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2021-09-10江丽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引导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兴趣

江丽芳

摘要:通过举例分析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表述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说明兴趣对语文教学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兴趣;引导学生

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觀、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文艺鉴赏水平;培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需借助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语文教学的手段,不外乎听、说、读、背、写。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是提高语文素质的绝佳途径,因为这样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动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基本技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观点是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课堂上及课后引导学生多动口

首先,教师讲课时,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说的内容,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而说的基本训练是朗读、背诵、复述。教读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增强这些说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特别是连贯而通畅的说话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多让学生朗读课文,至于是齐读或自由朗读,默读或大声诵读,要结合具体的单元要求和文章来定。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自然界的学生触手可及的可爱动植物,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且情感扑面而来,学生只要要多开口读,反复读,必能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意,读懂这些趣味生灵们体系出来的灵动。如《绝句》等前三首古诗,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听读录音,然后身临其境,带着想象把心中的古诗景象朗诵出来。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解决其中的重点字词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意境中。又如《燕子》这一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朗读时,可以让他们随着文章的变化而进行音调的调整,以此通过音量的大小,语气的轻重来带入小鸟燕子的感受。而学生只有开口读,反复读,才能明白文章当中意蕴。第一单元多数课文都要求学生大声有感情朗读要求,又因第一单元课文有极多的美词美句,所以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准备好一本美词美句本,把自己喜欢的美句摘抄下来,如“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摘抄下来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这些句子吸引你的原因在哪里,讨论之后,同学之间还可进行赛读,赛诵。

除了课堂课后讨论,还可以举行课堂辩论,课堂辩论与课堂讨论是同一层次的要求,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把握。在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主持一个关于“守株真的等不到兔子吗?”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对农夫的做法是否合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针对最后皇帝的表现,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陶罐和铁罐谁对谁错”的辩论,拓展深化。学生在辩论前,收集资料,整理辩论稿,需要同学间不断的联系和交流。进行辩论时,学生互相辩驳,引用例子,力述观点,要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是离不开他们课后刻苦的练习。学生还要做到联系课文和生活现实、主观与客观,才能深刻有力地探讨问题,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作文课上注重口头表述。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口头表达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界更客观要求祖国未来的花朵,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而且应该有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雄辩才能。因此,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说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增加说的内容,在课前几分钟,安排一两位同学上讲台作一次简短的演讲练习,内容由自己选择或教师指定。学生可以介绍一本自己最喜爱读的书籍,分享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或分享一些名人名言并说明理由;阅读面相对广阔的同学,也可以讲述一个动听有趣的小故事,名人传奇等;热爱运动的同学,可以评述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当然,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也可以提出困惑,寻求帮助;平时关心时事的同学,也可以评说某个新闻或社会现象,总之要求学生讲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可说、最愿意说的事。

二、课堂之上,引导学生多动手

一直以来,学生都喜欢动手环节多的课程,他们觉着动手有趣,充实,光坐着听课枯燥无聊。于是,科学课堂的小实验,美术课的动手涂鸦、信笔勾勒,活动课的剪纸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对比,语文课堂就显得冗长沉闷。其实,语文课堂同样可以生动有趣。语文教学要做到生动再现文章的精彩内容,可以试试“演课文”,引导学生多动手,多表演,更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参与课堂。教师在讲到一些适于演的文章时,不妨让学生尝试编课本剧,排练一番,表演课文,安排节目。如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个故事时,学生可以分幕排练,表演课文。教师安排大体的表演内容,限定时间,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决定,包括挑选角色,背熟台词,揣摩表情,课后找时间排练,都放手让学生来操办,教师注意跟进,适时指导。在讲此课前,教师安排时间,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先来“演课文”,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众所周知,动手和动口并不能完全分开。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定期进行“故事会”、“寓言分享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并且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增加肢体语言动作,以增加学生动口动手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意识,时间和频率视具体情况而定。“读书交流会”每周一次最合适,时间周五最佳,以课外读物特别是课标必读书目为主,学生轮流说说自己的读后感,重在心得体会;每月举办一次故事会,要求所讲故事必须新颖、曲折、有意义;寓言分享会每学期二至三次为宜,教师可以根据每月的主题班会设定范围和主题,如中国寓言故事《杯弓蛇影》,外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教师需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并当场给予评奖。多举办这些活动,动员学生多参加,多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加自信,又大大锻炼了学生形体语言、口头语言的能力。

三、精析课文,引导学生多动脑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教师唱主角,学生负责听。教师负责读课文讲字詞;介绍作者、背景;分析文章结构;评析关键词句;归纳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而学生负责一边听课一边争分夺秒地记笔记,一道题一道题地做练习,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应试教育专门应对考试而不实践的弊端,提倡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法和学法,为此,教师需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具体做法如把传统的授课程序改为:设疑——解疑。即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提出几道思考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如:讲《元日》《清明》这些古诗时,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相关节日的古诗通,也可以提问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习俗风俗吗,这些节日古诗里的风俗和如今你家的习俗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更加深了对于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的理解体会,领悟到中国优秀传统节日传承的意义。再比如《纸的发明》,教师设疑:为何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如今还可使用他的造纸术进行造纸吗?引发学生思考,深入解读原文。还有在学习《花钟》《小虾》《赵州桥》三文时,教师可以进行文本联读方法,在系统学习完三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三课某些自然段的共同点在何处,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去发现三课内好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关键句,以通过课文对比阅读法来加深学生对于关键句意义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要是必须确立语文课的地位,将其认定为主干课、重点课、基础课。目前,在小学生心目中,大多数学生只认为数学、英语才是重点课程,美术、音乐和体育科学是有趣的课程,而把语文当成次要科目来对待。因而,他们往往把语文学习放在次要地位,投入的精力、时间远不及这些课程。结果是“两败俱伤”,语文成绩上不去,数学、英语也学不好;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口、手、脑等器官,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中,并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参考文献:

[1]白玉玲.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7,000(033):P.137-137.

[2]刘海燕.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培养学习兴趣[J].小作家选刊,2016,000(009):130-131.

[3]夏美玲.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好日子,2019(18):1.

猜你喜欢

引导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兴趣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合”乐而“不为”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