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辩证课堂,理性人生

2021-09-10杨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高中政治培养

杨艳

摘要:面对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真正落实“一核四层四翼”的育人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四大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是四大素养的基础素养,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基本条件,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另外,全面加强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理性精神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手段,全面加强理性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理性精神;培养

1理性精神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和理性精神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关于“理性”这一概念,最终源于古希腊哲学中,将理性这一内涵划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人性层面、本体层面。关于“理性精神”这一概念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笔者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对其进行了总结:理性精神就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思维品质(理智、自主和反思等)和行为特征。具体来说,理性精神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认识。并且理性精神学习中,更加强调人的思维能力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反思;最后,理性精神对学生科学求真的态度进行了强调。高中政治理性精神就是要求学生在高中政治课程学习中,通过对经济、政治、法治和哲学等内容的学习,有意识地提升自己,提醒自己在日常言行中,逐渐改变和克服自身的弱点,进而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对问题和是非进行必要的判断。

2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无论是科技的革新,还是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都离不开理性精神的培育。培育高中生理性精神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同时更有利于营造理性平和的教育环境,乃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统一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学生随着年龄与心智的成长,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探究能力,通过高中政治课堂内容教学,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视角浅显地看待社会生活的善恶美丑。但由于价值观未固化成型、辨别是非和主观判断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极容易形成冲动、偏执、极端的心态。但该年龄段的高中生也具备思维特性可塑性强的优势,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影响着他们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和学习效率,在该阶段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3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中理性精神培养途径研究

3.1充分挖掘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两本必修教材中都包含了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师要以此为抓手,充分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育。比如可以通过讲授《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一框体《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关于纸币的知识的教学,就制造或使用假币的违法犯罪行为教育学生在实践中依法使用纸币,不得有买卖、使用假币等行为;可以通过《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三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侵犯这一权利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当然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多是以教学参考等形式表现出的,总体对法律知识的覆盖量比较少,且不少法律知识浅尝辄止似的出现在教材中,不能起到系统的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效果。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仔细研读并挖掘和整合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实施教学,从而实现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3.2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性的思維态度。因此,教师在借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理性精神的教学目标,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等,以学生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在这一生活情境中,通过分析和思考,最终完成理性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正确对待金钱”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时候,就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求包养、嫁个有钱人”社会热点,并结合学生的世界生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如何看待金钱?如何获得金钱?如何正确使用金钱?在这一情境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金钱的认知,通过思考和分析等,逐渐形成了正确的金钱观。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做一名理智的劳动者、消费者等,进而实现了理性精神的培养。

3.3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教育环境,实现理性精神的提升

学校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开展法治意识培育的加工厂。因此,政治教师应认识到校园法治文化环境的营造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参与校园法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建设,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活动等多种形式宣传。比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宣传栏内设置法治教育板块加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可以利用广播站播放和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法治教育文章,让学生在闲暇之余接受到法治教育;此外还可以开展校园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在这些校园法治教育活动过程中能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学生法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理性精神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政治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养成理性精神,促进学生养成成熟的完整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王世刚.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理性精神的培养——以《经济生活》教学为例[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00(004):126-127.

[2]高丽华.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探索[J].读与写(教师),2020,000(006):P.1-1.

[3]林清良.以"强化学生理性精神"为主题的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构建[J].教师,2020,000(010):87-88.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高中政治培养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