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1-09-10张庆红张秀梅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策略

张庆红 张秀梅

【摘   要】   在梳理国内外混合式学习和英语教学能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30余名大学英语教师及12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某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总结该校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外语学科能力、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及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调查教师对于这些措施的认可度,以期为其他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英语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On the Ways to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of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Zhang Qinghong, Zhang Xiumei

(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blended learn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ability, this paper,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more than 30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more than 120 students, explore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n a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measures in improving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foreign language subject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bility,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mode; English teaching ability; ways for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1)01- 0106 - 06

0     引言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信息化时代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因此,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继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成为国内很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旨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等方式调查某地方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師教学能力现状,并总结该校提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在外语学科知识与运用能力、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及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

1.1   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外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多维度阐述。美国、澳大利亚及欧盟对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从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策略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描述。在国内,方伟(2018)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要素整合与设计能力、表达思想呈现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1]。郭燕、徐锦芬(2016)在考察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影响时认为,外语教师教学能力包含课堂实用能力、教学准备能力、教师的知识技能储备、教学技术能力和反思研究能力[2]。

1.2   国内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刘莎(2017)研究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翻译教学能力策略,提出拓宽大学英语教师来源渠道、接受翻译教学师资等相关培训、改变职称评审方式等策略[3]。耿娟娟(2017)对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指出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环境[4]。李涛(2016)研究了MOOC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认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应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和培养监督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对课前及课堂任务的设计与指导能力,从多层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5]。司炳月(2016)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教学能力构成从整体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知识结构和信息技术素养亟待进一步优化[6]。综上可知,国内学者侧重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的探讨,而对于该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所需的具体教学能力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文献梳理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本研究拟侧重探究混合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以下三个教学能力提升途径:(1)外语学科知识能力;(2)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3)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本研究中,外语学科知识能力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师所具备的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英语国家文化等方面的英语学科相关知识和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翻译、阅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师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利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利用电脑、手机、投影机等硬件设备及PPT、音频、视频、数据库等各类教学软件和慕课等教学资源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河北某师范院校的实施效果,总结此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从而对国内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形成有益的补充。

2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2.1   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对10名教师的任课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参与问卷测试的有3个班级、122名学生,正式问卷有2018本、2019本共24个班级的1105名学生参加,具体情况见表1。

2.2   问卷设计与施测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设计。问卷共包含3个维度(外语学科知识能力、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15个题项(表2)。问卷调查先进行了试测,试测共有3个班级122名学生参加。经过试测得知,问卷信度系数为0.864,KMO值为0.718,信度和效度均符合要求。然后,请任课教师把问卷二维码发到各个班级qq群,请24个班1105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2.3   信度与效度分析

问卷信度与效度通过SPSSAU软件进行分析。该问卷信度系数为0.947>0.9,说明问卷信度质量高;效度分析结果中,三个子项目的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9,KMO值为0.760>0.7,效度较好,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

2.4   结果与讨论

利用SPSSAU软件的描述统计可以得出表5中三个方面教学能力的平均值。本研究设定,平均值处于3以下,说明该项能力水平较低;平均值处于3-4之间,说明该项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平均值在4-4.5,说明该项能力水平较高;平均值4.5及以上则说明该项能力水平高。

从图1可以看出,在大学英语教师外语学科知识与运用能力方面,学生认为教师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平均值分别为4.63和4.68,均超过4.5。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平均值为4.46,认可度较高。原因在于: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外语学科能力的使用最为突出,也最受学生关注。

在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方面(图2),所有子项目的得分均超过4.5。该项教学能力水平高的原因在于:(1)大外部一直坚持集体备课,教学进度安排、整本书及各单元内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学法、对学生的多元评价等都是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范畴,因此,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2)大外部一直重视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观看全国优秀外语教师授课视频的磨课活动、组织专门的教学设计类培训、派教师外出参加教学类学术会议等。

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图3),所有子項目得分都在4.5及以上。该项教学能力水平高的原因在于:(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教师能够发挥线上线下资源的优势,教师接触新的线上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水平;(2)每年的教师微课大赛促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PPT美化设计、录屏、视频编辑等软件,提升了现代信息技术水平;(3)大外部一直重视信息技术培训,积极与各出版社沟通,及时进行教材及相关软件和学习平台的培训;及时与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沟通,及时反馈教师上课时遇到的软硬件问题,并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制定合理的软硬件使用培训计划。

3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3.1   外语学科知识与运用能力提升

我校大外部共有教师35名,其中副教授14名,讲师19名,助教2名。承担全校一年级、二年级8000余名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

大外部2011-2014年利用每2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开展以提升外语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导向的主题教研。通过教师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提升外语学科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具体需求,确定教研主题。在提升外语学科知识方面,2011-2012年根据教师需求,选择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如由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重点内容讲解并组织讨论,并将理论与具体教学相结合,确定教学关键问题,进行团队交流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2013-2014年开展“读书月”教研活动。按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翻译教学5个研究方向将教师分组,要求各方向教师对近5年外语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文献阅读与梳理,总结出对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通过此次阅读与分享,教师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解决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提高了大外部教师的外语学科知识能力。

3.2   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

为顺利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大外部进行了多次相关培训。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采用“請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进来”就是请外校的专家来我校做讲座。“走出去”就是派教师外出开会学习。2019年6月,邀请了国内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周付安给教师进行了“五星教学法”的培训。2016-2018年,共派近10名教师去参加视听说课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跨文化教学等课程的教学设计相关培训。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进行了“听课-评课-讲课-评课”闭环式磨课。2012-2014年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专项听课与评课活动。以第一届和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教学大赛的获奖教师授课和说课视频为资源,采用听课-评课-讲课-评课的方式开展此项教研活动。教师先听获奖教师的授课视频,然后分组进行集体评课,派代表给其他组分享,然后听专家评课。各组按专家的点评,两周内重新设计该课程并在下次教研活动进行讲课和评课。在评课中,每个评课教师需要指出授课教师的一个优点,并在指出不足时注意措辞,如“如果是我,我会用***方式进行****的句式,避免由于措辞不当而引起授课教师的不愉快或授课时产生心理负担。两年内共观看8位“外研社杯”获奖教师的授课和说课视频,多位专家的评课视频,多名教师进行了课程分享。在2014-2019年,多名教师在校内外教学大赛中获奖,两名教师在校内优质课大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 “外教社杯”教学大赛河北赛区二等奖,1名教师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并代表我校在外研社举办的会议上分享我校的教学改革成果。2019年,1个团队获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金课”团队大赛二等奖。

3.3   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是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大外部进行了多次各类相关培训,并在每年定期举行教师微课大赛。

3.3.1   教师培训

电脑、投影等软硬件操作能力是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最基本要求。每次设备更新后,学校信息中心或外语学院电教中心都会给教师进行设备使用培训。2019年10月开始学校更新了电脑、投影等硬件设备,学校信息中心及设备供应单位技术员给教师进行了详细的设备使用培训。软件方面,大外部使用的教学平台为外研社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在2009年我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模式为“大小班、两门课、分级教学、网学网考”。在该模式开展前,外研社技术员给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多次教学平台使用培训。

教学评价的网络化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方面。 我校自2009年开始推行大学英语学业网络考试,至今已整整进行了10年。自2009年以来,大外部邀请网考平台提供商蓝鸽公司和外研社对教师进行多次网考平台的出卷、组卷、考试发布、试卷打包、阅卷、试题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现在,每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可以熟练地进行试题上传、组卷、阅卷等操作,学业网络考试的推行极大地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3.3.2   教师微课比赛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保证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模式的顺利开展,自2014年开始,每年11-12月份组织一次教师微课大赛。截止目前,已组织6届教师微课大赛,以3-5人为一组,根据读写教材和视听说教材某一单元为主题,设计、制作8-10分钟的微课。利用教研活动,各组进行微课展示,并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014-2019年,大外部教师自建校本微课近50个。近一半教师参加过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微课大赛。近3年,共有5个团队荣获省微课大赛二等奖及三等奖。

通过教师微课大赛,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仅提高了教师的PPT制作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学会了微课录制和视频编辑软件,增强了搜索、整合网上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现在每位大外部教师都可以熟练使用录课大师、KK、喀秋莎等微课录制和编辑软件。

3.4   相关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大外部教师对于各项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有效性进行调查。用问卷星设计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有外语学科能力、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3个维度,9个问题。31名教师参与此次问卷调查。使用SPSSAU软件分析得知:该问卷信度系数值为0.842 > 0.8,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KMO值为0.760>0.7, 效度较好。

利用SPSSAU软件的描述统计可以得出以上三个维度的平均值。本研究设定,平均值处于3以下,有效性较低;平均值处于3-4之间,有效性处于中等;平均值在4-4.5则有效性较高;平均值4.5及以上有效性高。

从图4可以看出,在提高外语学科能力方面,教师认为“读书月”活动对于外语学科能力提升的有效性平均值为3.8,有效性处于中等水平。原因在于:“读书月”活动分为听力教学、阅读教学、翻译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五个方向,而每个方向只有2-3次主题分享活动,主题分享活动侧重理论和案例的介绍,而缺少课堂实操的设计,因此“读书月活动”有效性处于中等水平。此外,在提高教师外语学科能力方面的策略过于单一,今后需要重视和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外语学科能力的提升,采取多样化的措施。

图5 数据表明:在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措施方面,大外部教师认为通过学习“外教社杯”优秀教师授课和说课视频的“听课-评课-讲课-评课”的磨课活动、暑期外研社的教材培训和外出参加的教学相关会议有效性较高,均超过4。这三项活动的高有效性原因在于:这三类活动都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尤其侧重教学实践。磨课活动采用先观看“外教社杯”优秀获奖教师的视频,教师分组评课、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分组讲课展示、 最后再分组评课的活动,使教师能将所学反复应用在讲课和评课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暑期外研社的教材培训与很多教学相关会议均采取理论讲座与教学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参会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能提高理论应用和实践教学能力。而教师认为外语学院2019年6月组织的教学设计类培训的有效性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为3.97。原因在于:此次教学设计培训更多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出发,使用案例涉及医学、机械等多个学科,而缺少外语教学的案例,因此在教师参会时,不能有效地理解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因此,今后再做教学设计类培训时,应先做调研,了解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需求,请讲座主讲结合教师的需求进行讲座,在讲述理论的同时也要提供相关的外语教学案例。

图6数据表明:大外部教師认为学校和系部的软硬件培训措施有效性较高,平均值均超过4。前三项措施的高有效性原因在于:无论是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还是外研社在提供培训时都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式,注重实操性的培训。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提供及时的在线服务,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会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教师微课大赛更多是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分工自学课件制作、录屏软件和编辑软件等,这种学习方式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认可度也较高。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外语学科知识与运用能力、外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大外部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做了各种探索和努力,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国内同类院校提供可借鉴之处。为提高教师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开展了“读书月活动”,但其有效性处于中等水平。在提高教师外语学科能力方面的策略过于单一,今后需要重视和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外语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措施,实施多样化的相关措施。在提高外语教师设计与实施能力方面, 组织老师参加各类教学设计的相关培训,并进行了闭环式磨课。在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在组织教师进行软硬件培训时,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式,注重实操性的培训。此外,坚持进行教师微课大赛,这种学习方式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但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尽管地方师范院校资金紧张,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仍待提高,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阻挡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应努力探索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使教师为学校的高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方伟. 有效课堂教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5):23-26.

[2] 郭燕、徐锦芬.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外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39(1):104-112.

[3] 刘莎.大学英语教师翻译教学能力提升路径[J]. 池州学院学报,2017,31(2):155-157.

[4] 耿娟娟.地方院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2(7):41-43.

[5] 李涛. Mooc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6(8):128-129.

[6] 司炳月. 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6,37(4):61-65.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策略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