拔的姿态和奕奕神采,不禁问道:“您是否当过兵?”苏国明无奈地笑笑,很多人在第一次见到她,都会好奇于同样的问题。虽然她打趣自己还算是时尚又活泼,与军人严谨的风格颇有出入,却不知晓为何总被人一眼看穿曾经的军人身份。但旋即她便正色道,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她心里有个答案,那就是入伍时的“兵气”已经与她一生的经历融为了一体,不可分割。

苏国明十余年的军旅生涯是在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度过的,练就了军人的本色和凛然的“兵气”。入伍期间的部队演出,不仅锻炼了舞台表现能力,更是磨砺了苏国明坚韧不拔的意志。她到过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去过西藏高原,上过老山前线。在那时候,训练场、军营,甚至是医院的病床前……处处都是舞台。面对的观众基本都是战士或伤员,但哪怕只给一个战士演出,苏国明都会倾尽全力来呈现精彩的表演。

苏国明难以忘记她曾在前线的战地医院里,为一位烧伤的士兵演唱歌曲《妈妈的吻》。士兵全身烧伤,动弹不得,烧焦的躯体只盖了一张遮盖的布。面对这样的情形,尽管揪着心,但苏国明仍坚持为战士动情地歌唱。在苏国明的歌声中,士兵开始呼吸急促、胸口起伏,怕他太过激动而影响伤势,苏国明赶忙停住了演唱,上前去查看士兵,她听见了士兵的呢喃,他低低地诉道:“俺想俺娘呢……”尽管隔了几十年的时光,谈到这段往事时,苏国明还是不可自抑地红了眼眶。她眼含热泪地感慨道:“一次次的演出,就是一次次的洗礼,不断地净化着我的心灵,让我知道活着的意义。部队的演出经历,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我也因此积累了比别的演员更为丰富的阅历和舞台经验。我为我曾是一名军人而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另一个舞台

“回忆自己的艺术之路,我觉得几十年来我一直都在路上没有停息过。从小我就喜欢音乐,下过乡,当过知青。我的愿望就是能考上专业歌舞团,从事我喜欢的歌唱事业,结果如愿以偿了。舞台生涯中,我收获了太多的掌声、鲜花、荣誉和自豪。随着年龄的增长,当舞台不适合自己了,我总想把自己几十年的舞台经验好好总结,传授给年轻人,所以就走上了音乐教育之路,而且一干就将近二十年。”

——苏国明

从一个舞台向另一个舞台的跳跃与转换,可以说瞬间一念,但也是融进苏国明脑中的深思熟虑。从事音乐教育的种子,从她第一次迈上舞台就已埋下。正是舞台表演中的热情,给了苏国明在讲台上继续发光发热的决心。苏国明喜欢舞台上光彩夺目、热情洋溢的自己,但她也喜欢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循循善诱的自己。从台前到幕后,从舞台到讲台,角色的转换没有让苏国明心存遗憾,反而让她的舞台经验得以施展,人生阅历得以丰富,心灵体悟得以充盈。

现在的苏国明,不仅是四川传媒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和综艺学院的执行院长,还是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委,并已被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录入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苏国明曾多次担任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评委,四川省各类声乐大赛评委,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其指导完成的作品《看月亮》《蜀山新画》《卓玛》《康定情歌》《怒江谣》等在比赛中都获得过嘉奖。

多年的舞台经验,让苏国明的讲台生涯得以游刃有余。多年的教学经验,让苏国明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有了独到的见解。

考虑到在走出校门后,并不是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都会走上音樂表演的舞台,苏国明认为,音乐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在四川传媒学院音乐专业的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程之外,四川传媒学院还开设了声乐艺术指导进课堂、音乐表演实践课程(模拟舞台)、钢琴即兴伴奏(包括简谱和五线谱)、音乐剪辑(综合性)等课程。这些时新和实用的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及新课程的设置时,苏国明的脸上荡漾着笑意,“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就不用发愁了。即便唱不了歌,可以去搞创作和剪辑工作,甚至从事理论研究”。

在苏国明看来,理论是根基。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进行无缝衔接。

演员出身的苏国明,还担任过大中型晚会的主持、总导演、艺术指导、艺术总监。正是这些丰富和多元的工作经验,让苏国明更了解观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此,苏国明也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

每年的新生见面会,苏国明都会重复这句话:“大一有想法,大二有计划,大三有行动,大四有成果。”四川传媒学院每个学期都要开展多样的音乐会、各种类型的大赛和优秀教师讲座,苏国明便“催”着自己的学生多去锻炼。四川传媒学院还会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进行“大师”讲堂,被称为香港“乐坛教母”的杜丽莎就曾莅临四川传媒学院,并向学生授予了音乐相关的技巧和知识。和音乐名家们面对面地交流,让学生们拓宽了视野,在收获颇丰的同时也更增添了对音乐表演和创作的热情。

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学校也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来构建丰富的课程内容。苏国明在帮助学校积极开展这些教学活动的同时,也鼓励其他老师主动融入、主动参与。苏国明认为,老师一定要跟上时代不落伍,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这是苏国明的观点,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站在音乐教育的舞台上,苏国明坦言,自己曾怯场过,担心自己能否在这个舞台焕发出同样的光彩。但在真正开始从事音乐专业教育事业后,她便一心一意地融入了其中。在潜心笃志的投入中,苏国明成功演绎了从音乐舞台到教育讲台的华丽转身。

严谨的“苏妈”

苏国明在教学中从不马虎,川传的很多同学对凡事都严格要求的苏老师格外亲热,他们亲切地称呼苏国明为“苏妈”。不仅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会向苏国明请教,在生活中面临困惑时也要向苏国明倾诉。在学生的眼里,苏国明是严师,更是益友。

在苏国明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并且要因材施教,以“欣赏式教学”为主。对待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爱心和包容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甚至开始自主学习。

对于同学们对自己教学的支持与热爱,苏国明认为这都是一种双向的投入和回报。“你对他们好,他们自然会感受到,进而转化到学习的努力中去。这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帮助,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支持,可谓一举两得。”在苏国明的班上曾有一个基础弱的学生,刚来时五音不全。苏国明对她耐心教导,在鼓励中培养这名学生的自信和其他兴趣点。尽管苏国明劝这名学生更换专业以保证其将来有好的发展,但是这名学生却更愿意留在苏国明的班上学习。这名学生觉得,和苏老师在一起可以学到专业以外的更多知识,還能培养自己的自信。

教书先育人,这点非常重要。苏国明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育人。面对个性张扬、自我的学生们,苏国明真诚地解答着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业上面临的困惑与疑虑,为他们提供建议。苏国明始终认为,“以诚相待学生,总有收获”。在教学时,苏国明是学生们的老师,生活中,她更像是学生们的妈妈、好朋友。课堂上,苏国明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生活中,苏国明对学生提供热心的帮助。学生在遇到学业上的疑惑时愿意和她探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愿意向她倾诉。久而久之,苏国明和学生之间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成为了学生们学业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苏国明在教学上的细致程度,也堪比“妈妈”级。学生们在舞台表演时的步伐、姿态、表情控制,甚至裙摆怎么放、钢琴键怎么擦、话筒怎么拿,苏国明都事无巨细地一一说明。在苏国明的带领下,学生们不断地锻炼和培训,肢体语言越来越放松和舒展,甚至不输专业演员。苏国明毫无保留的奉献,也让自己尝到了甜头。

苏国明的学生王莎莎个头娇小,但在她眼里却是个“小巨人”。王莎莎学习特别刻苦,从大一开始就像个小陀螺一样学这学那,并且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大三时,王莎莎参加2015“六间房唱战”比赛。从历时100多天的海选拉票到最后的总决赛,她一路过关斩将,从上万的主播歌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赢得总冠军,并获得60万元奖金。毕业后的她,以艺名“萌娜丽莎”的身份继续活跃在乐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能够发光发热的事业。谈到王莎莎时,苏国明不由得感叹道:“现在的我在另一个舞台上找寻到了另一番天地,我的内心充盈着学生成才的满足与收获。 ”

苏国明曾带领学生赴奥地利参赛,看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学生们演唱时的状态,她的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曾经在舞台上收获过鲜花和光芒的苏国明,看着如今打在自己学生身上的光芒,又照进了自己的心上。谈及于此,藏不住的喜悦漫上了苏国明的眼睛。她真诚地说道:“从台前到幕后,我的变化很大,但我真的很开心。这些学生们的成功,是我最大的快乐。”

将近20年的教学活动,太多的奖项、太多的活动、太多的体验,这是过去的苏国明想都不敢想的。凭着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持之以恒的付出,苏国明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舞台上,她光彩照人;讲台上,她兢兢业业。在不同的角色转换和多元的艺术追求中,苏国明步履不停。苏国明的人生经历,让我想到杜威的一句话:“人生必须珍藏某种信念,必须握住某种梦想与希望,必须有彩虹,必须有歌可唱,必须有高贵的事物可以投身。”以自己的方式,苏国明还将不断发光发热、不断坚守理想,在实现自己的同时,更会成就后辈。

(本文图片由苏国明提供)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育角色转变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基于MOOC的高校音乐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加强民族音乐教学的主要作用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探究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政治教师角色转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