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1-09-10罗淑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心理分析小学生

罗淑芳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当前教育加以完善。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而在近年来信息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并且智能手机的诞生让我们实现了远程通话,也可以实时的了解各种新闻,在网络上购物,交友等。但是,在手机发展也直接的影响了我国的青少年,使学生更加依赖手机,成为了手机依赖症患者,而对于小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其的干预是提高当前教育效率,解决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分析;策略

前言: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仅是在国家经济上的进步,在科技技术以及信息方面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当前我国为了长远的发展,提高更多的经济效益,针对学生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的。当前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强,即便很多小学学校明文规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学校,但是也无法杜绝这个现象,导致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更高。

一、小学生“手机依赖”造成的影响

1、影响学生学习

在小学学校,很多学生私自带手机,在上课的时候玩,在晚上的时候玩,长时间的玩手机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校效率和质量,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并且,一个同学带手机,必定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因此,就会经常出现一个手机很多学生一起玩、一起讨论的情况。

2、使学生作弊行为更加严重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手机功能也得到持续的更新,软件技术深入运转。在手机软件的发展中,也衍生了很多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软件,比如查题解题软件,其最初是让学生能够自我探索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实际的情况下是,学生往往拿其作为作弊的工具。而且由于手机的通讯功能,让很多学生能够进行答案的分享和实际的互动,这也让学生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懈怠。

3、影響了学生心理健康及正常生活

这也是目前小学生手机依赖形成的直接原因,每当小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去,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现象,让小学生分心,降低其学习质量。而且手机的浏览功能,也会引导学生对不良网页的浏览,从而增加色情暴力内容对学生侵害的可能性。如果小学生自制力不足就会陷入到其中,而且很多学生迷恋手机的交友功能及其手机游戏,这些都会实质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发育,也会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削弱。

小学生正处于消费阶段,他们的父母必须支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手机不是必须的,也不应该用来消费。同时,小学生思维简单,抵抗力弱,甚至陷入其中,从而偏离正常价值观。一方面,手机会降低积极互动的兴奋度,另一方面,这种使用手机的交流方式导致学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

二、小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分析

1、从众攀比心理

在我国的学校中,学生的从众攀比心理一直较强,许多学生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相互比较,询问父母,导致衣食住行和手机的消费明显增加。为了追求心理平衡,许多学生经常采取船员行为来减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对于小学生而言,看到家长玩手机或者其他同学携带儿童手机,也开始了从众和攀比,这也是造成小学手机泛滥的关键原因。

2、满足心理要求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学生使用手机可以很好的满足个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特别是在封闭式的管理学校中,学生通过手机可以随时关心外面的情况,也可以很好的了解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的信息,进而满足自身的要求。并且手机上的游戏较多,学生可以玩游戏,看小说,导致了小学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更高。

三、小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的干预策略

1、注重家庭环境养成

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学生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多,其次就是在家中,所接触的人员也就只有父母,因此,为解决当前小学学校对手机的过度依赖问题,就需要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干预,防止学生出现对手机过度依赖的问题。首先,家长要使孩子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不过度消费不攀比消费,铲除学生的不良消费观念。其次,对学生玩手机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把控,做到学习和娱乐共兼的目标,并且,家长要严格控制学生,不允许学生带着手机去学校,以免出现学生私自带手机并且不上交的情况。

合理控制时间。家长可以与小学生协商每天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和范围。使用手机可以让父母与孩子沟通协调,决定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什么时候不应该使用。另外,家长要时刻了解自己手机的使用情况,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让小学生文明用得起手机。

丰富自由生活。比如,春天来了,周末带孩子出去,在图书馆和阅览室看书看报,感受书香;您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和训练。这些都是比较健康的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如果孩子更多地接触这些健康的活动,他的注意力自然会转移,避免沉迷于虚幻的社交网络。

2、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学阶段,必须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第一,老师要对学生带手机的行为加以制止,教授手机的危害性,让学生正确对待手机,抵制攀比心理。不允许手机在小学生面前成为炫耀的工具,对于学生自己来说,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减少手机的使用,并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3、学校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

学校可以明确使用手机的规则和规定。例如,学生们每天上学后把手机放在学校老师那里,放学后再去拿。学校在处理学生手机相关问题时,不能单靠批评,要从学生心理入手,找出真正的原因,及时提供帮助。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采取“泄渠引泉”的方式,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例如:使用手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家校链接、QQ群、班级论坛等方式分享学习资源。提及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等。从虚拟社交互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虚拟游戏回归现实生活,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4、改变对手机的看法

家长、老师和孩子要共同树立正确的手机观,看看手机对孩子的重要性和价值。手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也是小学生社交话题的重要来源。毕竟,手机本质上只是工具,如何使用手机工具才是核心。如果我们把自己的问题、内心的焦虑和各种恐惧投射到手机上,我们就看不清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把注意力从手机管理转移到孩子身上,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帮助孩子了解如何使用手机合理使用手机,使手机实质的作为工具层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生的学习是繁忙的,也是作为一个学生最累,最艰苦的时间段,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正确的对待手机的问题,教师要从根本上去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对手机的抑制能力,学生也要正确对待手机,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家长也需要对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进行加强和改善,使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念,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文晶.中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分析及早期干预研究[J].求知导刊,2020(25):6-7.

[2]丛贝勒.中小学生依赖智能手机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7):70-71+75.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心理分析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我是小学生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