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9-10张超蕊

红豆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党史教育是培养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时刻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举措。作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树立文化自信,营造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优良环境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必要性为基础,依据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培育的困境,探寻出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党员;路径

一、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必要性

(一)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高校的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是党员先进性的代表性队伍。高校的学生党员是每所高校中的优秀青年学生,他们的党性修养体现着整所高校的学生思想素质,是高校全体学生思想发展的风向标。大学生党员对于我国的文化拥有充分的自信,对于过去的传统文化或是对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展的新文化的自信心是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党员入党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在文化自信的优良培育当中,两者密不可分。高校在考察大学生党员入党意愿与条件时必须确定学生是否对于我国文化有坚定的自信心,明确文化自信的内涵,培育大学生党员优良的理想信念,这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任务之一。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考察学生对于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要求大学生党员将这种情感内化,才能更好的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在以后将文化自信外化而行的过程中更加出类拔萃,实现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伟大目标。

二、大学生黨员文化自信培育的困境

(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缺乏文化教育的主动性

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68.1万个,党员9191.4万名。[2]2021年,学生党员发展人数与去年相比将翻倍增长。学生党员队伍的人数激增,其中不乏一些对党的政策理解还不够透彻,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的大学生党员。这部分学生虽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知识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有部分了解,但他们仍存在更乐于将自身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自身感兴趣的技能或学科上,忽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关注。大学生处于思想逐渐形成阶段,容易被外来文化、非主流文化所干扰,非主流文化还存在传播简单的特点,更容易被青年党员在思想上接受,从而失去对我国文化的接受度以及自信心。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复杂性让学生面对文化的获取缺乏主动性。

(二)少数高校文化教育的方式不够丰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协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做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高校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一些高校仅把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课程列入到选修课之中,与其他好理解的西方文化选修课程相比,学生更乐于选择后者。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弘扬文化,利于树立文化自信的课程中表现平平,课程讲授的机械化与片面化无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兴趣,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群体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深理解丧失兴趣。可见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未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并高效的弘扬优秀文化,没有兴趣去探寻更好的方式引领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教育者的主动性、创新性未得到有效开发,高校是传承和弘扬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所以高校应该思考弘扬中华文化课程的更多渠道。

(三)个别自媒体平台对不同文化包容性较强

我国经济的不断优质发展,使得自媒体平台发展势头迅猛,很多自媒体平台变得更加商业化、资本化,少部分自媒体平台忽视了向青年人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部分外来文化具有易于理解、易于传播、娱乐性强的特点,让当代大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去接受并传递。以个别网络直播平台为例,引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分享优质文化,参观红色基地与弘扬红色基因的推送频次以及观看人数少之又少,然而一些带货主播、高消费主播、游戏主播这类的推送却热度极高。当代大学生作为自媒体平台使用的主要群体,价值观与文化观都处于形成与基本稳定阶段,对于不同文化的接受处于一个高度发展期,因此迅猛发展的自媒体平台应该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文化自信的主阵地。

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培育好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的自我教育意识

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学生党员坚定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保持自信心,大学生党员自身要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大学生党员要从理论知识入手,多读书,比如在党史教育中的参考书目,《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目,从理论上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历程是大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要从理论课堂入手,上好课,比如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课程中,积极自主的培养自己对于理论知识课堂的热爱并发扬爱学爱问的精神,配合思想政治老师完成乃至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先进性;要从家庭影响入手,多发动,比如在家庭交流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与父母、兄弟姐妹探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交流中华传统文化,共产主义事业的优秀基因,可以从红色电影、红色电视剧、红色人物切入,让自身沉浸在中华历史文化的环境熏陶之中;要从自身自媒体平台入手,发扬好,比如在自身的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笔记或心得,多浏览时事政治,关注时政新闻,多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利用自我约束的网络打卡的方式要求自己学习进步,积极参与学习强国等官方App的答题互动,观看有关文化、教育的电视节目,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我国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用党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自己,使学习成为习惯,使文化自信深深根植在内心深处。

(二)增强好大学生党员朋辈群体的榜样影响力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党员队伍当中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群体,他们的言行代表着学校的形象素质,也影响着全校递交入党申请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前进方向。在高校中,朋辈群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直接影响着高校校风的形成方向。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党员,光依靠理论知识的自我研习、学校的文化教育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是不够全面的。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之中,接触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成长。党员间党性的相互影响是必然的。高校每年评选校优秀共产党员,应该让他们走入学生的党支部活动之中,讲述自己的优秀事迹,真切地让每一位大学生党员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在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高年级党龄较长的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的培养,在党组织生活中,让其明确党员应有的鲜红底色,明确身为学生党员应有的学习态度与实践意识,特别是学生支部的支部书记,务必发展引领好支部内学生党员,做到对于全体学生党员有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与影响。有效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朋辈群体中做好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在党课的学习中,也可以生动的用青年党员的先进事迹,结合目前学生党员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现代先进思想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三)借助好理论课堂与校园活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3]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的战地,更是丰富大学生实践生活的基地。在基础的理论课堂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各个学科的理论教师还是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乃至高校机关工作的其他教育辅助人員,都要在专业课上、思政课堂上、平时的沟通交流中,帮助好大学生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寻求更加适合“00后”的教育方式,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真正的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积极参与到理论学习中来。在理论教育课堂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来,注重方法与创新。比如党课的理论课堂可以以红歌为主线,每首红歌让党员学习的同时,讲述关于红歌的红色事迹,让学生党员真正的融入的理论课堂当中。

实践活动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利用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参观学习、切实感受身边的红色文化,从根本上树立文化自信。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地处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军工纪念馆、哈尔滨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都是让大学生党员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地点。高校也可利用学生党支部会议、班级班会、团活等实践课堂引领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一同观看《觉醒年代》、《东方》、《井冈山》、《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红色影视剧,分享观看感受,与党员学生们一同树立文化自信心,引导好学生文化自信的正确方向。

(四)利用好自媒体平台传播校园文化自信正能量

自媒体平台发展势头迅猛,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媒介已植根于人们的交往生活当中。大学生是活跃在网络的主要青年群体,可见自媒体平台将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文化观等有着强力的冲击。目前,青年大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等党团知识平台已深入学生课下学习生活,让大学生党员有机会从中学习到更多的新时代理论思想。因而,借助网络自媒体,让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优秀的文化价值体系,明确自身身为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发展目标,进而自身转化为自媒体平台中国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和开拓者。

高校可以借助校园、学院公众号平台开展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热点,结合思政课堂或其他专业课课堂,将时事热点、优秀传统文化、新文化与所学理论知识、文化教育相结合,比如近期在中国东北发现称之为龙人的新物种遗骸,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讲述红色基因文化,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可以定期推送生动的直播课程,动员大学生党员参与互动,在直播过程中通过互动问答或有奖竞答、比赛排名次的方式潜濡默化的让学生正确的了解积极向上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大学生党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群,在网络上分享中国千年的历史发展道路,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党史知识与文化的交流,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此同时,高校应注意自媒体平台的日常管理,应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比如辅导员这样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与监管,确保校园文化自信正能量在阳光下健康传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021:2.

[2]中国新闻网.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68.1万个党员9191.4万名[EB/OL].(2021-03-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990175510880779&wfr=spider&for=pc.

[3]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8.

[4]朱德超,郝明.新时代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

[5]雷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6.

课题项目: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的对策研究(DJYB202117),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建研究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张超蕊(1993—),女,28,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商业大学辅导员,助教。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文化自信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