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的治理困惑与制度设计

2021-09-10张泽芳

红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制度设计校园欺凌

张泽芳

【摘要】现阶段,校园欺凌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措施致力于解决。美国是研究校园欺凌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问题上已卓有成效。反校园欺凌官方网站中学校反校园欺凌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预防机制、营造安全环境、制定规则政策、鼓励家长参与和学校社区联动。

【关键词】校园欺凌;治理困惑;制度设计

校园欺凌指的是学生对于其他学生实行的暴力行为,对被欺凌对象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会造成巨大的痛苦和伤害。校园欺凌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不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同时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校园欺凌行为会侵害被欺凌对象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侵蚀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1.校园欺凌的治理困惑

①危害身心健康。校园欺凌事件对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的身心都会产生巨大危害。从欺凌者角度讲,在欺凌其他同学过程中,其暴力行为与言语辱骂得不到制止与纠正,长此以往形成暴躁、易怒的心理特征,并养成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错误行为习惯,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今后的犯罪概率。②学校重成绩轻道德教育。在全国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无论学校、教师、家长还是社会人群大都以分数看待学生,往往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品格也一定优秀,将成绩看成是人品判定的重要標准。教师也在教学成绩与育人上更加看重成绩,因而忽视了学生个人道德素养的培育。道德是无形的情感,并不会像成绩分数有着绝对的量化标准,这也使人们常对道德产生忽视感。目前,对欺凌行为的解决方案更偏向欺凌行为产生后的补救与分析,本质上不会降低欺凌发生率,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对欺凌者道德素养的塑造,使他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杜绝欺凌行为。管理上,学校未及时遏制欺凌行为的萌芽,“轻”则选择忽视或是口头教育未引起学生的强烈重视,多以“息事宁人”为主的处理方式纵容了欺凌者,间接导致问题激化。纵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行政拘留的“重罚”,也因“未成年”的特定身份不予处罚从而达不到惩戒效果,给被欺凌者留下长期心理阴影。

2.校园欺凌的治理制度设计

2.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永远是防治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最强后盾。但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主要有两大法律难题:一是施暴者大多是未成年人,追责惩罚往往避重就轻,以说教批评为主,未能使施暴者真正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反而提高了后续变本加厉进行报复的可能性。二是农村地区法制观念淡薄,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往往双方选择私下解决或是不了了之,这不仅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使正义得不到伸张,更是让被欺凌者感到恐惧与心寒,严重影响其今后的成长。因此,立法部门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深入农村中小学校园进行调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奖惩制度,加大执法力度,让罪恶无处遁形。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展开深入研究,确立相应规章制度,规范农村中小学校园管理。

2.2联动社区参与,拓宽保护渠道

家长、学校和社区的三方联动,能有效防止欺凌现象的发生。社区中也是欺凌现象发生的频繁区域,在这里,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家长的督促,很容易发生欺凌现象。如何预防?首先,学校要联合社区成立一个独立稳定的校区(学校与社区)反欺凌联合工作小组,或在社区工作委员会下设反欺凌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既要包括学校安全委员会中熟悉学校反欺凌政策的老师,也要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家长代表以及关注欺凌现象的社会力量。其次,校区反欺凌联合工作小组要了解自身所在社区学生的现实情况和思想动态,明确社区中存在哪些学校没有的欺凌行为,分析其形成原因,讨论制定社区反欺凌工作策略,配合学校反欺凌政策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施。然后校区反欺凌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调查评估社区反欺凌工作的实施现状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策略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反欺凌工作。此外,校区反欺凌工作联合小组要有计划地对社区人员进行长期的反欺凌宣传,包括定期随机入户进行宣传、在社区分发反欺凌工作手册,定期举行以反欺凌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等措施,带动社区全体人员共同创造无欺凌的社区安全氛围。

2.3教师要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道德观念、思想动态、行为规范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道德熏陶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先立德,拥有专业、扎实的文化理论知识与道德视野,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成为优秀道德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重要标准,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再提高,时刻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针对师德进行再教育,推动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个人的高尚品德赢得学生的尊重与敬仰,用模范的道德行为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还要加强德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形成完整的德育培养体系。

3.结语

学生之间可以“过家家”,治理之事不可“过家家”。当你看见视频中那些沉默的旁观者时,请想想该如何唤醒他们的正义担当和责任意识。于是这必然涉及一个前提,即我们的治理,需要先通过周密的制度,把管理方的正义担当和责任意识唤醒。

参考文献:

[1]梁天韵,魏梦佳.“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反欺凌”再次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N].科教新报,2016-12-15(14).

[2]丁波.女孩遭霸凌被逼下跪喊“爸爸”施暴者已被警方找到[N].扬子晚报,2019-07-23(8).

[3]但未丽.对185起校园暴力案件的观察与分析[J].人民检察,2017(10):33-36.

[4]张香梅.五学生涉嫌打死同学被抓,涉事者家长道歉欲赔10万被拒[N].北京青年报,2019-04-30(6).

猜你喜欢

制度设计校园欺凌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以务实精神合理创设容错机制
关于我国开征环保税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